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1998,(5)
目前,全国电子类(含电脑、通讯)专业报刊,大约有100家(仅成都市便有10家)。近10多年来,《电子报》发行量(含年度合订本),一直处于电子报刊的前茅;人均经济效益也处于电子报刊的上流水平。虽然《电子报》今天的规模、实力和形象,还逊于中央电子专业报纸...  相似文献   

2.
正报刊史是以报纸、期刊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史。要研究新闻史或者出版史,报刊史总是一个绕不开的领域。但关于报刊史的专门著作,目之当下,并不很多见。尤其是地方报刊史,除了《北京报刊史话》(黄河,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上海近代报刊史论》(秦绍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江苏报刊编辑史》(倪波、穆纬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岭南近代报刊史》(邓毅、李祖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广东革命报刊史:1919—1949》(叶文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报刊图史》(傅柒生、李贞刚,解放军出版社,2011)等少数几部外,大多只能散见于各种地方志中。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型丛书、多卷本工具书或报刊合订本,已陆续制作成光盘 (CD- ROM),如《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民画报 (50年合订本)》、《中国出版年鉴 (1980─ 2000)》等。这些电子书刊以其体积小、容量大而深受读者青睐。如《四库全书》收书 3 400余种, 36 000余册,本需一座藏书楼存贮,而制成光盘仅百余张,用办公桌的一个抽屉即可存放;《中国大百科全书》 74册,制成光盘仅 4张 (1 1版),可放入衣袋随身携带。在 10多年前,这是不敢想象的事。   然而,随着电子书刊的日渐增多,读者对它…  相似文献   

4.
我馆近几年订购的报刊,每年达370种以上。对于这些报刊,特别是合订本,如何给读者提供检索方便,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全国报刊索引》(上海图书馆编辑)和《专业文献索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辑)给读者检索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第五期以地域和级别而论,《电子报》只是一份典型的地方科室级专业小报(目前为4开16版周报》,但是,它在以下四个方面却受到了国内电子报刊界同行的认同和称赞:第一、是国内第一份公开发行的电子技术专业报纸;第二、发行量从1990年起一直居于国内众多电子报刊之首(含合订本在内);第三、在办报和经营策略上每年都有“新招”;第四、人均经济效益处于国内专业小报的上流水平。作为一个受地域局限、势单力薄的地方专业小报,20年来是如何从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走过来,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呢?我们的体会主要是三个字:“先”、…  相似文献   

6.
张靖同志经广泛的市场调查在《中华读书报》(2002年5月8日)撰文认为: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开始正面交锋的今天,图书为报刊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合订本的新型合集。这种图书合集的形式多样,有以主题为集,有以栏目为集,虽然内容大体与报刊相同,但却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把报刊与书“亲密接触”的漓江出版社,曾前后出版了《新周刊1999年佳作》、《新周刊2000年佳作》、《女报佳作时尚版》、《女报佳作纪实版》、《希望2000佳作》、《凤凰周刊年度佳作》等名报名刊佳作年选系列。面对老式的合订本,这种佳作合集无疑是有很…  相似文献   

7.
威廉·伍德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纪录报》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也是美国在华第一份报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创办者.通过介绍威廉·伍德创办《广州纪录报》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过程,论证了威廉·伍德是中国英文新闻报刊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8.
离休老干部,原大兴县人大常委、办公室主任献人不久将精心积累30多年的《红旗》杂志等5种114本报刊、杂志精装合订本全部捐献给大兴县档案馆。献人早有积累文件、材料、报刊、杂志的习惯,自费定购保存了自创刊以来的《红旗》杂志、《参考消息》、《法制日报》、《北京法制报》、《经济参考》等5种报刊。为找到一本杂志或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报刊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我国,自1995年底《广州日报》率先在网上发行始,短短几年,已有100余家报刊相继上网。这就要求每一个报刊工作者,都必须尽快建构适应电子报刊发展的意识体系,以促进电子报刊的健康发展。 一、政治意识。电子报刊是借助网络发行的一种现代传播手段,其本质依然是党的舆论工具,同样担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任务。如果说与传统媒体有什么不同的话,只能说电子报刊的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影响面更广、需要把关的内容更多,更需要强化政治意识。尤其是电子报刊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容易使一些人因片面强调电子报刊的技术性而忽视电子报刊的政治性。所以,更需要不断深化对党的报刊的性质的认识,增强讲政治的自觉性,确保电子报刊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戍变法后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康有为虽然主要不是以一个报人而名垂青史的,但是,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却有重要地位,从1895年《万国公报》创办到1917年《不忍》杂志的复刊,康有为的报业活动长达23年之久。他一生亲自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如著名的《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等。康有为的报业活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不是作为某一家报刊的经理和主笔从事具体的办报工作,而是作为统帅者,从事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领导和指挥活动。因此,康有…  相似文献   

11.
前言一、《辛亥革命时期广东报刊录》,系多年来收集整理资料工作中积累而成,作为业务参考之用。收录时间广东内地中文报刊起自清光绪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述报》,港澳报刊则始自清咸丰八年(公元一八五八年)《中外新报》,迄清宣统三年辛亥(公元一九一一年)止。共收广东内地出版之报刊中文日报六十九种,半星期报、五日报、星期报各一种,画报七种,期刊四十三种;香港出版之中文报刊三十二种;澳门出版之报刊三种。总共一百五  相似文献   

12.
双月视点     
事件总署报刊出版管理两项规章正式实施2005年12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明确界定了报刊和报刊出版单位的概念,完善了报刊出版许可制度;将科技类期刊归口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增加对设立报刊出版单位审批的相关内容,使报刊创办和设立报刊出版单位的审批合为一体;明确规定报刊出版管理的属地管理原则;明确了报刊出版事后审读、报刊出版质量评估、报刊年度核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四项监管制度;首次明确指出,报刊可以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但须核实,并在明显位置标明下载网址、日期…  相似文献   

13.
书讯     
《新闻失实论》《新闻失实论》(作者蒋亚平、官健文、林荣强)已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列举了新闻失实的种种表现,还阐述了社会环境、新闻体制、新闻观点、思维方法、采写方法以及新闻事实本身的复杂性对新闻失实的影响,探讨了个人、新闻单位、社会共同防治新闻失实的方法和措施。(斯通)《广东革命报刊史料》广东革命报刊史料编纂的《广东革命报刊史料》第一辑,即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自1920年广东共产主义小组成立,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广东省在民主革命时期共出版革命进步报刊四百余种,许多同志为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为了系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新闻失实论》《新闻失实论》(作者蒋亚平、官健文、林荣强)已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列举了新闻失实的种种表现,还阐述了社会环境、新闻体制、新闻观点、思维方法、采写方法以及新闻事实本身的复杂性对新闻失实的影响,探讨了个人、新闻单位、社会共同防治新闻失实的方法和措施。 (斯通)《广东革命报刊史料》广东革命报刊史料编纂的《广东革命报刊史料》第一辑,即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自1920年广东共产主义小组成立,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广东省在民主革命时期共出版革命进步报刊四百余种,许多同志为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为了系  相似文献   

15.
方汉奇,新闻史学家,1926年生,广东普宁人,1946年考入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毕业后从事报刊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后在多所大学执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古代的报纸》《中国近代报刊史》等。  相似文献   

16.
方汉奇,新闻史学家,1926年生,广东普宁人,1946年考入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毕业后从事报刊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后在多所大学执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古代的报纸》《中国近代报刊史》等。  相似文献   

17.
进入广东,似乎一切都给人以动的感觉。粤货北上,民工南下,珠江流日夜,木棉红如火。登上越秀山顶,似乎能感到起落的飞机弋出的气流;跨上摩托飞驰,一会儿便把汽车甩下老远。还有那深圳股票交易所前人流如织,珠海西区工地热浪喧腾……然而,报刊研究人员的职业习惯,促使我们暂时搁下眼前这些充满动势的景色,把视线投向广东的报刊界。报刊林苑一瞥广东现有100家报纸,社科类期刊176种,另有132种面向海内外华侨的报刊。在全国四家信息日报中,广东占了一半;在全国发行量突破百万份的11家期刊中,广东占了4家。论第一,广东拥有全国独一无二对开12版的《广州日报》,首家政府机关报《深圳商报》,第一份大晚报《羊城晚报》。论特色,《汕头特区报》以评论为拳头产品,《亚太经济时报》以传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史话     
我国的报刊,创办伊始,并无稿约,亦无稿酬。不但没有稿酬,文人雅士,投稿报刊,还被视为广告,须支付费用。稿酬制度始于何时?郑逸梅在《从首订稿约谈到王蕴章》中称始于上海的《小说月报》。然我于更早的广东《岭东日报》中,看到一则“本馆广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记者》2015,(2):1
《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拥有广泛读者,在业界、学界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中国记者》"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与传媒同步,与记者同行。《中国记者》杂志每月一期,每期定价人民币12元,全年144元。《中国记者》历年精装合订本(1990-2014)。年册每套150元。可选择订阅方式:1.所在地区邮局订阅《中国记者》杂志。邮发代号:82-832.《中国记者》发行部订阅。本刊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邮政编码:100040发行部地址:北京市宣武门外大街甲一号A座9层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报刊部发行部邮政编码:100803发行热线:010-63073532 010-63074337 13366370191开户名称:中国记者杂志社  相似文献   

20.
张慧 《新闻世界》2009,(2):12-12
我是《安徽日报》的热心读者。为了写好题为《服务科学发展,做好年鉴编辑工作》的文章,翻阅了记载1983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25卷《安徽年鉴》,又借阅了1979—1982年的《安徽日报》合订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