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太获田 《体育科研》2009,30(6):12-15
1不同环境训练对有氧及无氧能力的影响 当前,很多项目的运动员包括马拉松都进行过高原训练。一般来说,当对高原环境适应之后,血红蛋白浓度和动脉氧饱和度会升高,从而导致最大氧转运能力提高,因此,人们期望通过高原训练使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和有氧耐力得到提高。但由于不同个体对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并不是所有高原训练都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对高原训练对心脏功能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主要从高原训练对心率、心电图、左心室功能、右心室功能和心脏内分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分析总结相关文献得出:高原训练初期,会引起心率的升高,每搏量的下降,心功能下降;高原训练后,存在三种情况:①泵功能加强,收缩功能加强,舒张功能不变;②泵功能加强,舒张功能加强,收缩功能不变;③心脏功能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速骨运动健将级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前、后运动成绩变化情况,运动生化有关指标变化情况,在高原环境中对运动员施加运动负荷情况,以及高原训练时间和下高原后参赛时间等进行研完,分析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机能水平和成绩的影响,探讨高原训练效应和规律性,为我国速滑运动训练提供高原训练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昆明、多巴基地的气候条件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从体育地理学的角度对我国多巴、昆明两个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对海拔高度、纬度以及相应的气候变化特点等问题进行研究。揭示气候条件对高原训练的影响,指出从事高原训练的适宜环境及气候条件,为适时地选择高原训练点及今后确定和建立新的高原训练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原训练以及各种模拟高原训练对骨骼肌毛细血管、骨骼肌酶、骨骼肌蛋白质和糖原、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科学的高原训练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脑决定着人体所进行的一切活动,是支配人体的中枢。当周边环境改变时,对于人体的影响也同样是对大脑的影响。高原环境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是一种不利于生活,更加不利于运动的自然环境,但随着高原训练的兴起,它仿佛又再次受到关注。而高原训练的难点也许并不仅仅在于身体,大脑的适应性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希望通过对于高原环境下脑功能影响的分析,能够对高原训练等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运动员高原训练可行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关注,对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高原训练方法的科学化,高原训练成效更加显著,参与高原训练的国家、项目和人数越来越多。但高原低氧环境给人体机能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只有充分、全面了解高原训练的影响,才能真正掌握高原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及其研究现状(待续)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自本世纪50年代,国际上已经注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训练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训练即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但在运动实践中,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能力,一直存在争议。运动生理学家也对高原训练引起机体产生的某些生理学适应性变化,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和动物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本文从训练学及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对国内外高原训练的发展情况及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游泳高原训练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中兴 《游泳》2003,(6):10-11
游泳高原训练是以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水平为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运动员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缺氧地区,进行定期专项训练的方法。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本身是一种刺激源,其气压低,含氧量少等一系列外环境对人体各器官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在此环境中对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登山运动队的医务工作者,对研究高原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生在高原,长在高原,对高原的自然环境比较了解。高原的低气压、低氧、低温等特殊的自然条件,对人体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海拔越高,缺氧越严重,对机体组织的影响就愈大。我们登山运动员都生长在世界屋脊上,但身体素质再好,到了海拔六千米以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山缺氧反应。我们在登山实践中发现,在高海拔缺氧环境下,服用西藏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李丽  李东哲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84-85,88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本文就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高原运动员不同海拔高度训练对血象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7名世居高原(海拔2260m)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不同海拔交替训练的后期与前期5项血象值比较中,观察到积极的代偿性改变,Hb、RBC、HCT和MCV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到平原后,由于氧环境改变及训练负荷安排等因素的影响,致使Hb、RBC、HCT和MCV在前10天连续下降,随着运动员对环境的适应及训练负荷的调整,5项血象值回升。  相似文献   

13.
"八一"男子排球队高原训练体能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八一"男子排球队一线运动员高原训练过程中的3项体能测试项目(助跑摸高、连续 摸高和800 m跑)进行了跟踪测试研究,初步探讨了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的影响。结 果表明,1)运动员高原反应症状比较明显;2)在不同的高原适应期,可采用平原训练方法进行高 原训练,训练负荷的结构应有所不同;3)在高原环境下进行6周训练,对运动员助跑摸高和连续 摸高成绩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对800 m跑成绩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海高原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玲 《体育科学》2004,24(8):53-55
近年来,我国高原训练在开展的运动项目数量、参与的人数及科学研究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对青海高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海拔高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机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高原地理环境对促进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观察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对游泳运动员的感知觉、记忆和注意等作业绩效的影响,旨在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因素对人的认知信息加工和精神性操作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原训练的第2 d,运动员的视觉选择反应时明显慢于高原训练前的基础值。在高原训练初期,简单反应时、记忆力和注意稳定性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对不同程度的低氧有不同的适应方式,在低氧环境中通过多级水平对低氧作出相应的反应。在轻或中度低氧环境中,通过整体水平代偿机制调节来适应低氧环境,如呼吸频率加快、增加肺通气、心肌代偿性肥厚、心泵功能加强、肺泡——血液、血液——组织的气体弥散加快,加强毛细血管的持久性扩张等。  相似文献   

17.
何跃华 《游泳》2009,(5):52-55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正逐步在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机体处于高原低氧环境和运动训练两种因素的双重刺激下,对机体外周血中部分免疫细胞,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对机体免疫功能和高原训练过程及效果产生相应影响。本研究观察了4周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机体外周血中部分免疫细胞数量及比例变化,探讨高原训练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高原训练作为训练手段在运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红蛋白(Hb)的影响。结果表明:EPO在高原缺氧,运动强度及环境迅速改变刺激下均可升高,但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周。通过EPO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高原训练负荷的安排。  相似文献   

19.
孟志军  高炳宏  高欢 《体育科技》2012,33(2):75-80,85
目的:探讨八周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在云南会泽(2210米)进行8周高原训练,在高原训练前的第3天、高原训练的第2天、第5天、第10天、第24天、第35天、第56天以及高原训练结束后的第14天、第28天等测试运动员的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结果:与高原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的第2天EPO、RBC和Hgb分别提高了27.21%、6.04%和2.88%;在第56天分别提高了8.37%、10.63%(P<0.05)和4.72%;在高原训练结束后14天分别提高了21.92%、9.11%(P<0.05)和7.74%(P<0.05)。结果提示,8周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EPO和红细胞(RBC)等水平,但其变化规律不同于常规的4-6周高原训练。而RBC和血红蛋白(Hgb)等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这可能跟运动训练的量和强度密切相关。而初次与多次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在相关指标的变化上具有不同的规律,提示初次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对高原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0.
高原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机体有着复杂的生理学和训练学效应。当运动员在高原(中等海拔高度)训练,通过高原低氧环境对运动员神经、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刺激,可以达到促进肌体从事运动的机能得到提高的目的。主要表现在运动员机体对氧的吸收、运送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使运动员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另外,高原低氧环境的刺激可促使运动员体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增加,从而使氧的运送能力得到提高。由上述生理学的改变可得出:耐力性运动项目进行高原训练,可以达到改善运动员机能状态、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