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3,(3):91-93
营销背景网络媒介飞速发展已使发展速度缓慢的报纸等传统媒体相形见绌,报纸原有传播优势也在被网络媒介超越,报纸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全球纸媒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日益增加,前景不容乐观。传统纸媒的年龄层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读者远离报纸。互联网媒体的超速发展,使年轻读者有了新的知识渠道。随着互联网媒体日益快速增长,其覆盖的年龄层不断扩张,趋于均衡。年轻读者更愿意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去获取信息。互联网媒体的迅速增长,报纸媒体面临是否会被  相似文献   

2.
姚广宽 《青年记者》2012,(36):48-49
读书读皮,看报看题,标题之于一篇稿件、一张报纸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当前,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勃兴,给纸媒带来了很大冲击,相应地对报纸标题制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传播环境,最大的特征是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化,选择途径大大增加,一张报纸如果不能提供满足读者  相似文献   

3.
3G手机的出现,既给纸媒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报纸提供了一个全时陪伴读者的媒介渠道.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无论是纸媒还是其他媒体都必将使出浑身解术,利用手机这一平台"跑马圈地","黏"住用户.作为传统媒体的纸媒需要及时调整自己,与手机媒体互相取长补短,为受众制作高品质内容,并通过合适的渠道,以合适的载体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以互联网媒介为主要形式的多媒体对以报刊、杂志为主要形式的纸媒带来巨大冲击,纸媒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传统媒体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关键还是在于内容。传统纸媒要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内容优势,不仅要提供值得信任的信息,进行事件的深挖和解析工作,还要为读者提供代表报社立场的评论和观点,同时加强对本地读者的服务性。但内容再好,如果仍靠传统的传播渠道,纸媒很难与互联网竞争,因此,和新媒体进行融合是纸媒谋求发展的必然之路。报纸的独特优势将使它所融合的新媒体更具竞争力,而通过新媒体建立起来的多元阅读形式,会反过来使纸媒更具价值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纸媒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考验,人们不禁一再提问:报纸还能活多久?报纸的冬天是否真的来临了?纸媒到底有哪些与新媒体不同的地方能打动人心呢?笔者认为,评论是其中的博版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先从读者到底要看什么样的报纸出发。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要的是能够满足下列需要的报纸。例如:"我很忙,短些,再短些"、"上图片"、"人家报纸都说了""你说的就一定对?""看了影评,去看那个  相似文献   

6.
正互联网目前已成为很多人了解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如此境况下,如何提高纸媒新闻稿件的可读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稿件的有效阅读率,也就成为纸媒人努力追求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稿件的可读性,有必要拓宽新闻视野,广泛利用互联网即时、高效的特点,结合报纸的定位,采写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纸媒为什么要利用网络网络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它的即时、快捷以及大容量等优点是传统纸媒无法抗衡的。而且,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不仅年轻人上网,很多中老年人也通过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纸媒受到互联网强大的冲击,"报纸消亡说"开始成为报业界的热论。为了提高纸媒的影响力,报纸开始主动寻求与互联网进行融合互动,即报网互动,通过报纸和网络一体化的经营来扩大报纸利用和扩张。报网互动正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也是新时期报纸寻求转型突破的新途径。面临各类新媒体的兴起,作为传统主流纸媒的党报怎样利用网络增强影响力,打破传播局限性,也是新时期需要思考的课题。一、互联网对党报形成强力冲击。  相似文献   

8.
方寸之地,掌中乾坤。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手机报如何与报纸、网络争抢眼球?仅仅简单地复制纸媒的稿件恐怕是难以立足的。我们在深入研究了读者手机阅读习惯与传统纸媒、网站阅读习惯的区别后,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手机报编辑模式和语言风格——打破  相似文献   

9.
不断有人在给纸媒算命! 两个月前,即2012年的12月,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在新浪微博中说:"纸媒,正在成为一座‘孤岛’.它最后一代读者已步入中晚年.广告源快速萎缩,发行成本上涨.一些西方报纸已在悄悄估测停印纸版的时间表.物种或产业濒临危机,令我们想起‘达尔文主义’.纸媒面临的是如何完成读者的‘迁徙’,将他们送达数码大陆的彼岸."  相似文献   

10.
<正>互联网时代,"快阅读"成了常态。不过,众多都市报在迎合读者的这种需求时,也开始意识到了"慢、深阅读"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各种尝试。扬子晚报副总编戴平:最重要的是能吸引人们来看眼瞅着传播渠道在变,扬子晚报副总编戴平坚信:报纸也绕不过"定位要变"这道坎儿。他知道,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纸媒不能与新媒体比时效、比信息量。可是,纯  相似文献   

11.
2015年,传统纸媒面临着新媒体时代下的转型难题,纸媒广告收入连续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而2014年,仅算互联网广告投放总规模就达到1540亿元,比2013年增长40%。在"互联网思维"盛行、"新媒体"狂飙突进的时代,文摘类传统报纸如何转型升级?本文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受到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读者群流失、发行量下降、广告收益减少,纸媒的发展空间已经被严重挤压。在这种竞争格局下,有关"报纸即将消亡"的观点也是甚嚣尘上。以至于有人认为,纸媒作为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的时代已经结束。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真的要被边缘化了吗?显然不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来促进转型升级,从而创造出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传媒业界的强烈反响.新媒体企业大多踌躇满志,而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则又一次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纸媒的明天在哪里?纸媒的出路在何方?再次成为了新闻传播理论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纸媒要想摆脱困境、突破重围,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子是:逐步变成以服务中老年读者为主的、小众化的"老人媒体".  相似文献   

14.
<正>在网络无孔不入的时代,有人说报纸将会消亡,尽管这已经被业内证明是一个伪命题,但是这一说法还是引起了纸媒从业人员的恐慌。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们挖空心思,努力让自己的报纸吸引更多的受众。地市级的都市类报纸要想吸引读者,除了本土新闻版面要做好,网络版面同样很重要。那么在网络信息海量的情况下,地市级都市类报纸的网络版面如何突围,抓住读者的眼球呢?  相似文献   

15.
陈洁 《传媒观察》2015,(9):52-53
纸媒寒冬论的恐慌还未消散,"媒介融合"、"互联网+"的概念适时到来,为纸媒转型提供了有益途径。纸媒不但不能惧怕新媒体,反而要利用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渠道、提升传播影响力、扛起媒体社会责任;还要在"服务"、"共赢"、"市场细分"、"学习"的互联网思维下做好内容和产品,输出合理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国际新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内读者产生直接的关联度,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国际新闻采访基本缺位的现实,使地方纸质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生存空间的紧张.一边是巨大的阅读需求,一边是自身的局限和竞争的压力,地方纸媒的国际新闻报道如何突出、重围,靠特色赢得读者?结合<大众日报>等报纸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探讨地方报纸做特色化国际新闻的理念、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而今,从互联网、手机等电子媒体上获知新闻资讯已经成为不少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这个时代,一份报纸有何存在价值?它如何保持对于读者的吸引力?这确实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这还进一步引发一个话题,在进行内部评报以求提升报纸质量的同时,是否应设置读者评报机制,建立媒体与读者的制度性沟通渠道,以更好地掌握读者的阅读习惯与资讯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刘璞 《传媒观察》2013,(1):11-13
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读者信息需求交互化,使得中文报纸面临新的变革和发展的压力。在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5届年会上,来自海内外60多家中文报纸的总编、社长们带着思考与经验来到南京。围绕纸媒的未来发展这一共同话题,他们畅所欲言,积极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9.
新兴媒体加速改变着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和习惯,年轻读者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纸媒必须在新闻文本内容选择、形式表现等方面扬长避短、加快变革,以易读性、趣味性和审美性的三者合一,重建纸媒的阅读优势,以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适应未来读者的阅读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0.
报纸发展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国 《新闻前哨》2007,(11):31-33
报纸的前途到底怎么样?是年逾古稀,还是风华正茂?近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引起人们热切的关注。一、菲利普·迈尔之言引发的思考菲利普·迈尔,美国人,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他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预言:"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