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我是退休之后(5年前),60岁才开始写新闻报道的。那阵子,我对新闻知识全不知晓,只凭热情用笔去颂扬老人中的好人好事,一年写了50多篇,篇篇如泥牛入海。可我没有灰心。我想,要揽瓷器活,须有金刚钻,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下定决心要多“磨刀”。第二年写了100多篇,仅被区广播局采用20多篇。1991年被聘为北京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办事处通讯员后,“磨刀”更勤了,上稿数也一年年增加。1991年被中央、币、区新闻单位采用48篇,1992年93篇,1993年132篇,1994年175篇,还荣获市区征文奖7次。我是这样“磨刀”的──首先,在学习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我是连队一名普通的战土,爱好写新闻报道。参加了部队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后,懂得了写新闻报道的一点技巧,开始写新闻。去年,11家报刊、电台刊用我写的83篇稿件,并被《西线影视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增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报道质量。在“新”字上下功夫,去年7月,部队都在抓“双防”(防事故、防案件)  相似文献   

3.
我是从1985年12月开始学写新闻报道的,一年来,我已在报刊、电台上稿118篇,没有一篇失实报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平时在写稿中始终保持“五个冷静”,牢记“两个不能”。  相似文献   

4.
从事新闻报道两年,我共在省以上报刊见稿100余篇,被军区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被集团军作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表彰,并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回想自己成长进步的经历,我真是由衷感谢政委谢守忠的那顿“剋”。前年春上,我走上了团报道干事的岗位。为了早点在报上见稿,一开始,我成天闷在办公室里研读报纸,想点子。一天,我从报纸上看了一篇写某师党委热心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报道,灵机一动,决定仿照此文写一篇反映本团党委热心为基层办实事的稿子。于是,精心构思,以称关再难,也不能让基层跟着作难》为题,写了团党委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年来,感触很多,而得益最深的莫过于第一次送稿。初干报道工作,对新闻猎猎懂懂,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似泥牛入海.全无音讯。有好心人“指点”:稿子都是送出来的,你整天呆在家里哪行。我如获至宝,仿佛得了“真经”,加班加点,把两个月来写的自认为比较满意的20余篇“大作”匆匆整理出来.便跑到了军区前卫报社。然而,报社一位编辑看过我的稿子后,一句不冷不热的话,让我心凉了大半截:“稿子一般化,再深挖一下,写好再寄给我。”回到住处,我躺在床上想:这位编辑是不是在“卖关子”,看来需要“那个”一下。我…  相似文献   

6.
新闻窗     
湖北省军区开展“三写”活动本刊讯李云、江仁报道:为了提高机关干部写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在机关广泛开展写新闻报道、写调查报告、写理论文章的“三写”活动。十年来,在省以上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2000余篇,4次分别被总部、广州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3名同志被广州军区树立为新闻报道标兵,提前晋职晋级,~批优秀论文获总部一等奖。《政治指导员》召开“热心读者”座谈会本刊讯王远林、杨圣着报道:去年10月7日,广州军区《政治指导员》杂志社召开了“热心读者”座谈会,全军陆、海、空部队和武警部队的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7.
搞新闻报道的常把写批评稿件形象地称作“揭烂疤疤”。从1985年1月至1986年5月,在教学之余,我向各级报刊、电台投稿,被采用了311篇,其中揭“烂疤疤”的就有83篇。写批评稿难,业余通讯员写更难。弄不好,还会给工作带来麻烦。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我认为写批评稿至少要注意四点: 一、出以公心。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我始终坚持原则,不以个人好恶行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我所采写的83篇批评稿件,被批评者没有一个与我有“私仇”,反而有好些是我的同学同事、亲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记者说过:只有勤奋的人才能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凭着勤奋在新闻报道这条坎坷小径上跌跌撞撞7个年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失败的痛楚。7年前的今天,我和一些想写新闻报道、有所作为的官兵一样,为了“报上有名”、有所建树而朝思暮想,结果不得其法。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也使我对写新闻报道有了一些初浅的感受和体会。记得那是1995年的某一天,当时正值全军广泛开展“四个教育”的热潮。为了把我团开展集中教育的情况和做法宣传报道出去,政治部主任让我以此为主线写一篇新…  相似文献   

9.
感谢父亲     
每当翻开自己的剪报本,看到剪贴在首页的《上官镇农民体育活动好活跃》这篇消息稿时,我不免会想起我的父亲,正是父亲的引导,自己才走上了新闻报道这条路,而自己也没想到这篇处女作竟然“首发命中”。2001年初冬的一个周末,我第一次为“爬格子”而“开夜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终于比猫画虎写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首息引也为又一篇消息。然而,我的“大作”并未得到父亲的夸奖。只说了一句“再好好揣摩,好好修改一下”。当我再次把稿子拿给父亲时,他告诉我,新闻讲究精悍,要多修改,不怕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稿子。最后…  相似文献   

10.
“土记者”采写“大人物”旺苍县委报道组何学元基层通讯员除了采写“本土”新闻之外,能否采写“大人物”?回答是肯定的。我从事新闻报道十多年来,凡是有这样的机会都不轻易放过,先后来写过外国专家、大学教授、特型演员、省长、省委书记和老将军,发表过20多篇报道...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的新闻专业刊物中,我为什么单单青睐《新闻前哨》?记得1992年冬我刚入伍不久,营里就让我负责全营的新闻报道工作,以改变新闻报道落后的局面,原因是我入伍前是县中学生文学社社长,又发表了文学稿件.我自信写新闻稿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便满口答应下来,还立了到年终要夺得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军令状”.谁知3个月过去了,我一篇稿也没见报.望着草稿纸上一篇篇的“四不像”.我急得团团转.这时教导员出差带回来几本《新闻前哨》.望着装帧精美的她,我急忙打开细读.她栏目多,内容丰富,知识性实用  相似文献   

12.
说真话难,还是应该说真话杜导正一九五八年,我国的三面红旗处处“冒烟”,我作为新华社驻广东省记者,写的新闻报道很多。有一篇歌颂公社公共食堂的《三餐午饭不要钱》,新华社发了通稿,全国各主要报纸都刊登了,《人民日报》登在第一版。大炼钢铁,我也高兴过。当时头...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醉心写作的青年。对新闻报道,自己曾一度眼高手低:不就是写写巴掌大一块既成事实的内容吗? 后来,领导把我抽到政工股搞宣传,我差点要夸口:“开创新闻报道的新局面”。通讯、特写、专访……我夜以继日,见缝扎针地写。3个月投了40多篇“力作”,然而都是石沉大海。年终评比,我们“名落孙山”,我恨不能找个墙缝躲进去。这时,宣  相似文献   

14.
“闭门造车”是我构思小小说等文学性作品时的一个习惯。有时候,因为构思合理、想象新奇,偶尔也有几篇“豆腐块”在报刊上“露露脸”。自1994年爱上新闻报道工作以后,亦如法泡制了不少新闻稿件,但所写的稿件都因水分太足,不结“果实”。 后来,在具体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终于认识到:搞新闻报道一定要:手勤写、腿勤跑、嘴勤问、脑勤想。一日,我下连队采访时和战友闲聊,得知八连已坚持十年为驻地农村办墙报,宣传科普知识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经过深入细致地采访和立意,写成了一篇《总参某部八连坚持…  相似文献   

15.
少写应景稿     
有位初搞新闻报道的农村青年向我诉苦说:“去年写了九十多篇稿件,篇篇都有时效性,分别发往八家报刊,可就是没一篇刊登的,你说这邪门不?”我随手  相似文献   

16.
“文合为时而著”意思是说文章的写作要切合当前时宜,符合形势任务需要和现行方针政策。著文立说如此,写新闻报道更是这个理。在这方面,我有比较深切的体会。记得刚开始搞新闻报道那阵子,我的写作热情特别高,并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写一篇稿件。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眉毛胡子一  相似文献   

17.
1968年参军后,阴差阳错使我这个只上过六年小学的农村孩子参加了部队刚刚成立的通讯报道组,后还被送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学习了三个月。从此我与新闻报道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换,我都坚持为新闻单位写稿。实事求是地说,是新闻报道工作培养了我,锻炼了我,造就了我。我在搞新闻报道工作中尝到了乐趣,我愿与新闻报道工作终生为伴。 在部队专职搞通讯报道时,为保证写作任务的完成,我经常加班加点,以熬夜为乐。后改行干其它工作仍笔耕不辍。1981年,我们部队在解放军报剃了光头,部队领导“盛怒”之下,提出谁在《解放军报》见稿一篇,记三等功一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时任组织股长的我,利用下连蹲点的机会,写了篇《应重视连史的编写工作》,不想此稿被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孙向晖报道:近两年来,烟台警备区船运大队新闻报道工作,在军内外各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1000余篇,无一猎奇新闻,大队连续网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是该大队着力抓好报道队伍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结果。多年来,这个大队领导始终把新闻报道工作作为“龙头工程”,常抓不懈。一段时间来,大队领导发现,由于受社会街头小报、猪专刊物的高稿酬的影响,个别作者热衷于写猎奇作品。致使这种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部队,使部队少数报道员不安于写“豆腐块”、“火柴盒”之类的稿件。为此,大队领导针对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9.
难忘第一篇     
说起我的第一篇稿件,还得从当兵时说起。1997年我入伍参军,1998年开始学写新闻稿。写了近一年,却未见一篇稿件见报。但我不甘心,决心要上一篇。于是我继续坚持写作,并向有关新闻报道员请教学习,不久,我的  相似文献   

20.
初做新闻报道工作,往往把精力用在钻研写作技巧上,不注意研究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思想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思想方法不对头,就会走许多弯路,据我自己的体会,起步伊始,要注意“三忌”: 一忌“未会走就学跑”。记得我刚搞新闻报道,看到老同志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十分羡慕.手痒痒的。于是也拿起笔来,第一次就写了篇三千多字长稿子,是消息还是通讯,自己也弄不清楚,送给老同志看,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后来,我学“乖”了一点,看报纸上登什么,就写什么;別人写小说,自己也写小说;老同志写诗,自己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