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吃草     
《新作文》2006,(11)
向美术老师交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牛吃草。”老师:“草呢?”学生:“牛吃光了。”老师:“牛呢?”学生:“草吃光了,牛还站在那里干什么?”牛吃草  相似文献   

2.
在解答较复杂的分数 (百分数 )应用题时 ,准确地把握单位“1”是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正确布列综合算式的一个关键。下面举几个例子。例 1 饲养场有鸡、鸭、鹅共 75 6只 ,其中鸭的只数是鸡的 47,鸡的只数是鹅的 438倍 ,问鸡、鸭、鹅各有多少只 ?由题意可知 ,分率 47的单位“1”是“鸡的只数” ,438的单位“1”是“鹅的只数”。因为单位“1”不一致 ,这两个已知分率也就不可能进行合并和比较。因为 438=358,就是说 ,鸡的只数是鹅的358,所以 ,根据分率的意义 ,鹅的只数就是鸡的835 。这样一来 ,两个分率的单位“1”就都是“鸡的只数”了。接着 …  相似文献   

3.
识数·集合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鸡)。我指着左边一只小鸡问:这边有几只?(1只)。我又指着右边一只小鸡问:这边有几只?(1只)。现在我把它们合并起来(用红粉  相似文献   

4.
题目:王大妈养鸡、鸭、鹅共20只,其中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的7倍多,比鸭的只数的8倍少。问鸡、鸭、鹅有多少只? 解答这道题,我们可先假设鸭的只数。那么究竟假设有多少只呢?由于鸡、鸭、鹅共20只,根据“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的7倍多,比鸭的只数的8倍少”那么“鸭的只数×7”只,“鸭的只数×8”只,必须比20只少,因此,只能假设鸭有1只,或2只,然后进行推理解答。  相似文献   

5.
幽默     
“这是什么形?”父亲指着长方形图案问儿子。“长方形。”儿子答道。“这是什么形?”父亲又指着正方形图案问儿子。“短方形。”儿子很认真地回答说。A记得有一次去听一年级的语文课,做课后练习时,老师叫了一位同学站起来读题,此题为“小溪流进()里”。这位学生站起后,大声读到“小溪流进括号里”。B要交作业了,老师说:“还有没交作业的‘漏网之鱼’吗?”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能明天来自投罗网吗?”C医学院某班进行口试。教授问一学生某种药每次口服量是多少?学生回答:“5克”。一分钟后,他发现自己答错了,应为5毫克,便急忙站起来说:…  相似文献   

6.
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记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可喜的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了尊重学生的意识,都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于是,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便开始了热闹的“八仙过海”。这其中最常用的不外乎是“加减偏旁”、“编儿歌”“编故事”等,还有些同学运用了联想记忆法。在为同学们多彩思维叫好的同时,几个同学的发言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学生甲:(记忆“鸭”)“甲”是一个卖冰淇淋的地方,“鸟”像一个人站在冰淇淋旁边,所以“一个人站在冰淇淋旁边就是‘鸭’”。学生乙:(记忆“狐”)一个人站在“瓜”的旁边。学生丙:(记忆“鸡”)小鸟又飞到山上。学生丁:(记忆“狮”)“老师站在魔术师旁边看表演。学生戊:(记忆“鹅”)我在捉小鸟。我在吃小鸟肉。学生己:(记忆“渔”)“鱼”像一个人,“三点水”像渔网,一个人在撒网捕鱼就是“渔”。……我敢说,没有人能知道“一个人站在冰淇淋旁边”是什么“鸭子”的“鸭”,不会有人猜出“老师站在魔术师旁边看表演”就是“狮子”的“狮”,说不定“一个人在撒网捕鱼”这则字谜会让语言大师们大跌眼镜。也许就连学生本人,再过上几天以后也不一定就能想起他们今天所讲的故事、所出的谜语到底指的是哪个字。遗憾的是,这样明显的问...  相似文献   

7.
常识课上,一个学生问道:“老师,甜菜有啥用处?”“甜菜可以做糖。”老师回答说。“噢,我懂了!原来盐是用咸菜做的。”学生说道。老师:“谁用‘罚’字组词,要快,要多!”学生甲(较快地):“罚站、罚跪、罚跑、罚跳楼梯、罚挨饿、罚……”老师(愠怒地):“谁另外组词?”学生乙(很快地):“罚晒、罚扫地、罚写作业、罚钱、罚……”老师(恼怒地):“谁叫你们尽讲这些!给我罚站听一节课!”老师问乔吉:“你知道什么是兽中之王吗?”乔吉回答:“知道。是汤姆的爸爸。”“为什么?”老师对这回答不满意。“因为他爸爸是动物园的主管。”在一所小学里,老师问:“马尔丁同学,你知道人们凭什么来识别母鸡的年龄的?”“用牙齿,老师。”“但是,母鸡并没有牙齿呀,亲爱的!”“母鸡可能没有牙齿,可我有。也咬不烂的,那就是老母鸡。”上生物课,老师告诉学生,鸡、鸭、鹅和老鹰虽然牙齿已经退化,但它们都有结实的胃囊,所以吃起东西来很快。老师让学生想想,还能不能举出类似的例子。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大声嚷道:“还有我爷爷。”小刚八点钟才起床,脸也顾不得洗,背着书包就往学校跑。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教室,喊了声“报告”,就坐在自己座位上,听地理老师讲课。“吴小刚,你站起来...  相似文献   

8.
一、本课包括三幅图、七个生词、两个句子。左图画的是一只公鸡、两只母鸡在山坡地上;右上图画的是七只鸭子;右下图画的是四只鹅。鸭和鹅都在水中。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识别鸡、鸭、鹅。 主要特征:鸡有冠,鸭扁嘴,鹅头长着一个包。指导学生数一数各有几只。  相似文献   

9.
“小朋友们。请看看这几幅画。画上都有什么?”老师问,学生回答:“有妈妈和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画是谁画的吗?”“想”!“好,那下面就让老师给你介绍一下画家和画面内容吧!”于是老师就开始了她的讲解,刚开始学生还是听的津津有味,但老师讲了几分钟后,  相似文献   

10.
一、进入画面,理解词意。首先借助画面向学生提供信息源:画面的远景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中鸭、鹅追逐嬉戏。近景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几只鸡在觅食欢叫。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画面观察。我在鸡旁边贴上一张绘有小朋友的剪贴画,说:“假如你是这个饲养员,鸡、鸭、鹅谁离你近,谁离你远?”小朋友很有兴趣地观看画面,回答说:“鸭、鹅离我们远,鸡离我们近。”顺着学生的思路,我解释说:“鸡离我们近,我们说鸡在‘这边’;鸭、鹅离我们远,我们就说鸭、鹅在‘那边’。”这样,借助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地理解了两个词语的基本意思。  相似文献   

11.
画娃娃     
活动室里静悄悄,小朋友都在认真地画娃娃。突然,军军大声问:“老师!画两个娃娃可以吗?”老师说:“今天画一个,以后我们再画两个。”军军一边画一边对红红说:“我能画三个呢!”红红没吭声,低着头,细心地画娃娃。过了一会儿,军军高声说:“老师!我画好了,我是第一名!”老师走过来指着军军的画说:“啊哟!娃娃怎么只有一只耳朵呀?”军军抓抓头说:“不要紧的,我一会儿就画好了,加个耳朵还不容易!”说完,他抓起笔,在纸上又涂起来。很快,军军就把画纸塞到老师手里了。小朋友都画好了娃娃。老师说:“现在,我  相似文献   

12.
<正>放学的时候,天天指着今天的绘画作品,兴奋地说:"妈妈,你看,这是我今天画的画。"妈妈笑了笑说:"天天,画得不错,不过怎么和老师画得不一样呢?老师画的小猫是站着的,你的小猫是坐着的,其实,你可以先画一只和老师一样站着的小猫哦。下次注意了啊!"不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众多公开活动中,我们常能听到上课老师"循循善诱"地问:"谁能和她说的不一样?""谁还有不一样的感觉?""画的时候要注意尽量画得和老师的  相似文献   

13.
抽象画     
《家教世界》2014,(6):16-16
一位学生的美术作业只交了一张白纸。 老师问:“画呢?” 学生指着白纸答:“在这儿。” 老师:“你画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抽象画     
《初中生学习》2009,(12):39-39
向美术老师交作业时,一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首先,为了使学生理解“这”、“那”、“高”、“低”、“快”、“慢”的概念。在教完这课的生字后,我指着挂在黑板上彩图中的蜻蜒问:“这是什么?”“这是蜻蜒。”小朋友同声回答。我又指着图上的飞机问。“那是什么?”“那是飞机。”小朋友回答得更整齐。我又问:“飞机在天上飞,蜻蜒在空中飞,哪个离我们远?哪个离我们近?”“飞机离我  相似文献   

16.
游艺转盘     
还站那儿干什么交作业给美术老师时,丁一同学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画呢?”丁一:“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自我感觉一直以来都与“鸡兔同笼”颇有缘分。这是一道数学名题,却困扰了我整个小学生活,而今身为人师,苦恼依然——因为我正在对我的四年级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有5个,腿有14条。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这道题我换汤不换药已经教三遍了,但仍有学生不明所以:为什么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鸡,一会儿假设5只都是兔呢?要知道这些学生还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呀!对此,我惟有苦笑。机缘巧合,前不久我有幸听到了特级教师徐斌老师面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数学课“鸡兔同笼”。当时一看到大门口黑板上的这个课题,我着实吓了一跳——他竟敢上这内容?然而现在,我只想说:数学,就这么简单!”亮点一:怎么画最简单?”——学画数学画在让学生充分估计了笼子里鸡、兔可能有的只数后,教师问:“我们在美术课上画过鸡和兔吗?”画过!”在学生们的齐声回答声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出了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鸡和兔。接着教师话锋一转:现在我们来画画数学画,不过数学画不用这么麻烦,怎么画最简单?”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小朋友围绕“简单”二字做起了文章:“用‘○’表示头”、“用‘|’表示腿”、“有两个‘|’表示鸡’、“有四个‘|’表示兔”……不久鸡和兔...  相似文献   

18.
分辨     
生物课上,老师指着黑板上的挂图问学生:“这里有两只鸟,你们怎样分辨出哪一只是鹦鹉,哪一只是画眉?”“这还不简单,”一个学生回答道,“站在鹦鹉旁边的是画眉,站在画眉旁边的是鹦鹉!”  相似文献   

19.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20.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它们是客观事物矛盾对立现象在词汇中的反映。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反义词,教好反义词,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我们祖国丰富多彩的词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上杭县实验小学王育璋老师上的一节《画》(语文第二册第20课),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认识事物能力的结合上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她指着黑板上的挂图叫一位同学上前听听图上流水的声音,然后问,听到水流的声音吗?学生说“没有”。接着,王老师又问,“没有”可以用书上什么词代替?经过一番议论,找到了诗中“近听水无声”的“无”就是“没有”的同义词。王老师又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