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明玉 《出版参考》2005,(2S):46-46
巍巍大巴山,这块英雄而神奇的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等率领红军将士在这里创建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川陕苏区。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将士和巴山民众前仆后继、英勇战斗,谱写了不朽的史诗篇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梦·兰台情”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红色读物《熊国炳传》。《熊国炳传》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资料,它真实地记录了熊国炳从出生到从军、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到纯朴农民的传奇人生。熊国炳原名叫熊廷南,1899年出生在四川省万源县竹峪乡熊家湾。他从小受家乡抗捐斗争和李家俊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革命,在建立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以及红军反“六路围攻”战斗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巴山勇士”。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梦·兰台情"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红色读物《熊国炳传》。《熊国炳传》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资料,它真实地记录了熊国炳从出生到从军、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到纯朴农民的传奇人生。熊国炳原名叫熊廷南,1899年出生在四川省万源县竹峪乡熊家湾。他从小受家乡抗捐斗争和李家俊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革命,在建立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以及红军反"六路围攻"战斗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巴山勇士"。在残  相似文献   

4.
本刊上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概述》一文对川陕苏区的宣传已有涉及。本文根据《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川陕苏区报刊资料选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  相似文献   

5.
<正>6月15日,为期5天的省档案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培训班在大巴山干部学院通江分院圆满结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辉华出席开班式并讲话。通过《铭记·弘扬·担当》《石头上的革命宣传》《空山大捷始末》三堂课程的学习,让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川陕苏区发展壮大和反"三路围攻"等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实质内涵;通过瞻仰川陕苏区将帅碑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大武装主力,曾在川陕革命地传播革命火种,开展了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很多革命遗址与文物。其中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的红军货币,就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十八年前(1988年),旺苍档案局业务人员下乡收集到幸存下来的川陕苏区工农银行发行的红军货币,如今已成该馆之一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省档案馆馆藏的一组川陕革命根据地珍档(5件、60页),记录了川陕苏区从90年的历史中走来,沉淀出的丰厚历史底蕴和宝贵精神财富。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由陕南进入川北,攻占巴中、南江等地。1933年2月,在通江县城分别召开中共川陕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中共川陕省委员会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正>驻足于红色土地,缅怀革命前辈英勇奋战夺取胜利的壮举;行走在巴山深处,回望老区人民流血牺牲争取解放的无畏;深入到城市农村,感受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感动、一路收获。一、追随革命先烈的足迹,感受心灵的震撼。从两河口、红军村到毛浴镇、空山镇,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党政工作会议旧址到红军石刻标语,通江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川陕苏区的红色印记。在将帅碑林,透过四千  相似文献   

9.
70年前,巴山渝水的热土因红军征战而辉映史册;70年后,这一片红色土地在继承光荣中续写传奇。重庆电视总台策划、摄制、播放的大型系列电视专题报道28集《长征烽火巴渝行》,用脚步丈量天地,用心灵感怀历史,将镜头瞄准巴渝大地上的红色足迹,重温红军将士在重庆境内征战的激情岁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0.
<正>1931年11月7日,在中央苏区瑞金召开的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根据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要求,制定和通过了《中华全国苏维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劳动法令》(草案),以下简称《劳动法令》。红四方面军入川后,1933年3月10日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翻印,在川陕苏区散发宣传,贯彻执行。同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将《劳动法令》全文镌刻在四张石板上,并竖立于巴中城西门口娱楼——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大门外(今巴  相似文献   

11.
巴山绘画艺术巴山,湖北人,1936年生现为中华名人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他毕业于工科大学,长期从事技术工作,自幼酷爱书画,业余刻苦钻研齐白石绘画艺术和风格,博采众长,自学成才巴山名字被录人《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外名人录》、《中国...  相似文献   

12.
序言     
《四川档案》2006,(5):1-1
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区最广、时间最长、最艰苦卓绝、最可歌可泣的省份。四川又是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的唯一省份,是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分别于1935年5月和1936年5月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红四方面军从川陕苏区经阿坝直接北上,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实现了两次成功的会师(甘孜,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懋功,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  相似文献   

13.
罗飞 《新闻界》2001,(4):13
这一次参加《革命老区行》,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达川驻站差不多有一年了,原以为对通南巴老区的情况多少也算了解一些,一行30天才发现,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东西还有很多。在达川万源境内,曾发生过红四方面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万源保卫战。凭着骁勇善战和老区人民这个坚强后盾的全力支持,红军取得了这场关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川陕红军生死存亡战斗的决定性胜利。万源保卫战历史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妇女都“全面动员”,冒着生命危险支援前线战斗,运粮运物,救护伤员,涌现出不少“丈夫冲锋,妻子支前…  相似文献   

14.
<正>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人口80.2万,素有"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誉。通江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2013年,四川省档案局、四川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出台《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一) 川陕革命根据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以下简称为“战史陈列馆”),系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为粉碎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对川陕苏区发动的“六路”围攻,依托万源城周的有利地形而进行的一场生死大决战——万源保卫战而建立的专题性纪念馆。该馆于1984年春筹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题写  相似文献   

16.
<正>旺苍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临巴中市南江县,南接苍溪县,西临昭化区,北届陕西省宁强县,幅员2976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旺苍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栖居于此。旺苍物华天宝,人才辈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挥师作战;我军建制最大的第一支妇女武装——红军妇女独立师、最早的水兵建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属水兵连、最大建制的红色儿童团——少年国际先锋师在旺苍诞生。当时,仅有10万人的旺苍就有12000人参加红军,旺苍作为川陕苏区后期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这一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英雄壮举,总政干部部老干部局和解放军报社政工部在《离退休生活》专版,联合推出了“红军将士口述长征”专栏,着重反映红军将士在长征中浴血奋战、克服艰难险阻、官兵友爱和尊重少数民族等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8.
<正>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先后离开中央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将台堡,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列宁曾经指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1]长征回忆录有的是对长征全程的回顾,如《历史的回顾——徐向前元帅回忆录》《康克清回忆录》《杨得志回忆录》《李坚真回忆录》《黄克诚自述》等;有的是描述一人、一事、一个事件的片断、一次战役,大多散见于《星火燎原》《星火燎原》未刊稿、《红旗飘飘》、文史资料选辑、《中共党史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回忆史料》以及一些报刊。这些回忆录有的以人物为中心,有的以事件为中心,有的以专项工作为中心,汇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19.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四方面军约有80000人,一方面军经过长征中的损失,兵力上居于劣势。张国焘仗着自己兵多,个人野心膨胀,以至于反对中央北进方针,分裂红军,分裂党。关于分裂红军的问题,长江的通讯中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反映。《红军之分裂》一文,就是专门谈这一事件的。《毛泽东过甘入陕之经过》、《从瑞金到陕边——一个流浪青年的自述》和《松潘战争之前后》三文,对这一事件也有所报道和分析。这是长江笔下的红军长征又一引人注目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上一个世纪创下的伟大业绩之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红四方面军从川陕苏区经阿坝直接北上,四川成为三个方面军都经过的唯一省份。在四川境内的长征路是万里长征路上道路最长、困难最多的一段路,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境内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决定了党和红军的命运。三路红军沿途宣传抗日、团结民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富济贫,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现在,四川境内仍保留着大量红军宣传品,保存最为完好的是石刻标语。此外 全省备市。州.县档案馆还珍藏了许多红军布告.标语、文件等档案原件。这些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档案向我们诉说着长征──闻所末闻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