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作夫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摄人心魄的美,难以用语言描绘。走在红河县甲寅乡他撒村委会作夫村旁的公路上,眼睛贪得无厌地捕获梯田的美,魂魄被梯田的美震慑,一时之间,想不出合适、恰当的赞颂之词,竟然痴痴地说出下面的话来:"我死以后,请将我葬于这里的山巅,我要日日夜夜守望哈尼梯田!"朝拜哈尼梯田是我多年的夙愿。几年前路过元阳,去看梯田,当时天干,梯田无水,我没有看到众多摄影  相似文献   

2.
从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和谐性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人类遵从自然,利用自然的典范,是哈尼族与同区域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创造,为和谐社会的结晶,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优秀民族文化的推动作用,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而营建自然和谐、乡风文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龙脊古壮寨是广西代表性的梯田稻作农业社区,其壮族梯田稻作文化生态内容衍生于梯田稻作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壮族梯田稻作文化生态的原真性保护为前提,创新性地转化资源利用,以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前进发展,自然与人文生态体系和谐共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哈尼梯田的保护原则是动态保护与多方参与,保护途径是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和实施生态补偿。我们的研究从PPT模式入手,探索如何应用PPT模式,将哈尼梯田遗产地生态保护与当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腊姑同株哈尼梯田总面积达5000多亩,位于黄连山自然保护区边缘,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重点保护片区之一。开展基于PPT模式的乡村生态旅游,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首选战略。通过实施PPT战略,有利于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元阳哈尼梯田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不仅视觉惊艳,其低碳的梯田农业生态系统、“稻禽”“稻鱼”共生系统,以及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民族感情都体现着生态视角的人地和谐之美。随着时代发展,元阳哈尼梯田面临无人耕种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梯田如歌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丽。一马平川的北方土地是一种美,多山地、丘陵的南方也是一种美。让我们面对这种美,用美术的方式,试着以笔墨丹青来描绘南方特有的丘陵梯田的美,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被描绘的对象之中,去追求画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云间雪崩>展示的是帕米尔高原上人、动物、自然植被等生态链条生存的一幅幅图景,表达的是自然生态的一种秩序,也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秩序.审美,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秩序与和谐.人类所处的自然界存在着取之不竭的美,而自然的美又是最原始、最本质的美,因此文学向自然寻求美,从自然中选择审美对象是文学创造艺术美的必须.  相似文献   

8.
人之美,可以分为人体美和人格美两个方面.人体美,是人依靠自然进化所获得的自然之美,而人格美,却融入了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从而使人格美中的个体之美和群体之美常常难以调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人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10.
自然美来自何方?“自然派”认为,“自然事物的美决定于自然物的本质属性”,与这相反,“实践派”认为,“美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美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而且即使是,未经直接改造加工的自然对象的美”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这里,两者都有一些合理成分,如“自然派”肯定了美的物质、客观性质,部分地体现了唯物论反映论的观点,而“实践派”强调了“美为人而存在”的意义,肯定了自然美的社会性,也同样部分地坚持了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然而两者也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诸如“自然派”把自然美的根源简单地归之于自然本身,离开了人和社会实践来空谈美,认为在人类出现之前美就存在了,  相似文献   

11.
我在阅读近期出版的几种不同类型期刊时,惊异地发现,封面都是梯田的风光照片。那清晰优美的线条,那恢宏磅礴的气势,那绚丽灿烂的色彩,令人兴奋而震撼,看后久久难忘。原来我熟视无睹的梯田,竟有这般庞大的雕塑之美。  相似文献   

12.
我在阅读近期出版的几种不同类型期刊时,惊异地发现,封面都是梯田的风光照片。那清晰优美的线条。那恢宏磅礴的气势,那绚丽灿烂的色彩,令人兴奋而震撼,看后久久难忘。原来我熟视无睹的梯田。竟有这般庞大的雕塑之美。  相似文献   

13.
追求科学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于自然之美都深有感受.这种美有些方面为自然和自然科学所共有,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有人也许要问,在何种程度上追求美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对于这个问题,彭加莱是毫不含糊的.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科学家研究自然不是因为这样有用,他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就是不断追求美的过程.而美的追求离不开美的教育.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使学生懂得美与人、社会、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高师美术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生活中,将承载着传承民族文明,肩负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任,学生应该具备审美能力和审美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武术自然美的内涵及其本质进行研究,武术的自然美,就是武术运动最初经过模仿自然、取象造化、结合人类生活实践中的防身自卫和攻防技击经验积累而成的自然本色美.武术运动的自然美主要是通过运动员的形体美、武术动作的象形美、节奏美和意境美来表现.人类在自然这一对象化的感性形象中观照到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便是武术自然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是意境的主要特征.境生象外的空间美、高度的真实感和自然美、动态美与传神美、虚与实相结合等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茅盾的散文《风景谈》是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杰出抒情名篇。它通过风景场面的描绘,热情地歌颂了延安的革命景象,生动地展示了革命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理想境界,景与情巧妙交融,给人以一种强烈的美感作用和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本文仅就《风景谈》中的自然美,试作粗浅分析。 所谓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即大自然的美。按照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自然美可以分成两大类。 其一,未经人们直接加工和改选过的,但己为人们所认识与掌握的自然物的美。如《风景谈》中”茫茫一片”、“纯然一色”的沙漠,黄土高原上蓝天、明月、黑魆魆的山,延河岸边满天的彩霞,汤汤的河水,以及“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等等。 其二,经过人们直接加工、改选过的自然物的美。我把它叫做第二自然或人化了的自然。如文中“层层的梯田”、“丛密挺立的谷子”、“荞麦、大麻、玉米、石阶”、“断碣”等。 以上所述,是传统美学中关于自然美的两大分类。在我看来,第二自然还有一种形式,即主观自然,这种自然,渗透了作者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8.
数学 美啊!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  相似文献   

19.
武陵源     
《课外阅读》2012,(13):67+66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山脉中段桑植县、慈利县交界处,隶属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的,是纯朴的田园风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一块块梯田,一间间房舍星星点点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绿树四合,炊烟袅袅,  相似文献   

20.
诗意美、力度美是书法创作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诗的意境、力的节奏是呈现作品神形兼备的要素,是书法家自然情怀的不断升华并将情意宣泄于文字之中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