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辅问题一直是出版界的热门话题.争论多、是非多,惹事也不少. 教育需要教辅,出版界更离不了教辅.中国出版业的大半个天下,靠教材教辅在支撑.近期,新闻出版总署要对教辅治理动"真枪真刀"了,压缩总量、规范经营,方案还未出台,出版界内外已一片肃穆,屏息以待.  相似文献   

2.
2000年有两个日子——1月7日、12月7日,对出版界尤其是靠教材教辅过日子的社来说是“黑色”的。一次是“减负”令,大批的教材教辅被削减;一次是限制教材利润率,由原先的平均20~15%,降到9%。两次都使教育出版社以及拥有教材、教辅的社伤筋动骨。教育社在跨入新千年之际,多少缺少了昂首阔步的心气和心情,社长、总编们乃至一般编辑、职工真正开始为前途、生计担忧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型出版集团的组建及成功运作,外资企业的介入,民营书业的崛起,加剧了图书市场的竞争。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教材教辅需求的多样化,中小学教材的招标和循环使用,使得教材教辅韵出版利润逐年降低,对于以教材教辅出版占较大比重的出版社来说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出版社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适应与驾驭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现在,很多专业少儿出版社的出版结构中,教材教辅所占比例较重,但随着教材政府采购政策的出台,教材教辅的利润大幅度下降,加之今年飞涨的纸价,出版社在教材教辅上面临的压力要远远超过以前任何一年.  相似文献   

5.
栏目主持:晓晔   目前,减负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出版界尤其是教育出版社 (以下简称教育社 )的一个热门话题和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减负对负有中小学教材、教学参考书、教辅读物出版专业分工的教育社影响巨大,对教育社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又是一次绝好的机遇。教育社应该善于利用减负这个契机,作好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进行一次全新的二次创业。   一、减负给教育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长期以来,教育社出版了大量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材教辅,形成了对教材教辅的严重依赖。减负通知规定,任何部门…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大小小的出版社,都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定位,注定了出版社不是像别的企业一样放开手脚闯市场,而是作为垄断行业,享受着由行政保护和垄断带来的行业利润。其中教材教辅收入就是出版行业的经济支柱。以山西省为例,1995年至2000年间,每年的教材教辅占到了出书品种的50%。2000年度,全省的教材教辅占了总印张的84%,约占总收入的80%。然而,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出版业温馨的小日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而难以为继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正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辅读物沉重地压迫着学生和家长,而教材的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向有关单位转发了《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制定了《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及使用管理办法》。两个文件中,前者要求,教材价格中只能有5%的成本利润;后者规定学校不得组织购买教辅材料,教育部门也不得强迫学校征订。这样一来,出版业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被切断了。我们知道在笼中饲养久了的猛兽,如果把它放回大自然中,它必须重新学会曾经丧失了的觅食本领才能生存下来。出版社也是一样,计划经济的蛋糕不再是我们出...  相似文献   

7.
一基础教育出版活动首先是出版话语权的博弈过程 教育出版包括教育理论专著、教育专业工具书、教育专业普及图书、教材和教辅图书出版,但无论从印刷复制数量、创造利润,还是从对社会的影响诸多方面考量,基础教育教材教辅图书都是其中重要的类群.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的教育出版主要就是教材教辅的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2001年9月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各科课程标准统一颁布之后,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了各科教材的开发中。而课程改革各科教材的开发,迎来了出版界前所未有的教材出版热潮。于是,关注“什么是好教材”,或“好教材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不再只是教育界的事,它也已悄然直面出版界。  相似文献   

9.
叶梅 《编辑之友》2011,(Z2):24-25
一教辅图书出版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教辅图书市场巨大,利润丰厚。据统计,中国图书的整体市场规模每年在800亿左右,每年销售收入700多亿元,利润约50亿元,教材教辅类图书销售码洋大约为400亿,其中的教辅销售码洋约七八十亿,大约占整个图书市场零售比例的10%,但是这10%的销售额却为整个出版行业带来了60%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这一期……     
出版界对教辅的心态有点微妙。知道它是赚钱的东西,许许多多的出版社靠教辅养着、活着,但在嘴上却不爱提它,甚至有点鄙视它,一说到出版业绩,还是搬出一堆卖不掉但是很堂皇的书,而这些书都是用教辅赚来的钱出的。教辅仿佛是一位丑陋的母亲,养了一群不肖的孩子。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教辅更多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是在政策的保护下被指定生产并由固定的渠道发行,钱来得快来得稳,利润也相当高。所以,通过教辅赚来的钱,许多人就认为算不上什么本事,拿着教辅的效益到处去说自己怎样怎样,别人不买账。而且,用行政手段赚学生的钱,难以承受道德上的质问。还好,计划经济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而去。最最“计划”的是课本,那是国家级的“计划”,现在也引入竞争了,要立项,要招标,再不是说给你就给你,一给几十年。近段时间来,一些教育类图书的老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教辅市场风云变幻,围绕教辅自然话题多多.出版社视它为创利机器;家长、孩子们把它作为"又爱又恨"的学习拐棍;教师把它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弃之不行;政府三番五次采取措施治理教辅市场,压缩出版利润;新闻媒体跟踪采访,揭露教辅黑幕,一时间教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只就教辅概念、编写方向、使用的材料、基础知识训练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2.
一、这块奶酪原来是谁的?长期以来,我国出版产业过度依赖教材教辅,畸形发展。据估测,教材教辅大约占行业总码洋的70%以上,市场稳定,发行量大。传统教材的出版权由国家指定,具有高度垄断性质,因而,谁拥有教材的出版发行权,就等于获得了生存发展的最优态势。多数教育社成为教材这块奶酪的当然的所有者。传统的专业分工,使各省的教育社获得了政策上的优势,在各专业社中最具有经济实力。近几年,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一些非教育类社不惜一切要挤入这个垄断市场——从教辅入手,进而抢到一两本教材;私人书商们更是将教辅越做越大,几乎成为教辅市场中的主角。他们成为这块奶酪的主要争食者。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化,前所未有地改变了教材的出版理念和发行方式,也对教辅读物的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阶段,由于教辅的利润依然扮演着支撑出版社经济效益的角色,因此,各家出版社自然都不会放弃竞争,介入教辅出版的机构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1986年国家教委下达的查禁滥编滥印学生图书的政令最为严厉的话,那么,2000年国家教育部下达的“减负令”对教材教辅产生的冲击则最为强烈。被业内人士斥为“出版界的恶性肿瘤”,被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时事开讲”节目主持人曹先生骂为“毒品”“白面”的教辅读物混乱不堪的问题终于要从根本上进行整治了。说“朝野震动”那是夸大,但“减负令”在教育部门、出版部门引起的震动之强烈却是未曾料及的,出版业内人士不由得不深深地思考一番了。  一、滥出教辅类读物——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怪胎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材和主要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辅图书,即对教学起辅导或辅助作用的图书。本文所指教辅,为"中小学教辅"。当前,国家对教辅图书以多种形式严格管理,试行新的教材教辅准入制度,并对大量泛滥、乱象丛生的教辅图书市场进行整顿,而数量众多的出版社却仍以教材教辅出版作为自己生存的基本依赖,如何在新时期认识和增强教辅图书责任意识,对于出版社乃至全社会的教辅图书出版有着不可小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教材市场的快速发展一直受到出版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各职业技术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一部分由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统一征订,一部分由学校根据自己的特殊需求自编自用。无论哪种征订使用形式,都让不同的出版社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然而,将来职业技术教材市场何去何从?这一问题却  相似文献   

17.
董新兴 《出版经济》2005,(12):27-27
目前,中国国有出版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一是教材教辅,二是系统包销书,三是收取书号管理费(卖书号),通过市场竞争赚取的利润很少,在整个出版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低.  相似文献   

18.
青岛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是一家城市出版社,坐落在黄海之滨的青岛,以出版大众健康、美食菜谱、医学保健、少儿成长、社科人文、教材教辅类图书为重,并出版7种期刊和一份日报,在出版界素来追求"社风正  相似文献   

19.
“减负”一词,即使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没有收入这个缩写的词,但它却是教育界乃至出版发行界这一年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新千年的一月七日,教育部一纸“减负令”紧急出台,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减负令”对出版界的冲击是巨大的,特别是对长期以来还依靠相当程度的残留的计划经济,以教辅图书为支柱的出版社来说,其后果更是致命的。人们也曾乐观地认为一直泛滥成灾的教辅图书市场会得到遏制和净化。时隔一年,我们发现,教辅图书市场仍处于混乱之中,“减负令”并未真正撼动教辅市场,成效堪忧。 (一)正确认识“减负”由于减负和出版界的关系极为密切,这里就必须先谈谈对减负应如何看  相似文献   

20.
教辅图书无论在图书零售市场还是系统发行市场都是份额最大的一块蛋糕.据统计,2001年我国大陆566家出版社就已有528家进入教辅出版领域,近两年来这一数字又有所攀升.教材教辅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如此,许多出版社对教辅图书的出版情有独钟,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