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从理论框架到管理工具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张骁鸣 《资源科学》2004,26(4):78-88
旅游环境容量(TECC)最初只关注会对资源质量和游客自身的体验质量造成破坏的临界游客数量,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广泛应用于旅游资源管理之中的一系列管理工具,包括了目前在美国林业游憩资源管理中使用的可接受改变的极限方法(LAC)和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中使用的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方法(VERP)。国内有学者提出用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来替代旅游环境容量,但其核心内容是用一个抽象指标替代有实际数量单位的指标,这就与旅游环境容量理论面临同样的困难,即无法保证量化过程的可靠性,难以说明最后得到这些数值究竟要表达怎样的实际意义。将旅游环境容量作为管理工具的研究和应用工作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凤凰古城餐饮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珊珊 《今日科苑》2008,(8):127-128
"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素来为中外游客所关注,餐饮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本文探讨餐饮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征,对凤凰古城餐饮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凤凰古城餐饮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旅游资源存在开发利用不充分、破坏严重,环境容量突出两大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上有4项可持续发展策略:环境容量内的开发、法规运用、保护培训、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4.
旅游活动对溶洞碳酸钙沉积景观影响及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静 《资源科学》2006,28(5):140-144
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溶洞旅游资源在我国被开发,其中的碳酸钙沉积景观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由于其形成环境比较封闭,随着开放时间的推移,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风化、破损现象,因此溶洞景区一般被视为生命周期较短。为了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体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本文从碳酸钙沉积景观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入手,通过分析洞穴水溶液中CO2溶解度影响因子,即水溶液温度和水溶液与洞穴环境之间的CO2分压差(ΔPCO2),从旅游活动的影响角度,对游客的热源与CO2源效应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游客影响和景观形成过程研究的措施,即采用分流游客和水文地球化学实验方法进行景观保育以及科学的开发管理作为旅游溶洞碳酸钙沉积景观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勒温"场论"指出人的行为是个体要素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心理场的结果。游客在长城上刻画这种典型的不文明行为,也必然与个体要素和环境要素有着深层次的联系。立足"刻画是一种表达"的观点,研究发现:当个体需求与环境要素之间存在不和谐,游客对长城意义的认知并不完整时,便产生了刻画意义超越保护意义的心理场,从而依存情感原则以不文明行为呈现于公众面前,所以"心理场"意义失衡是不文明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系统。深入探究游客的表达诉求和旅游环境,发挥游客个体要素能动性和环境对个体的正向影响力,构筑参与型组织管理形态使不文明行为得到消解,必将为开发和保护旅游景观资源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和园林的旅游功能,指出: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人文旅游资源,以它的审美特征和独特的艺术创意吸引着游客,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应该把它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利用、发展并保护。  相似文献   

7.
文物是一个国家特殊的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认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可以相互促进的但是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及游客过多也会造成对文物的破坏。所以我们要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以旅游开发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以期达到协调发展的效果。并且根据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这种关系,提出一些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敦煌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郭剑英  王乃昂 《资源科学》2005,27(5):187-192
本文介绍了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并设计CV调查表对敦煌市的国内游客进行抽样调查,得出游客的社会经济特征、支付意愿(WTP)和WTP值,并对游客的社会经济特征与支付意愿、WTP值进行了列联相关分析.计算得出游客的人均WTP值为20.29元/年,把2002年到敦煌的旅游总人次作为总体人群,可推导出敦煌旅游资源2002年的非使用价值为1 200×104元,其中存在价值为528×104元,遗产价值为558×104元,选择价值为114×104元,即游客每年愿意出资1 200×104元保护敦煌旅游资源质量的提高和永续存在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南亚大国印度旅游资源丰富,迅速发展的旅游业成为印度仅次于软件外包的第二大服务行业。但印度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还不到全球游客总流量的1%,甚至每年出国旅游的印度人都要比来印度旅游的外国人多。  相似文献   

10.
《华夏星火》2008,(Z1):39-40
"农家乐"旅游以其浓厚的乡土、田园文化气息,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产品类型中一个新的亮点,满足了城市居民目前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吸引了许多城市游客的眼光。依托周边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石城镇具有发展"农家乐"旅游得夭独厚的优势条件和基础,镇政府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依依  宋子千  张敏 《资源科学》2013,35(11):2194-2201
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旅游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将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转化为对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激励,以调和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旅游生态补偿成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关注的焦点。基于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较为系统地梳理与评析了旅游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和保障体系等多方面研究内容。进而提出了补偿空间范围及其等级区划、补偿标准及其时空分配、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补偿机制及补偿绩效等旅游生态补偿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苏家富  高杰 《科技风》2012,(17):191
本文首先论述了依安乌裕尔河双阳河湿地旅游资源优势,继而分析了乌双河湿地旅游环境容量以及客源和市场分析,最后针对依安乌双河湿地旅游效益分析,以期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儿童旅游是近几年旅游市场逐渐兴起的旅游项目,儿童旅游项目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中国旅游市场的繁荣,而且极大促进中国儿童的身心发展。秦皇岛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但随着秦皇岛"旅游兴市"经济战略的提出,加之全国旅游产业的不断升级,作为著名的滨海城市,要想在旅游业中成为全国标志的城市,必须积极探索新型的旅游项目,而儿童旅游项目的兴起,为旅游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传统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的角度出发,了解拉萨市藏族锅庄舞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对策与建议,旨在为丰富拉萨市旅游产品建言献策。通过对拉萨市藏族锅庄舞的区域、受众群体、作用以及传统锅庄舞的不足等进行调查分析,从旅游的角度研究游客对锅庄舞的认知度、吸引力以及将锅庄舞作为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能性,从而丰富拉萨文化旅游的内容,促进旅游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传承和保护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远方 《青海科技》2014,(2):34-35
<正>近年来,借助其自身独特而丰富的资源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契机以及"大美青海"品牌影响力,青海省着力打造旅游名省,随着国内绿色旅游消费需求的旺盛与大美青海美誉度、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青海省旅游产业得以蓬勃发展。然而,在产业收入、游客人数不断递增的背后,我省旅游产业升级滞后、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矛盾随之凸显,如何通过"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成为制约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6.
郭强  董骏峰 《预测》2012,(1):65-69
针对旅游业经营中旅游景区负担过重,资源破坏严重的情况,在对相关国内外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供应链中资源保护型景区定价模型。本文的定价模型完全建立在资源保护的底线上,在资源持续使用的基础上有利于兼顾企业的盈利要求。模型从景区仅直接面对散客的情况,扩展到提供"购物游"和"纯玩游"两种产品时,旅游供应链中相关企业各种博弈下的景区对旅行社的保护型定价模型。为了揭示由于散客、旅行社和整合式旅行社同时带来游客流对于景区资源保护所产生的相互影响,还进一步扩展到景区同时面对三种供应链客源的定价模型。本文给出了所有模型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7.
怎样对游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既不会影响游客的旅游兴致,也不会对旅游资源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对游客管理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西沙群岛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群岛旅游资源拥有8个主类,26个亚类及79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83.87%和50.97%;西沙群岛354个旅游资源单体中,特品级旅游资源单体有2个,占总数的0.56%,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41个,占11.58%,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101个,占28.53%,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单体212个,占59.89%。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为:数量大,类型丰,高等级资源少。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区可分为宣德群岛旅游资源区和永乐群岛旅游资源区两个基本对等的区域。西沙群岛旅游资源优势表现在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环境优良;其劣势表现在高端旅游资源数量少、交通不便、环境容量小、 地缘关系复杂。西沙群岛是中国热带海洋和海岛旅游资源最典型的分布区域,具有重要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佤族传统体育不仅能满足游客的文化需要和求异心理,还能缓解游客身心疲惫,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佤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只有注重提升佤族人民"文化自觉",不断增强民族旅游的"自我发展能力",创新开发佤族"乐活旅游"主题品牌,加强保护佤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境",才能促进佤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介绍了秦岭北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目前陕西旅游的发展的现状。从如何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机遇,如何改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规划相对滞后、管理无序的现状,如何改变游客对陕西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观念入手,提出七项如何开发和保护秦岭北麓的建议和措施。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抓手,切实利用好、保护好秦岭北麓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使秦岭北麓的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