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恋爱是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文明。本文从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的新动态、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分析及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舒敏 《教育与职业》2007,(29):174-175
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笔者对湖南省株洲市1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大学生恋爱加强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态度、恋爱观念、择偶标准、恋爱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基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基本情况、恋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恋爱对于大学生学习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情况,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问题及婚前性行为产生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大学生恋爱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学校教育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自编大学生恋爱现状的问卷,从恋爱态度、恋爱动机、恋爱方式、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失恋的应对方式五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恋爱现状。  相似文献   

5.
对全国53所大学3340名男大学生和4489名女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大学生对高校恋情的看法、恋爱动机、对恋爱现象的认识、择偶观,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较理性,对各种恋爱现象能正确认识,少数大学生恋爱观产生了偏离。根据调查结果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恋爱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基于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开展大学生恋爱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爱情责任感教育,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要体现性别差异,加强大学生择偶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也早已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但恋爱心理的不成熟、不健康必然会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异常性的恋爱行为,从而造成大学生情感生活的痛苦、不安和遗憾。因此,探讨大学生恋爱心理及其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欧胜虎 《文教资料》2010,(27):223-224
本研究在回顾当前高校大学生恋爱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七个特点,认为大学生恋爱教育的本质是心理的教育、自我认识的教育,针对性地提出了恋爱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当前恋爱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与数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对于高校开设恋爱课程的看法,认为在大学开设恋爱选修课是大学生恋爱现状的需要,是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需要,是完善大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以期为今后学者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恋爱教育方面的问题,如恋爱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建设问题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恋爱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比重正在快速提升。依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开设大学生恋爱教育课程或使大学生恋爱教育课程化,成为顺应大学生恋爱心理需求、指导其理性看待恋爱以及正确恋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唐梦琦  李志军 《考试周刊》2012,(75):151-152
本文旨在了解当前恋爱与未恋爱的大学生幸福感状况,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爱情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测定量表、恋爱状况测试问卷对烟台市三所高校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恋爱的大学生的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积极情感高于中等水平,消极情感低于中等水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低于中等水平;大学生积极情感与恋爱状况存在正相关,大学生消极情感与恋爱状况存在负相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恋爱状况的相关显著。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恋爱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大学生的恋爱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恋爱所呈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相关知识教育的、严肃校纪校规、树立榜样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育与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探析——以黄石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当代社会中具备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强自尊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的探讨,引导女大学生们认清恋爱的实质,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能自主、自愿裁定是否选择大学恋爱.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无题诗在不同的层面表现出不同意蕴,从文本上看,它从不同的角度表现爱情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深层意义上看,诗人所表现的爱情生活正是怀才不遇、生命的忧患和幻灭感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尊重社会公德”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于推进我们当前的“以德治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它有利于全社会正确估量道德的社会作用,重视并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从而处理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2)它有利于在“以德治国”中调整社会关系特别是调整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3)它有利于在“以德治国”中加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和塑造,有利于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5.
古典爱情诗歌灿若星辰,蔚为大观,内容丰富,词真意切,尤其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婚恋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藉由此对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爱情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分析了大学生恋爱中不正常现象的发展趋势,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恋爱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要求学生工作者正视大学生恋爱现象,对大学生恋爱现象进行积极的关注和适当引导,尤其是对失恋学生进行支持和干预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对大学生恋爱,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引导,如何应对学生失恋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找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与学生工作者分享,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恋爱期,使他们在成长中成熟。  相似文献   

18.
北宋中后期艳情词在情感含蕴上"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在审美品格上,对"以艳为美"的词风进行了改造;在情感表现上以健笔写柔情.这对晚唐五代以及北宋前期的艳情词,是一种转变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池莉小说所呈现的有关"不谈爱情"一直是打动读者的一大亮点,她笔下的人物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总是说出或者表现出"不谈爱情"的意向,仿佛爱情总是与心、婚姻相游离的。但小说中看似"游离"下却包含了浓郁的脉脉温情,且持久不散。为此,从池莉的几部小说出发,就几位主要男女主角在爱情的抉择上面的表现,来分析其"不谈爱情"背后的满是爱情存在,以期让大众明白爱情始终存在于普通生活的每分每刻。  相似文献   

20.
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革命+恋爱”的小说叙述模式中.存在着革命权力秩序与性别权力秩序相互纠缠的现象。本论文从二三十年代“革命+恋爱”模式中革命女性的形象书写入手,通过对情爱关系中的性别政治、革命女性的浪漫之爱对革命意识形态的美学实践的影响以及对革命女性的情爱心理中同情即爱的情爱特质的分析出发,试图呈现革命女性性别在政治权力秩序转化为情感秩序时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