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C&R宣言     
郑博元 《垂钓》2008,8(2):37-37
“C&R”是英文Catch & Release的缩写,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就是钓后放流,多年来坚持推广路亚的郑博元先生也始终在倡导钓后放流。这一点和《垂钓》宗旨也多有契合。郑先生在介绍路亚知识之外,特意将他多年的放流心得总结了一些,请大家一起来分享。  相似文献   

2.
博采出新     
《中国钓鱼》创刊伊始我就订阅了,我读《中国钓鱼》,一为学习其中的垂钓经验;二是借鉴其经验,指导、改进、提高自己的垂钓实践。 河北钓鱼基地主要鱼种是鲤鱼,因而我在垂钓活动中,参考《中国钓鱼》中的有关文章,博采众家之长,摸索出了一条提高钓鲤上鱼率的钓具组合法。运用这一组  相似文献   

3.
我生长在白洋淀的上游唐河边,从小就喜欢钓鱼。每次垂钓,无论大鱼或小鱼上钩,我都非常高兴,惟恐鱼跑掉,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放入鱼护,从来没想过钓了鱼又主动放流的事。可最近妻子成了环保者,每当我外出,她都要叨唠几句放流的事,我没理她的茬,她很不满意。去年6月3日我去水库垂钓,一天时间只钓了3条400克的鲤鱼和一些小杂鱼,但我还是很高兴。可傍晚发现鱼护总在水面上漂着,按常规鱼护应该下沉,我意识到不好,急忙提起鱼护,一看鱼已经逃光了,鱼护底口是开的。真奇怪,我每次钓鱼回家,都是妻子先把鱼护的底口解开,将鱼放…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17~18日.“2006年全国钓鱼锦标赛(西宁站)”在青海省西宁市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隆重举行。这是在高原首次举行全国钓鱼锦标赛,也是2006年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主办全国钓鱼锦标赛系列赛的第一站。在全国锦标赛举办之前,还进行了“2005年全国钓鱼锦标赛总决赛”,中间还进行了青海湖放流的公益活动。这一系列与垂钓相关活动的开展,在我国西部掀起了一股垂钓热。  相似文献   

5.
晓君 《垂钓》2007,7(3):37-37
钓具的构思与设计是需要垂钓经验的积累和创作灵感的,丰富的垂钓经验确保钓具的实用性,而灵感则凭借着非凡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诱发出思想火花,赋予钓具更美观、更新潮的设计理念,使钓具更容易被广大钓友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崔德民 《垂钓》2007,7(5):19-21
在我家附近的自然水域,要么被人承包不让垂钓,要么已被污染,所以我不得不在商业鱼塘垂钓。挨坑的经历一多,我自然总结出不少的经验和教训。[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我有几十年的钓龄了,过度的痴迷,使我常常在被钓友们认为是不宜垂钓或不能垂钓的环境下也不放弃钓鱼的机会。时间久了,多少也有了些经验,在此写出来,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萧俊田 《垂钓》2005,5(7):10-13
水库是半自然半人工的水域,一般水面较大、较深、鱼种较齐全,修建较早的水库里多有大鱼,是很多钓友的首选垂钓场所。但不少钓友去水库垂钓收获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运气因素;二是未领会垂钓要领。在水库垂钓要依据水库的地形、地貌、水情、季节、天气各因素适时调整垂钓方法,这样才会有理想收获。根据用竿的不同,笔者总结了一些水库垂钓的经验,希望给钓友们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垂钓人都很重视成功的经验.无可厚非。至于对待失败,却常常三缄其口,问之再三,总是归之于“运气不佳”,更不愿追溯源由,总结其中教训。军事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垂钓,也不可能回回满载,总有不如人意甚至空手而归的时候,所以。总结、学习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然而,摸索、探究失败的教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成功总是在必然中常常带有不同程度的偶然因素,即或剔开偶然因素不谈,它在新的条件下(例如天气、水情、钓点、对象、饵料、钓具组合等情况变了),那些原来成功的经验也未必“放之四‘水’而皆准”。常常被忽略了的反面教训.则更具普遍意义。每吃一堑,每长一智。研究失败的种种原因,避免犯相同的错误,垂钓人就会变得更聪明老道.知识技能更丰富实用,良性效果更显著,最后也就不会再埋怨“运气不佳”了。  相似文献   

10.
著名爱国名将张学良.年少时就爱上垂钓,经常邀一些垂钓迷去河边湖畔扬竿。少帅喜欢垂钓一直鲜为人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被软禁,便开始了长达50年的幽禁岁月,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张学良一直坚持垂钓。  相似文献   

11.
黄卫民 《钓鱼》2004,(12):19-19
手竿垂钓,遇小鱼“闹窝”是最令人讨厌的,特别是野外垂钓,钩饵刚入水就被小白鲦、小罗非等小鱼给截吃掉了,根本下不到底,钓不到想钓的水底层大鱼。怎样才能较好地防止小鱼“闹窝”?总结我多年野钓经验,可采用以下办法来一一解决。  相似文献   

12.
柳明 《钓鱼》2004,(24):38-38
香鱼,英文为AYU,属于鲑形目的香鱼科,全世界只有一属一种。因为寿命只有一年,所以又被称为年鱼。其生长速度快,种群产量高,肉味清香而刺少,生鱼即可食用,是一种名贵的鱼产品,其市场价格与具有软黄金之称的鳗鱼不相上下。主要生长于亚洲的日本、中国、韩国等东亚温带的河川、湖泊中。日本岛的居民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垂钓香鱼,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垂钓技术——香鱼垂钓法。如果你到日本旅游,就能有机会看到精彩的垂钓香鱼表演,例如高知县的四万十川就以香鱼渔业而闻名。而我国的福建、河南等省市的部分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养殖。  相似文献   

13.
赵巍 《中国钓鱼》2003,(3):20-21
“三钓”就是钓组、钓饵、钓位。注重了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三钓”细节,就抓住了垂钓活动中的关键,垂钓就可能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粱子 《垂钓》2006,6(2):37-38
我们在垂钓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脱钩跑鱼现象。大多数钓友除了痛心疾首一番,很少会痛定思痛,思考鱼儿脱钩的原因,转而继续垂钓。结果往往是又出现鱼儿逃之夭夭的遗憾。我建议广大钓友在发生这一情况之后稍事休息,仔细察看一下自己的钓具,分析一下脱钩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是更换钓具,或改变技术、更换钓位等,这样我们才能有长足的进步与喜人的鱼获。就我多年来垂钓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垂钓作为一项运动,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需要参与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虽然看起来漂动提竿像是下意识的动作,但实际这些动作却是钓者经过长期垂钓实践,积累了经验后,才形成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也是受意识支配的,只是不假思索而已。钓者在垂钓活动中,更多的动作是在观察  相似文献   

16.
王惠德 《钓鱼》2007,(1X):32-33
风在垂钓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因此,无数有志者从大量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广为流传。然而,大自然的奥妙探索不尽,风在不同条件下给垂钓带来的利弊,仍有无数等待破解的难题。怎样有效地利用这一天然资源,依然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为此,不妨将近年来野钓中的经历,做一粗略回顾与剖析,也许能从中吸取点养分,看到点方向。  相似文献   

17.
每一位学钓者都希望提高自己的钓技水平,以期望有更大的收获。现在各种各样的钓鱼书刊很多,其中介绍了许多的垂钓理论和方法,我们身边的钓友也有不少好的经验。如何去学习它们来提高自己的钓技水平?我认为首先要掌握好学习方法。在垂钓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两种现象:一是有的钓友学垂钓时间不长,而钓技水平提高很快,有的老钓友虽然垂钓历史很长,却依然钓绩平平,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二是有的钓友把别处的钓法生搬硬套,不管当地'情况对其适用不适用,结果垂钓效果很差,他又反过来否定别人的钓法。这两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有些钓友…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中国钓鱼人“2000年保护鱼和水资源──为爱行动”,我不但在每次垂钓后,收拾干净自己的钓位,而且在回家前,从鱼护中拿出一尾鱼放归大自然。从7—9月约90天的垂钓中,平均每次放归50克以下小鱼10g。进入10月的秋季黄金季节,钓鱼较多,平均每次放 归12尾以上。仅10月18、19、20日3 天,在高桥沟垂钓中每天放归22尾 小鱼。其中有小鲤鱼、小草鱼、小鲶 鱼、小 虎鱼和小马鲢棒鱼等。 我在放流的同时,观念上也有 了转变。过去钓上这些小鱼,很生 气,不是用脚踩死,就是把它抛在干 滩上晒死。而现在,我…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和我一样,一听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钥匙角,就联想到大海鲢和大鲨鱼,那么这次就要换换脑筋了,在那一带,有一种垂钓尚未被人们充分注意到——棒极了的浅滩垂钓运动。在最近的一个假期里,我和吉姆,还有瑞奇前往马拉荪市,并在临别的最后一天的清晨,被邀请体验了一把这种非常奇妙的钓法……事后我想,如果在我到达的第一天就知道有这样的好去处,除了睡眠以外的每分每秒,  相似文献   

20.
钓谚和成熟的垂钓经验,是众多钓友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是指导和提高钓技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是垂钓一般应遵循的规律。但是,若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或以偶尔的垂钓成败而否定钓谚和一般垂钓规律是不可取的,只有因时、因地、因气象和各种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辩证施钓,方能事遂人愿,多钓鱼,钓大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