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语 《档案时空》2008,(3):24-27
著名笑星赵本山5岁死母,8岁离父,命运多舛.为追回迟到的父爱,赵本山用至顺至孝的言行向人们演示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当赵本山再次宣布退出蛇年春晚时,人们没有太多意外,就像得知将是郭德纲取代赵本山点春晚的"炮捻子"时,人们也没有太多的惊喜。春晚小品不再可期,而民间的喜剧市场正在蓬勃当56岁的赵本山在蛇年除夕前20天再次爽约央视春晚时,人们没有多大意外。去年1月19月,赵本山在春晚前4天宣布退出,彼时"本山大叔退了,谁来压轴"的猜测此起彼伏。去年是"身体原因",今年赵直言是剧本原因。本山传媒艺术总监刘双平回应赵退出时说:"这次赵本山老师退出蛇年春晚,不是身体原因,而是作品原因。赵老师今年为了央视春晚,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精心准备。但前不久,在语言类节目的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11,(21):7
《京华时报》报道:因认为《企业家赵本山》一书的撰写和出版都没有征得本人的许可与授权,赵本山将该书出版方、两名作者和中关村图书大厦起诉到法院,要求其停止出版并索赔205万元。赵本山在起诉书中称,《企业家赵本山》一书的撰写及出版均没有征得他的许可与授权。  相似文献   

4.
张艳云 《新闻世界》2009,(7):172-173
赵本山,从小品到电视剧,他创造了奇迹。随着赵本山现象的出现和升温,许多人开始关注他。赵本山的农村题材轻喜剧,在人物塑造、地方语言的运用上,与东北文化有何渊源呢?  相似文献   

5.
面孔     
赵本山:我是一个奇迹 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接受《新世纪周刊》记者专访时说:“二人转这个剧种发展了300年,笫一次走向这么辉煌,是因为我。”赵本山的小品80%是自己创作的。  相似文献   

6.
李景刚  李秀武 《传媒》2009,(3):43-45
影视作品、刘老根大舞台、“刘老根”商标、赵本山影视主题乐园正往成为拉动赵本山财富快速增长的四驾马车。2008年,赵本山创办并领衔的辽宁民间艺术团共演出2127场,演出收入9660万元,上缴利税1752万元。赵本山在打造电视产业链及以电视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遗产传承方面成绩不俗。本期我们将与读者一同解读赵本山电视产业链条的打造过程,以及电视在其中扮演的“推波助澜”的角色与获取的利益,希望对国内其他地区的电视同仁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本山从1990年开始,连续20年出现在央视春晚舞台,受到观众的喜爱,近年他却一直被谣言缠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笔者以新浪网为例研究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首先,研究新浪网作为网络媒介以及传播者的媒介建构,然后研究赵本山在新浪网中作为被传播者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赵本山在2015年一直在尽力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形象。文章认为,赵本山的农民形象具有多重意识形态内涵,与民间意识形态、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都有密切的联系。文章最后指出,赵本山塑造的农民企业家形象揭示了传统伦理和家庭秩序解体后农民父亲重建权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丑角:充斥小品舞台我把2010春晚上赵本山与弟子们推出的小品《捐款》称作赵本山艺术表演的滑铁卢!那一个比一个龌龊污眼、猥琐不堪的丑角的恶俗表演,完全成了赵本山的俗“东北风”标志性的丑角大集合!可以说,已经没有艺术美感可言,只剩下了倒胃口!  相似文献   

10.
赵本山的小品不仅为广大观众送去欢乐,而且令人深思,给人启发。本文通过对赵本山春晚小品语言进行赏析,探究其语言特色及其小品语言带给人们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人都喜欢赵本山春晚的小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小品语言的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本文通过介绍语用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来分析赵本山小品的幽默语言,探究语用规律与幽默的关系,使人们了解赵本山小品幽默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继去年成功推出小沈阳之后,今年,赵本山携徒弟王小利等再登春晚舞台。大年初三,《乡村爱情故事》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进一步提高了王小利的人气。赵本山徒弟众多,王小利因何能脱颖而出,获得师父的厚爱?  相似文献   

13.
正深秋初冬交替之际,这个让赵本山心跳的提问,瞬间成为坊间热点。先是被曝因为"上面安排",相继缺席中央、辽宁省、铁岭市三级的文艺工作座谈会。随后,因《联合早报》报道中一句"赵本山的妻子马丽娟,四年前与龙凤胎子女移居本地",移民风波再起。尽管他已离开央视春晚数年,当此风口浪尖,还是表示"只要观众看,身体不好我也上",然而羊年春晚宣称的"三不用",极有可能让饱受低俗化质疑的本山大叔吃闭门羹。二十多年来,有关赵本山的议  相似文献   

14.
二人转原是民间艺术,流行在东北的田间地头,表演者多是农民和小城镇的民间艺人,带有浓烈的地域特性和草根属性。后来,随着赵本山小品的大获成功,二人转艺术渐渐为全国观众所了解。赵本山成名后,极力倡导绿色二人转,连续举办了几届本山杯二人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新闻天地》2006,(10):42-45
姜昆和赵本山,一个是著名相声演员,一个是小品表演艺术家魁首,都是艺术圈的大腕。然而谁知,在19年前,当赵本山还是一个表演“二人转”的草根演员时,却是姜昆将“土”得掉渣的他“扒”去“尘灰”从“田埂”上发掘出来,令其尽显表演艺术天赋的“金子”本色,并从此大红大紫。赵本山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汉子,成名以后,一直对姜昆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并成为知交。从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  相似文献   

16.
文强  翰海 《兰台内外》2009,(3):26-27
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让小沈阳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然而,这已经是赵本山第四次向央视力推小沈阳了。此前三次,都因种种原因功亏一篑。在连续打击下,小沈阳的心里一度非常受伤。赵本山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把爱徒推上了春晚舞台……  相似文献   

17.
笑星赵本山参与表演的小品《心病》,再次把人们逗乐。但不久就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该小品与2001年黑龙江卫视台“开心擂台”元旦特别节目,范伟、高秀敏等表演的小品《中奖》内容雷同。《广州日报》对此如实作了报道,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标题却是《赵本山“心病”涉嫌剽窃》。 媒体业内人士明白,该标题的作者在这里“巧妙”地使用了“弦外之音”,其目的,是以赵本山的名气引起读者对版面的关注。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赵本山,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那顶极富喜剧色彩的"老解放帽";一提到小沈阳,人们也会联想到他腰下的苏格兰红裙.十几年前,赵本山的帽子"横空出世",成为赵式小品的经典符号;如今,小沈阳的裙子也"一炮而红",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文化.从赵本山帽子的成功到小沈阳裙子的火爆,这一现象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蕴涵着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特点和传播规律.本文通过分析流行文化的特点,从视觉符号、大众心理及媒体制造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另类解读.  相似文献   

19.
CEO赵本山     
剧场、电视剧、旅游、教育、地产,赵本山不断的扩大着商业版图,其构建起庞大价值链的同时也把自身创造的品牌带到了千家万户。又到一年一度的春晚时,提起春晚,我们就不得不想到这位有着春晚之子、小品之王称号的赵本山,一年一度的春晚最终让他的形象在民间家喻  相似文献   

20.
文化动态     
《中国新闻周刊》2001,(12):67-67
北京电影学院招生1:130 北京电影学院周前开始公开招考,报考2001届表演系的学生有近4000人,而他们只招收30名。今年考生的特点是报考人数创历史之最,录取和报考的总比例是1:130。 赵本山主演首部舞台剧 赵本山目前签约主演舞台剧《他和她的外遇》,排戏和首演都将在广东进行。这将成为赵本山主演的首部舞台剧。 作家刘恒要自编自导电影 自从根据其小说影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原作家刘恒,宣布要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