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谷岳飞  张磊 《新闻世界》2008,(11):11-12
改革开放已走了30年历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有一种力量不可轻视,那就是媒体的推动力。媒体既是话语平台的提供者,社会环境的监测者和守望者,是时代脉动的把握者,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助力者和忠实的记录者。本文选取改革开30年间的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媒体的视角来展现30年来的社会之变、生活之变、时代之变。  相似文献   

2.
WTO对中国传媒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但同时受到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制约。媒体集团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媒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中国传媒集团,以便能应对国际传媒巨头对中国传媒行业形成的巨大冲击。因此说中国的媒体集团化改革必须走一条不归的市场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佟齐 《青年记者》2009,(14):95-96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传媒既是改革开放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进程中,中国传媒业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个又一个的媒体品牌脱颖而出:沉着大气的央视、异军突起的湖南卫视、海派风情的东方卫视……然而,在轰轰烈烈的传媒争霸战中,地市电视台的缺席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自办节目一蹶不振、收视率逐年滑坡、社会口碑急转直下……地市电视台究竟怎么了?地市电视台的振兴之路究竟在何方?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业的改革在步入新千年之后,陆续听到质疑、反思的声音。其中,关于媒体和市场关系的讨论尤为引人关注。时值中国新闻改革三十周年这个特别的时日,时统宇先生早在1994年提出的问题:中国传媒要走向什么样的市场,怎样走向市场?①至今依然极具时代意义地回响在我们耳边,振聋发聩。本文基于现  相似文献   

5.
喻国明 《新闻实践》2002,(11):22-25
一、中国传媒业“合竞时代”的到来未来两三年,中国传媒业的变化、洗牌的程度可能会比过去十年还大。无论是从资本逻辑的角度、产业的发展,还是政策面的可能性来看,未来两三年都是中国传媒业最值得关注的两三年。现在中国媒体处在一个临界点,也就是说,处在一个将变未变的关键点上。  相似文献   

6.
品牌经营是当代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迁,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化。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也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但是,如何恰当的进行传媒定位创新呢?一些传媒的老总常常抱怨,说他们为了跟上市场演变的步伐,不断给传媒重新定位,花了大量的钱进行了调查,找到了传媒受众最需要的信息类型与服务方式,但是,真正去做了,效果并不好。历史毫不犹豫地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传媒带进了品牌时代。尽管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但品牌意识已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了中国传媒业变革的先行者之中。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全面碰撞。近年来,国内传播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和思考WTO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现状和趋势、机遇和挑战;二是探索如何进行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中国传媒。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媒体已具备了一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面对加入WTO,外资传媒对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新一轮冲击,中国媒体仍然处于相当的劣势状态。如何应对新的冲击,首要的就是对中国的传媒进行产业化改造,而要完成这一改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对当今的中国传媒进行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集团化”过程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 ,也是一种行政行为 ,它与纯市场行为又有所不同。中国的新闻集团化过程 ,应当与新闻改革联系起来 ,走一条发展创新之路。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中国媒介改革创新的层级走向与可行性。我国媒体边际调整已结束 ,主流媒体的品牌形象能否呼之欲出 ,则在于更进一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传媒读库     
《新闻世界》2009,(5):155-155
“语法革命”:解读Web2.0时代传媒运营新规则 [内容介绍]本书为中国“媒介军师”对传媒产业发展的最新思考,是当前最受关注的大众媒体公信力的调查报告。上篇主要包括关于当前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传媒发展:从“增量改革”到“语法改革”——小议中国媒介改革逻辑的转型,关注Web2.0:新传播时代的实践图景,  相似文献   

9.
陈鹏  程文  李游 《传媒》2008,(12):37-38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蓬勃发展,中国传媒经济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中国传媒经济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回眸审视、沉思总结,使传媒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出更大、更积极的作用,由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传媒经济三十年学术峰会近日在中国传媒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牛静 《新闻记者》2004,(6):15-15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孙旭培著的《当代中国新闻改革》和主编的《中国传媒的活动空间》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是专门研究中国新闻事业改革的姊妹篇。前一部书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新闻改革,并集中笔墨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新闻领域的发展变化;后一部书着眼于新闻界现状与未来,从中国加入WTO的角度来论述如何扩展中国传媒的活动空间。《当代中国新闻改革》着重研究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近25年来中国新闻事业改革,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重大变化,舆论监督的兴起和发展,报业体制和广电体制的改革,报纸业…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8月30日,我国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央视市场研究(CTR)在北京举办2019CTR洞察高峰论坛,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媒体市场、广告市场以及消费市场发展趋势。中国传媒市场趋势报告显示,当前中国传媒呈现出"展示型媒体"、"社交型媒体"和"智能型媒体"协同互补的多元格局;媒体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走出去”是中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传媒集团的必由之路,不仅有利于中国媒体吸收国际资源、利用国际市场,也有利于中国媒体在国际上扩大知名度,提升影响力。自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传媒产业“走出去”取得了不俗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3.
欧阳国忠 《传媒》2006,(8):53-54
中国传媒业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兼程,又来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以电视媒体而言,从数字付费电视到网络电视,从移动电视到手机电视,中国传媒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创新与变局的时代.在信息泛滥、注意力稀缺的生态环境下,媒体的传播力就显得越发重要了.而从市场的角度看,媒体的传播力最为核心的又是有效传播.换句话说,有效传播就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把握住媒体的这一本质,也就把握住了所有媒体创新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传媒改革三十年"讨论语境下的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和评论,认为中国传媒学界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取得重要进展,开始本土化地运用公共领域概念展开对中国传媒体制与实践的反思,并进一步聚焦于"传媒公共性"的核心问题。在当今新媒介时代,学界关于互联网络与公共领域的研究正在展开,亟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超媒体是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多媒体信息之间相互叠加、高度融合、自由转换的传播状态。所谓超媒体时代,是建立在诸多媒体相互叠加并且高度融合基础之上的多维传播时代。在华尔街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影响下,一方面,我国传媒业单纯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弊端逐步显现: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从客观上推动着中国传媒体制的改革,走“超媒体”的发展道路成为时代所趋。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的二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励 《新闻窗》2011,(2):104-105
当前高校新闻人才培养亟需改革 一、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要求改革 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达成共识,传统纸媒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最佳路径是走媒体融合之路。当前,媒介融合时代已然到来。我国新闻教育顺势而为,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7.
谭天  赵敏 《传媒》2012,(10):36-39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广播经历了两次转型:从农村媒体转变为城市媒体,从固定媒体转变为移动媒体。但遗憾的是,转型没能带动升级,广播媒体仍未从根本上扭转弱势地位。转型是当今广电媒体发展的核心命题之一,回顾中国广播最近十年的发展,虽然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在整个中国传媒产业中的比例仅在1%至1.5%之间。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广播实现转型了吗?它的转型面临着什么问题?第一次转型:城市媒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电视  相似文献   

18.
超媒体是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多媒体信息之间相互叠加、高度融合、自由转换的传播状态.所谓超媒体时代,是建立在诸多媒体相互叠加并且高度融合基础之上的多维传播时代.在华尔街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影响下,一方面,我国传媒业单纯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弊端逐步显现.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从客观上推动着中国传媒体制的改革,走"超媒体"的发展道路成为时代所趋.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之年。各行各业包括教育界、文化界都在回顾这30年的变革历程,总结这30年的巨大历史成就。国家发展,教育为本,教育进步,育人为先。在国家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方略中,高考的恢复和高考制度的改革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1977年恢复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不亚于1949年之后的许多历史事件。恢复高考30年,高考在促进中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民族文化水平和维护社会稳定与公平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高考的公平竞争,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干百万合格的人才,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这30年的改革成就了中国的传媒业,传媒业也影响、丰富了这30年。30年来,中国传媒既是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