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彦昌  杨晨 《档案学研究》2015,29(1):120-128
本文对自1903年至今国内外编纂出版的甲骨档案著录成果予以梳理,以时间和收藏国家为轴对甲骨档案进行分类,以期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甲骨档案的编纂情况了解甲骨档案编纂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一般是指殷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符号,从概念上与"档案"并无对等关系,因此讨论甲骨文是不是档案的命题不应该成立.在殷商甲骨中,除了卜辞甲骨外,还有一种家谱刻辞甲骨,后世的谱牒档案可以说与之是一脉相承,由此我们反推出"刻辞甲骨"可以称作档案,即可作"甲骨档案".  相似文献   

3.
档案界对甲骨档案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主要表现在对甲骨累积、档案库、档案管理人员的论证上。“大连坑”等坑不是积累几个朝代的甲骨坑 ,127坑等甲骨坑也不是当时的档案库 ,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甲骨坑内葬人的身份是当时的档案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4.
西周的天府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 ,从甲骨档案的保管情况看 ,至迟在商代中期以前 ,朝廷已有专门保管甲骨档案的机构  相似文献   

5.
档案的起源是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档案的产生是文明形成和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殷商甲骨档案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档案,在学术理论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意义.针对近年来学术界时其档案性质的质疑,本文通过对其档案属性的分析与研究,以历史主义的思想证明了甲骨卜辞珍贵的档案价值.循着甲骨来探寻历史的足迹便可以发现一部厚重的殷商文化史,是甲骨卜辞虔诚地帮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向几千年以前的王朝.  相似文献   

6.
甲骨档案是我国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是我们伟大祖国数不尽的文化宝藏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甲骨档案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进程,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放射着绚丽的光辉.1899年甲骨档案被发现以后,因甲骨档案自身较高的经济和学术价值,受到了民间和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大量的甲骨档案在清末民初流失海外,"根据我国甲骨学的专家最近所做的最新统计,目前收藏有甲骨文资料的国家共有十二个,流散到这些国家的甲骨文资料总数为26700片.  相似文献   

7.
本篇论文为亚洲历史档案资源之中国古代部分,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中国古代纸质档案保存下来的以唐朝为最早,以明清为最多,但是明清以前乃至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前,中国也存在着大量的古代档案,这在上一世纪初被誉为学术大发现,尤以甲骨档案和简牍档案为最,目前已经形成了甲骨学与简牍学。纸张发明以前,我国古代档案的载体主要有甲骨、金属、石刻、简牍(含帛书)。到目前为止,甲骨出土十几万片,遍布世界各地,目前经过努力,大部分有字甲骨都收录在《甲骨文集成》一书,故对甲骨档案此处不再多说;金文档案盛行于西周,衰落于战国,但一直到明清犹存,但主体仍为周代,关于金文档案,大部分已经收录《殷周金文集成》一书,亦不再多述:关于石刻档案,古今多有所撰述收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以我国古代几种典型的档案载体材料为对象,分别是甲骨、金石、简牍、缣帛,通过分析这几种档案载体材料各自的特点以及在当时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从而简要地揭示出隐含在档案载体背后的社会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类型及其保护的方法甲骨档案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档案 ,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甲是指龟的背甲和腹甲 ,骨是指牛的肩胛骨或其它兽骨。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 ,也是当时档案的主要载体。甲骨档案的保存采用窑藏法 ,即所谓“登于天府”。甲骨档案主要出土在宗庙建筑右半穴或地下室的圆窑中 ,窑深一般都在2公尺左右。金文档案青铜器上铭文铸字不自周始 ,在商朝就已经出现。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青铜器 ,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金文档案。金文档案的保存也采用窑藏法…  相似文献   

11.
《新上海档案》2006,(12):26-27
王景高在2006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试论我国档案的厄运》(续一)一文中介绍了这三次劫难。一次是所谓“八千麻袋事件”,一次是甲骨档案散失,一次是“敦煌石室遗书之劫”。  相似文献   

12.
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出土的甲骨档案材料有130000片左右.甲骨档案作为研究商代农业的第一手史料,反映了商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甲骨字形也反映了先民的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内容涉及农作物种类、农业区域、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 1 农作物种类 考古发掘出土的商代粮食作物有黍、稷、粟、麻、麦、稻、豆等,种类十分丰富,而见于甲骨档案记载的农作物有如下数类(参表1),与之基本相同.但由于古今异言及文字演变关系,部分农作物种类难以确指,甲骨档案中可能还有一些农作物名称尚未被解读,这些仍需学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商代占卜记事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甲骨。甲,是龟甲,多数用腹甲,间或用背甲。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也有一些用牛头骨、鹿头骨、人头骨和虎骨等。占卜用的牛胛骨当为本地所产,商代畜牧业很发达,牛已大批驯养并有丰厚储备,而且祭祀时用牛数量之多十分惊人,于是商人将祭祀后用过之牛的肩胛骨保存下来以供占卜之用。历年出土的甲骨实物表明,龟甲较牛胛骨为多。占卜之前要对甲骨材料进行整治,做占卜准备。《周礼·春官》曰:“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秋天万物皆成,此时的龟最适于占卜之用,攻龟即杀龟,春天将龟杀死,剔去血肉内脏,使之成为龟甲空壳,…  相似文献   

14.
档案分类的历史非常悠久,外国最早的是亚达国王阿树尔巴尼帕尔在他的档案图书馆对档案和图书的分类,我国在距今3000年的殷墟中,发现古代甲骨档案在窑穴中有组织地垒放着,有的一个窑穴只存放一个时代的甲骨文献,有的存入几个时代的甲骨文献(见(光明日报)1996年8月28日第二版)。在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档案分类方法,事由分类法和来源分类法是两种最基本的分类法。依档案来源给档案分类的方法从19世纪产生以未,逐渐取代事由分类法,成为绝大多数档案馆普遍接受的档案分类法,我国也是这样。1987年(中国档…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在史料发现上有四大收获: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六朝隋唐卷轴及内阁大库所藏元明及清代文书档案。其中内阁大库档案不为一般人所熟悉,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历经磨难,多有散佚,现存多处。大连图书馆即藏有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陈勇  王瀚 《北京档案》2020,(4):14-18
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反映人类迈出的每一个步伐,成为认识过去和展望未来不可缺少的依据。档案通过自身的记载,向后人揭示历史的真相,而档案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古代档案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质。文章考察研究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与演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与利用档案。  相似文献   

17.
一说起甲骨档案,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河南殷墟甲骨档案,很难想到陕西甲骨档案.而陕西甲骨档案,却是继河南殷墟甲骨档案之后,我国发现的大量极其珍贵的甲骨档案.  相似文献   

18.
赵彦昌: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被称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对于故宫内阁大库档案目前争议不是太大.对于后三大发现目前还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甲骨文、简牍以及敦煌遗书是不是档案?”  相似文献   

19.
戴旸 《云南档案》2006,(4):31-33
一、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学建设的成就 (一)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学发展与成就 我国的档案保护技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祖先就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来保存甲骨档案。随着科技的发展,保护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护技术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档案根据载体不同可分为甲骨档案、缣帛档案、简牍档案、金文档案、石刻档案等.由金文档案的定义--把中国古代铸刻在青铜器上具有史书记事性质的铭文档案叫金文档案可知古代刻有铭文的青铜文物几乎均可称为金文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