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由鄂尔多斯歌舞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蒙古大婚》,在全国各地申报近300台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经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组委会评选,入围全国舞台艺术精品30台剧目之一,可喜可贺。这是鄂尔多斯文艺创作史上又一次新的历史性突破,为我市文化大市建设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推出了又一个文化品牌,为提升鄂尔多斯知名度,宣传内蒙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鄂尔多斯婚礼产生于蒙古远古时代,形成于成吉思汗时期,它集鄂尔多斯祭祀、民族、民俗、音乐、舞蹈、服饰、智慧、幽默之大成,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婚礼…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并同时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鄂尔多斯文化以我国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流融汇的特有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眩目的宝石,享誉海内外。同时,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代表创造的草原文化,在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鄂尔多斯地区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鄂尔多斯纪实文学节自9月12日开幕,历时5天,在一片赞誉声中落下了帷幕。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鄂尔多斯纪实文学节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弘扬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展示鄂尔多斯独特风采,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鄂尔多斯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优势条件;文化产业,是文化转型的具体体现。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解决;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对接的最好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以及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资本提供新的机遇和条件;开发利用鄂尔多斯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是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活动项目之一——"少数民族用品旅游纪念品展销会"于8月12日至8月18日在鄂尔多斯市胜州奇石古玩城进行。展销会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以促进地区间民族商品贸易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富集的资源著称于世;鄂尔多斯,是河套人的发祥地;鄂尔多斯,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英灵的供祭地;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鄂尔多斯,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诱人魅力。一、鄂尔多斯的历史文化鄂尔多斯,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在多次复杂的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中,最终形成了鄂尔多斯高原。从距今一亿八千万年前起,直到距今七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大地上恐龙空前繁  相似文献   

7.
"西口文化"是中国地方学宝库中的亮点之一,主要是指在明清时期,中原内地战乱和饥荒时有发生,由于地缘环境相连之便,晋、陕、冀的饥民和商贩为了求生存、找活路结伴"走西口",向今包括鄂尔多斯地区在内的内蒙古中西部流亡,在二三百年的人流延续涌动中,由"走西口"引发的草原文化与晋、陕农耕文化的广泛交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西口文化"。"西口文化"作为生发移民文化的一个类型,在鄂尔多斯地区究其渊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秦汉时期,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曾数次由中原内地向鄂尔多斯边塞大移民,尤其是秦直道的修建,为开发塞北,发展经济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鄂尔多斯而言,"西口文化"是中原移民文化的历史延续,在推动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进一步密切相融,为造就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地域文化功不可没而载入了史册。显然,注重对"西口文化"的研究,对于探究鄂尔多斯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丰富的内涵,是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包头市西口文化研究会对"西口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本刊特设西口文化栏目,借他山之玉,将陆续编发相关研究文章,并欢迎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蒙古族歌舞,风格浓郁,特色独具,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近日,鄂尔多斯歌舞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蒙古大婚》,经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组委会评选,入围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30台初选剧目。尽管是初选,也十分难得,因为它是在全国申报的近300台节目中脱颖而出的,是鄂尔多斯歌舞剧团继民族舞剧《森吉德玛》、蒙古剧《银碗》舞蹈诗《鄂尔多斯情愫》之后,又一部精品力作,现已成为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重点剧目之一。《鄂尔多斯婚礼》的原生态,起源于蒙古远古时代,形成于成吉思汗时…  相似文献   

9.
<正>由国家文化部、内蒙古人民政府主办,内蒙古文化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承办,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协办的"记忆·传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2010年8月8日至8月18日,在鄂尔多斯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0.
据说,继‘鄂尔多斯现象’之后,‘鄂尔多斯文化’这一语汇也在日益广泛传播,而且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有关为"鄂尔多斯文化内涵进行准确地提炼、总结、概括、定位"的工作在知名专家学者中进行过研讨。看了今年4月8日鄂尔多斯日报《牧笛》版"鄂尔多斯文化内涵定位座谈会发言精要",颇受启示,知道专家们有那么多"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其认真诚恳的态度令人感慨,其想法和见解更让人感到这一问题的严肃性和复杂性。恐怕一时半会儿还难以提炼出统一共识的说词来。  相似文献   

11.
<正>"鄂尔多斯的GDP赶超香港,经济堪称国内一流,而鄂尔多斯的文化相对滞后,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推动鄂尔多斯的文化发展是我们的使命。"在鄂尔多斯,有一家装饰工程公司,获得过国家级的建筑装饰奖,而且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建  相似文献   

12.
倍受瞩目、盛况空前的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中国·内蒙古第三届国际草原文化节暨首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自8月8日开幕,历时7天,在一片赞誉声中落下了帷幕。“一会两节”的文化活动,以美丽富饶的鄂尔多斯为平台,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弘扬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展示鄂尔多斯独特风采,体现了“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为鄂尔多斯集聚了人气,增添了华彩,营造出了空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盛况空前的艺术盛筵,进一步提升了鄂尔多斯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文…  相似文献   

13.
<正>"鄂尔多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北方早期游牧民族的物质文化遗存,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分布最集中、发现数量最多、最具特征而得名。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是国内收藏鄂尔多斯青铜器最多的博物馆,本次隆重推出的《鄂尔多斯青  相似文献   

14.
一直很喜欢看乌兰牧骑的演出。在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期间,适逢传统佳节中秋之夜,有幸在鄂尔多斯恰特观看了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演出的一台民族歌舞节目。整台晚会冠名为《神韵鄂托克》,我理解是取了放歌鄂托克大地之意。节目由舞蹈、演唱、演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建设文化大市。实施“民族文化建设”工程,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推进文艺演出、文博会展、影视创作、出版发行、文化娱乐产业发展,打造鄂尔多斯文化品牌。积极举办鄂尔多斯文化节、草原文化节等知名节庆活动,扩大文化宣传,开拓文化市场,推动鄂尔多斯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组建文化传播集团公司,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投入,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突出建设城市核心区七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创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十一五”…  相似文献   

16.
我曾于1992年8月荣幸地接到鲁汶大学欧中研究所文化中心陆白鹤先生的邀请,参加了在比利时举行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而且更使我高兴的是,会议讨论的主题是鄂尔多斯方言、文化及民间文学,我作为鄂尔多斯蒙古人更感到无比的欣慰。我出生在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家庭,一直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家乡。自从十多年前我接触了比利时神甫、杰出的蒙古学学家昂·莫斯特尔(汉名田清波)关于鄂尔多斯蒙古族方言及民间文学的研究著作以后,给予了我极大的影响。我不仅敬佩他的研究成果,更敬佩他长期生活在鄂尔多斯地…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我们继承、运用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民族文化与现代化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如今,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成功举办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广播电影电视局、鄂尔多斯市委、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及鄂托克旗党委、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取得成功。整体展示了鄂尔多斯市跨越式发展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底蕴。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和繁荣民族文化艺术,推动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在乌兰牧骑事业发展史上镌刻了辉煌的篇章。●准格尔旗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准格尔旗被国家人事部和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  相似文献   

19.
有机会观看大型民族歌舞诗《文化·鄂尔多斯》,深深震撼于晚会营造的艺术情境。确切地说,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我跟随着一幕幕恢宏的篇章进入时空的隧道,跨越了整整7万年的历史长河,探询古代的文明印记,追寻来曰的现代辉煌,走进了鄂尔多斯大地的历史,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深刻的自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自信"。此时此刻,这么多优秀的文化学者、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传播者济济一堂,热烈而又深刻地来举办这样一次"巴文化研讨会",其本质的意义是要从巴地、巴文化的独特角度,来回答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关于文化自信的课题。巴人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它的祖先来自三峡地区的早远古人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