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职业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矫正由于更多包含了人道主义精神而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其在中国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但由于国内对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的另一种方式"的界定,影响了职业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开展,使职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发展步履维艰。重点分析社区矫正的含义和职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在社会工作职业化背景之下给出了建设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一线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访谈表明,社会工作者虽然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但是面临着价值观冲突、专业支持不足、社会认同度低等一系列职业困境,其职业满意度不强,职业规划并不明朗。因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的改善,须同时从专业教育、制度建设和社会氛围等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3.
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探讨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专业支持、人际关系、专业发展内驱力和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宁波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社区教育工作者薪酬待遇较低、工作负担大、专业支持弱、社会尊重认可度不高、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职业认同感不高,在教育场域中处于边缘被动地位。提出建构社会资本、夯实文化资本、提升经济资本和注重惯习塑造是改善社区教育工作者生存状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对190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平均分为2.7,93.7%社区教育工作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为职业效能感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月收入及职称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消解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危机现象可从社会环境、职业化发展、完善评价和心理干预等四个方面寻找策略.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是专业工作,应该体现规范性。依法认定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依法评价社会工作,依法规范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势在必行。社会工作法治化应该以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按照全新的标准确立社会工作职业的活动范围、具体工作内容,甚至包括从业伦理等要求。在职业化基础上进一步依法(或立法)拓展社会工作领域,提升社会工作效果,并使这种机制制度化,进而形成社会共同意识,实现社会工作的全面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颁布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已经是一个从各级部门到各高校以及社会普遍公认的发展趋势;辅导员职业是一个专业化要求高的职业,有其职业专门的职业技能,胜任这个工作需要宽口径的知识储备;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标准体系日益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功能和发展环境已经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呈现出了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应注重职业化人格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鸣 《教育探索》2000,(11):78-79
一、职业化人格的界定  所谓职业化人格,是指个体在适应与发展社会职业肯定的过程中,由于将职业规范加以自我内化,所逐步形成的一定的人格模式。高职教育中的职业化人格是一种准职业人格。因为,在校受教育者还没有完全彻底地进入社会职业的生存状态,仍处于“书生意气”向“社会职业人”的过渡时期,他们担当的社会角色,仍保持着一种社会职业的“预演进行状”,实质上是由一种“非独立人 (学生 )”向“独立人 (社会工作者 )”不断转化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化”的过程中,重在其人格之中熔铸更多的职业意识、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规范…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我国职业康复事业发展,助力残疾人就业进而实现共同富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408篇职业康复相关有效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当前研究主要可分为“工伤康复”“残疾人职业康复”“职业康复质量”“职业康复社会支持”四个主题,其中“工伤康复”和“残疾人职业康复”为职业康复研究的核心主题。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康复质量”和“职业康复社会支持”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主题。未来,针对职业康复现状,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出台职业康复领域统一、切实的行业标准;加强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发展的高水平职业康复专业人才建设;强化并提升基层社区职业康复水平,打造社区“一站式”职业康复基地;借助宣传、无障碍环境创设、政策支持等提升职业康复社会支持保障体系构建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建玲 《天中学刊》2013,28(5):33-35
农村社会问题的解决,农民的能力建设和农村的社区发展强烈呼唤农村社会工作人才,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存在着专业社会工作者缺乏,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基层政府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不足和资金投入欠缺是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为此,应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现实社会工作者的培训,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也要为农村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量表法对330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的高职学生进行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状况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重要影响,两者联合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建议高职院校从改善环境和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入手,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促进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李敏 《成人教育》2012,32(2):4-8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北京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软件环境至关重要。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市民对城市发展的关心、参与、践行,社区是市民主体性与自觉性培养与发挥的主要场所。社区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和谐社区的建设以及社区居民主体性与自觉性的培养与发挥,因此培训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便成为北京构建世界城市的现实需要。通过对北京市T街道社区工作者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针对目前社区工作者的素质现状,分析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边缘化身份,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奔波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恶劣的务工环境,多为初中的起点水平,造成其接受职业教育的困境。从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出发,考察其务工前、中、后期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以远程教育为基础,整合电大、职业院校、企业培训等多种资源,形成适合其生命历程的职教体系;建立起针对其生命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网站,让其明确未来发展路径;营造出城乡社区中高级双层职教网络环境,将职教资源送入工棚及其家中,才能精准地满足其生命历程中各阶段的职教需求。  相似文献   

13.
娄底市外来务工人员进城就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受户籍制度、社会排斥、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务工人员无论是在工作上、生活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这严重影响了娄底城市化进程和地区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建立符合务工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关于务工人员权益保护的立法,为该地区务工人员融入城市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酒店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此专业工作的人却很少,人才浪费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普遍缺乏对酒店企业的职业认同感。通过调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总结多年专业教学和实践经验,认识到学生职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期是实习阶段。鉴于此,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把握学生实习,形成职业认同"对策,以解决学生的认同感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中国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当前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权益保护、制约因素、政策措施等一些宏观层面,而对于他们城市融入和城市社区教育的关系等微观层面研究较少。本文以增权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需求,通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典型社区教育实践,探究促进城市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区教育新模式,提出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模式和可行性方案,更好地帮助农民工的未来生活就业以及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文化旅游大有可为。历史悠久的江城芜湖,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是建设文化强市、推动芜湖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基本概念人手,对芜湖市发展文化旅游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和解读,以期为芜湖市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可资借鉴的科学依据和发展思路,为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社区工作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中国社区工作者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中国的社会文化情景中开展社区工作实践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专业价值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文化理解,以及发展适应本地的社区工作理论和技巧。内地社区工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普遍性与独特性、专业使命与专业化、专业介入与居民参与、社区服务与社区组织、界限与整合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组织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由于社区工作者普遍缺乏专业知识、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导致工作效率偏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社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社区的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全面素质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培训进行了实践与探索,重点探索社区工作者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及培训的保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从而推进了学习型城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465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民工城市适应问卷,考查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其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结果如下:(1)城市适应包含7个因素:融入感、人际关系、个人期望、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高‘适应及生活习惯,这7个因素对农民工的社会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具有不同背景的农民工,城市适应存在以下显著差异:男性农民工在个人准备上高于女性;年龄大的和已婚农民工,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向往程度、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等方面高于年龄小的和未婚的;有多次打工经验的在个人期望、人际关系、个人准备上高于第一次打工的;打工时间长的在个人准备、语言适应、生活习惯上高于时间短的;收入高的农民工在人际关系、融入感、个人准备上得分高,生活习惯上得分低。  相似文献   

20.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educating and training social work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about working with suicidal cli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on client suicide and th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er, as well as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mixed methods study, which utilized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collected from a national study on client suicide among social work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55% of social workers will experience at least one client suicide attempt and 31% will experience a client suicide comple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ir career. Additionally, less than 50% of the social workers surveyed received previous training or education about client suicide in their MSW programs. Suggestions from social workers for the content of training classes on client suicide are include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research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