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焰 《新闻实践》2011,(3):69-70
经济新闻总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重大变革等重大主题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经济新闻比之于与社会新闻来说,相对会显得严肃与严谨。作为以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为主打的都市类报纸,怎样在经济报道方面进行创新,怎样让比较理性的经济报道充满可读性呢?对此,绍兴晚报以“转型升级报道”为抓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经济报道上找到了创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的新闻摄影在经济报道方面,有哪些特色?又有哪些问题?采取什么对策才能使新闻摄影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经济摄影报道的特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闻报道视野空前...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新闻正成为受众日益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目前仍有大量的工作汇报式、总结式经济新闻存在,采写经济新闻的记者还有相当一部分困于文秘的角色之中,难以自拔。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如何才能使经济新闻惯有的“死板面孔”变得活泼、可爱、特色鲜明?经济报道一般是指关于物质生产领域中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经济报道在概念上被限制在“物质生产领域所发生的事实”,这就给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带来了难题。但是,如果记者能够在采访及写作中很好地挖掘出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兴奋点,经济报…  相似文献   

4.
邓自强同志这篇《不妨釜底抽薪》的文章,提出了一个禁绝“有偿新闻”的有效措施和重大问题。是否行得通?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开展讨论。本刊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将辟专栏以供争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是否能排斥“企业新闻”?典型报道怎么办?当前改进经济报道应从何入手,是以加强宏观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市场分析和预测以及深度报道为主,还是仍像过去搞计划经济那样以一厂一店式的报道为主?这后一类报道,除了被报道的单位职工外,在社会上究竟有多少读者?“企业新闻”(包括某些科技新闻)与“有偿新闻”是否有必然联系?究竟应怎样禁绝“有偿新闻”,减少或防止把“企业新闻”变成“有偿新闻”?……所有这些问题,均需要大家通过讨论,统一认识,深化经济新闻的改革。 来稿最好切口小,一事一议,把一个观点谈深谈透,切忌面面俱论或泛泛而论。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使得经济新闻理所当然地成了各类新闻中最为热门的新闻。那么如何让经济报道充满生活气息、让观众有认同感喜闻乐见呢?笔者认为当前媒体在经济报道中渗透越来越多的人文化趋势,不失为一个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自1992年以来,第91医院报道工作连续6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并培养出了一批报道骨干。他们有什么成功的诀窍呢?原来,这个医院的领导都是“新闻迷”,都是关心支持报道工作的热心人。政委让“蓝鸟”熟悉医院政委郑修德的人都知道他是“新闻迷”、“人才迷”。他先后为12名报道员报名参加了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并设立了奖励基金。在日常报道工作中,每当报道骨干遇到经费、用车等方面的困难时,他总是优先解决。今年夏天,长江和嫩江流域遭受水灾,医院的医护人员、职工和离退休干部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报道员小刘抓拍下不少感人的捐…  相似文献   

7.
吃饭要求可口,看报要求可读。可读性,是报纸最基本的品质之一。较之社会新闻和文体新闻,经济报道偏理性,思辨色彩比较浓,因此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是提高经济类报纸新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笔者个人理解,就是所报道的经济新闻要重要、要鲜活、要贴近、要实用。  相似文献   

8.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9.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10.
孙倩 《新闻世界》2010,(7):37-38
地方党报如何做好经济新闻,以增强权威性、贴近性和提升影响力?笔者认为地方经济新闻不仅要报道老百姓关心的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建设、经济工作的部署、决策,使经济新闻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还要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就医、旅游等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对象,使经济新闻具有贴近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1.
封葑 《记者摇篮》2010,(8):20-21
何为经济新闻?由于审视的角度不同,说法也就各种各样。《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的定义:“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经济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着眼于社会 入笔于经济──谈经济新闻的边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成为全国的中心任务使经济新闻的地位空前提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映到新闻工作中当然不能简单化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但经济报道已成为当前新闻工作的热点和重点则是不争之事实。经济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正成为决定某种新闻传媒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正因为如此,研究如何搞好经济报道已成为新闻界同仁热衷的课题。研究经济新闻.首先应该对其内涵有正确的认识。什么是经济新闻?以往的认识往往是把工厂、农村、商店等处发生的新闻称之为经济新闻,或者把新闻机构中来自工业、农业、财贸等部组编发…  相似文献   

13.
刘芳 《中国广播》2006,(1):18-20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日益深入.新闻报道的环境和需求不断变化.随之,报道新闻的形式也就需要不断变化和推陈出新。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看世界的视角不断打开.也需要新闻以大的视野报道新闻。因应这种形势,新闻报道应该做怎样的调整?广播新闻又应该怎样求变以焕发更大的生机呢?在加大视野的同时.又如何深入报道呢?这些都是我们所应深入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闻枯燥、生硬、记者不好写,读者不爱看。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成为近年来新闻改革创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写好经济新闻,让百姓爱看、大众接受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民生化”就是一条创新的可行之路。 把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5.
灾难新闻一般指火灾、水灾、海难、空难、地震、车祸、爆炸、台风等天灾人祸的报道。如近年来,我国各大传媒有关’98抗洪,9.21台湾大地震,11.24烟台“大舜”号特大海难,上海丽都酒家爆炸事件的报道。这类新闻视其伤亡人数、财产损失以及事发地点的显著程度来决定其新闻价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李秀珍 《传媒》2008,(5):68-69
人口新闻是对人口计生领域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保持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人口计生事业令人关注,人口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吸引人的眼球。那么,怎样搞好人口新闻的报道呢?笔者认为要充分认识人口新闻的特点,强化人口新闻编辑的素质,在提高人口新闻编辑素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一个经济新闻记者在日常报道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前瞻性报道。何谓前瞻性报道?就是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抓住苗头性事物和问题进行的预见性报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灾难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指出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报道中新出现的"景本位"报道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其新闻失范的表现与原因,提请新闻从业者们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还公众一个晴朗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怎样写出“经济味”一直是经济报道的一个难题。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经济报道还没有在写作思路上、手法上另辟蹊径,而一直沿用写时政报道、社会报道的办法,所以不能真正体现出经济报道自身的特点。那么,经济报道与时政报道、社会新闻的区别在哪里呢?经济报道所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变化趋势等。它运用客观经济规律对经济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具有经济学上的实用价值、研究价值.这是经济报道有别于时政报道和社会新闻的最显著特征。下面这两篇是就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  相似文献   

20.
10月24日下午,来自抗洪救灾第一线的100多位新闻记者走进中国记协静静的西大厅,倾吐各自水灾报道的甘苦。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有上千名海内外记者奔赴安徽、江苏等重灾区,发回了数百万字的稿件和大量的新闻图片。其发稿数量之巨,质量之高列中国灾难报道之冠。在‘首都新闻单位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十几位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