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丽娟 《亚太教育》2020,(1):170-171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出发,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育是一场唤醒,小学语文课堂应着重唤醒儿童内在的生命体验,引导儿童感受诗意情境,唤醒儿童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儿童的诗意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力求为儿童打造诗意课堂,激发儿童的诗意潜能。  相似文献   

2.
诗意,多么美好的字眼,让人感受到浪漫、自由、激情、灵动和活力!做一位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一定会让语文更具魅力,也会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学生在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教师的引领下,激情一定会被唤醒,学习的兴趣一定会被激发,他们也将成为富有诗意的儿童,充满灵气与活力的儿童。这样的教育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激情和诗意。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每一次习作,都和学生进行着诗意的旅程,你会惊奇地发现,习作教学原来是那样可爱,那样精彩!教师应该创设充满活力的习作课堂,唤醒儿童诗意的眼睛,焕发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让生命在习作这片沃土上诗意成长。一、回归自然,擦亮儿童尘封的"天使之眼"儿童习作是生命本真的表达和交流,当然更要同归自然,方能达到"诗意地栖居"的要求。请看一位低年级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的诗意源于童心,具自然含蓄、浪漫、温暖、幽默等特质,存在于幻想、故事、感情、语言等载体中,儿童文学的根本价值取向就在于对率真的儿童生命体验给予诗意的反映,我们要实现儿童文学诗意的复活。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的诗意源于童心,具自然含蓄、浪漫、温暖、幽默等特质,存在于幻想、故事、感情、语言等载体中,儿童文学的根本价值取向就在于对率真的儿童生命体验给予诗意的反映,我们要实现儿童文学诗意的复活。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诗意心灵的保护。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对接现实生活,关注生命体验,基于儿童视角,引领学生逐步将自己的认识和生命底色彰显出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言语表达智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苏艳 《考试周刊》2011,(51):30-32
只有回归学生主体,才能为高中古诗词鉴赏奠定一个有力的基点;而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才能在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入得宝山而不空手归。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处理好如下几点:平等自由,唤醒人情体验,教师回归有血有肉的人存在,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师生在平等对话中进入文本深层;扬长避短,追求教学个性,在教学中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走出各种物欲之障,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教学生活,激起学生受人敬重和赞叹的可贵个性;诗意语言,寻求新的表达,拆散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庸俗化、惯常化联系,在语词的密林里,找寻到诗意的表达,让学生在教师的诗意引领下心中满溢诗情的芬芳。  相似文献   

8.
“诗意语文”首先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诗意语文的实施策略是:文化底蕴,堆积语文教师“诗意化”;生命对话,熔铸语文课堂诗意化;文本细读,走向语文教材诗意化;点亮诗心,唤醒教学主体诗意化。  相似文献   

9.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  相似文献   

10.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是诗意语文的旨趣所在。诗意语文关怀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滋润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是依据语文文本的诗意创造的境界,它丰富多彩,各具风姿,韵味独特,各擅其妙。语文教学的诗意境界还要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文字向心灵拓展,让生命与诗意结伴同行。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这种充满诗意的生命化教育,让生命在语文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1.
生命里因为有了诗,日子变得幸福而饱满!唤醒孩子心中的诗意,从文本开始。  相似文献   

12.
张利伟 《现代教育科学》2012,(2):125-126,93
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内涵丰富,其对"诗意"的追求体现在六个方面:核心和灵魂在于"情";在教学中追求思想的力量、智慧的生发;巧妙设置情境,在对话中激发学生切身体验;徜徉语言之中,充分解读文本;关注语文的整体性,开发语文意识;关怀生命,追求诗意人生。在课堂上体现出审美性、探究性、儿童化、生活化等特点,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语文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让语文课堂远离诗意,应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回归学生的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14.
诗意的儿童教育是一种愉快教育。诗意的儿童教育是指教师和家长采用诗歌、儿歌、谜语等文学素材对儿童进行启发、引导、帮助,从而使儿童愉悦地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诗意的教育认为,在富有诗意的情境中可以把培养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实施诗意的教育应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选取有针对性的诗意材料,因材施教,促进儿童个性的张扬。实施诗意的教育能够在教育活动中激活和开发儿童的思维,使其经过内心的愉快体验,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一、诗意的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一)诗意的儿童教育是实施愉快教育…  相似文献   

15.
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的诗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感悟、体验时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课堂如果没有诗意的清泉,就不会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在言语表达中激发课堂诗情、在感悟唤醒中追寻语文诗意三个方面,探究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是一项培育生命的事业,当一个个孩子满怀希望地进入校园,他们的生命体验就开始了,语文课堂就应该成为儿童精神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就应该成为他们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就应该成为他们心灵世界的一股清泉。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诗意的,孩子也只有在诗意的课堂上,才能充分发挥诗意潜能,诗意的课堂是灵动的,是蕴含着意境的。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像一首诗,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收获语文知识,让学生得  相似文献   

17.
周婕 《教师》2021,(18):30-31
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心灵中的诗人",用诗意引导学生拥抱、谱写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这是诗意语文的精神体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守"诗意语文"之守望与初心,更有效地彰显汉语的诗性品质.同时,还得重视"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思忖,努力从保护学生童真童趣的角度上将语言转化为形象与意象、心境与情境,带领学生体验与抒发诗意情感...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教学要追求诗意效果,要努力营造极具艺术魅力的“教学意境”。要营造“教学意境”,语文教师应该美化课堂语言,催生学生审美情趣;假借空灵艺术,引发学生深层感悟;强化文本对话,唤醒学生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根基为中国生命哲学,“生命”是其理论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诗意语文旨在于课堂上构建审美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由共性的审美愉悦上升至差异性的人生体悟;诗意语文的生命在于它的不拘一格、“日新其业”,这一方面源于生命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王崧舟本人的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生命诉求;诗意语文通向诗意人生,其彼岸特征为止于至善、自由对话、精神相契、体验幸福、成就自我,实则为中国传统生命精神的“圆明”之境。  相似文献   

20.
彭丽萍 《文教资料》2013,(24):44-45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写道:“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更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课堂,更应该是诗意的课堂.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用生命意识活化课堂诗意,用激情感染课堂诗意,用人文唤醒课堂诗意,用精巧设计探寻课堂诗意,以此构建技工院校诗意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