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讲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以便将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 ,使中华民族面临一次次民族危机 ,遭受着巨大的民族灾难。然而 ,中华民族历尽战乱而未分裂 ,屡遭侵略而终未亡国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近代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促进改革开放 ,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一次次民族危机,遭受着巨大的民族灾难。 然而,中华民族历尽战乱而未分裂,屡遭侵略而终未亡国,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近代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改革开放,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中共中央于1994年9月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曾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据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担任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教师,更有其独特的优势。因为中国近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危机最为深重,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最为昂扬的时代。这期间,中华各族儿女在忧患、抗争和求索中将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进入了新的更高的精神境界。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可以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核心,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宿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在弘扬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面对世界范围的多种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学校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进行全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重要前提。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应该由政治老师担任。这种思想是片面的。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说教,需要各专业提供丰富的素材,各科教学都有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充满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学负有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因而,运用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凭借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许多是爱国主义思想的载体。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 中学语文教材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艺术地再现了祖国绚丽多姿的自然美。《雨中登泰山》中的登之而小天下的泰山极顶;《天山景物记》中雪盖冰封的“喀刺昆仑”;《长江三峡》中风姿各异的三峡佳境;毛泽东诗词中“红妆素裹”的“北国风光”;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天门山;范仲淹笔下“浩浩蔼蔼’、“横无际涯”的洞庭一湖等等。这些都可以令人美不胜收,可以激发学生对祖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始终坚持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是当代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广东,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当前,广东的高等教育在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国际化视野中实现历史性的超越。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要有世界眼光,要积极推动国际化进程。高师院校是地方教育事业的“母机”,在高师院校建立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下面结合华南师范大学等高师的实际,探讨广东高师院校的师资队伍国际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乃至众说纷纭、意见迥异的所谓“全球化”的种种看法,影响甚至动摇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要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伟大的“民族之魂”。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高校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发展,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统一,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我们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党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其核心也在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王頔 《教师》2011,(6):12-1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来探讨教育体制中爱国主义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所面临的形势,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大学生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既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也是我们实现 2 1世纪的宏伟目标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迫切要求。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并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指出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作为…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要求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红线,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他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一种传统 ,一面旗帜 ,一直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血统”得以世代相传的主脉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我们思想道德教育的主线。民族精神是民族个性的突出和集中体现 ,是民族文化赖以生息繁衍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基因。从爱国主义到民族精神 ,是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升华和深化。本文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进程考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嬗变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与扬弃 ,探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路径和着力点 ,努力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从发扬爱国主义向培育、涵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04,(8S):50-5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中师体育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之一.远的不说,就一部中国近现代史而言,中国人民高举爱国主义的传大旗帜,不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所屈服,不为封建腐朽统治所屈服.饱经忧患,历经沧桑,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以挺拔坚强的脊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在国际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爱国主义旗帜是我们心中永远飘扬的旗帜,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荣传统,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党中央于1994年颁布的重要文件,其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面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5月提出:“高举爱国主度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要贯彻《纲要》和江泽民同志的指示,就必须要发挥好学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主渠道的作用,尤其是课堂教学的作用.中师体育课教学作为课堂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也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何结合中师体育课的实际,来进行卓有成效的爱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体现在培养具有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良好的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力的人才方面。从历史依据来看,民族院校在坚守培养民族团结进步人才目标、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和保障各民族平等受教育权中均呈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民族院校人才培养面临“两个大局”的内外部新形势;时代变革也引发了民族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在“德”与“才”取向之间的张力与抉择;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世代更替、内容滞后、方式单一等现实挑战。为此,新时代民族院校人才培养要通过增进“五个认同”意识,打造人才培养“两支队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专业培养与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式等路径,为铸牢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长效支持。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教育是最基本的全民素质教育,是培育人才、铸造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程。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的“两个文明”建设,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新时期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广大拥有“中国心”的中国人的共识和心声。 新时期以来,全国高校普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1994年中宣部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热潮更高,行动更自觉,树爱国心、立报国志、践报国行,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但当前不少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社会主义的学校里,怎样才能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既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又忠诚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