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所不为"语出<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汉·郑玄日:"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事不干的,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如<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儒林外史>四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相似文献   

2.
"鬼斧神工"不能形容天然景物 "鬼斧神工"语出<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jù,一种像钟的乐器),鐻成,见者惊犹鬼神."成玄英疏:"雕削巧妙,不类人工,见者惊疑,谓鬼神所作也."后用"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制作技艺高超,构思巧妙,非人工所能达到.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五回:"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天造地设之文."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而其工程之大,成立之速,真所谓鬼斧神工不可思议者也."秦牧<艺海拾贝·酷肖>:"这个小故事我想不是无稽的,因为世间的确有许多'功参造化'、'鬼斧神工'的巧匠."  相似文献   

3.
"名正言顺"的种种误用 "名正言顺"语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思是名分或名义不正当,道理就说不通,道理说不通,事情就办不成.后来就用"名正盲顺"指做事名义正当,有充分的理由.例如元代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老夫人许了亲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相似文献   

4.
"如丧考妣"的使用范围和感情色彩 "如丧考妣"语出(<尚书·尧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汉·孔安国传>:"考妣,父母.盲百官感德思慕."后遂用来形容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例如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清·钱彩<说岳全传>六十三回:"朱仙镇上众百姓闻知岳元帅被害,哭声震野,如丧考妣一般."  相似文献   

5.
"石室金匮玉版"一语,主要见于下列文献资料: <尚书·金藤>:"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孔安国传:"为请命之书,藏之于匮,缄之以金,不欲人开之."孔颖达疏:"武王有疾,周公作策书告神,请代死.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释"右"为"言不足以左,□手助之."俗字作"佑";释"左"为"手相左助也."俗字作"佐"[1].<易·泰>云:"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孔颖达疏:"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  相似文献   

7.
"瑴"与"(瑴)"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 "瑴"音jué,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嗀)."<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日:"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  相似文献   

8.
"名噪一时",意思是名声在一个时期内广为流传(噪:众口传扬).例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国师阅文偶误>:"犹忆戊子春,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晚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母国政<海滩上的石子>:"参加演出的,都是北京各专业乐团里名噪一时的独唱演员."  相似文献   

9.
"严阵以待"意思是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迎击来犯的敌人(严:严整,这里是"使严整"的意思).语出<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赤眉馀众东向宜阳.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陈(同‘阵')以待之."例如<明史·成祖纪二>:"六月甲辰,阿鲁台伪降,命诸将严阵以待,果悉众来犯."吴伯箫<响堂铺>:"以一团埋伏在响堂铺迤东神头河南的西岸,封锁消息,严阵以待."李国文<月食>:"那股偷袭的匪徒,看到这支严阵以待的队伍,犹豫了一阵以后,别转马头跑了."  相似文献   

10.
"应运而生"语出唐·王勃<益州父子庙碑>:"大哉神圣,与时回薄,应运而生,继天而作."意思是顺应天命而降生.如<红楼梦>第二回:"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治世,劫生危世."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一回:"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生,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今指顺应客观形势、时代潮流而产生或出现.  相似文献   

11.
粉墨登场"不等于"登台""出台" "粉墨登场"的意思是化装后登台表演.例如清·梁绍任<两般秋雨盒随笔·京师梨园>:"其间粉墨登场,丹青变相,铜琶铁板,大江东高调凌云、"老合<正红旗下>一:"戏曲和曲艺成为满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不但爱去听,而且喜欢自己粉墨登场."后来也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例如田汉<长沙会战与<胜利进行曲>>:"[日本]想克期侵夺长沙、衡阳、西安等处,威胁重庆,迫我订城下之盟,然后使汉奸汪精卫粉墨登场."老舍<四世同堂>七:"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粉墨登场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  相似文献   

12.
"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记载:南朝陈将亡,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自知国破后不能相保,便打破一面铜镜,各持一半,作为失散后相认的凭证.后来徐德言果然凭借这半面铜镜找到乐昌公主,夫妻重新团聚.后遂以"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或和好.例如元·陆文圭<点绛唇·情景四首>:"柳带青青,攀向行人手.天知否,白头相守,破镜重圆后."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夫妻两个失散了五年……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张恨水<啼笑因缘>第十六回:"若是她真还有心在樊先生身上,我若把她二人弄得破镜重圆,她二人应当如何感激我哩."刘绍棠<鱼菱风景>:"于芝秀叹了口气,跟火把破镜重圆,今生难以如愿了,只有收心拢性,认命跟杨吉利搭伙吧!"  相似文献   

13.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以为然,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四:"宣和初,徽宗有意征辽,蔡元长、郑达夫不以为然."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我的发言]之后大哗,不以为然."这条成语并不难懂,也不难用,但是不少人却把它用错了.  相似文献   

14.
<唐才子传·道人灵一传>云:"两浙名山,暨衡、庐诸甲刹,悉所经行."笺云:"然集中无涉及衡、庐之作."  相似文献   

15.
"方兴未艾"的意思是正在兴起,一时不会终止(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处在兴旺发达或蓬勃发展的阶段.宋·陆佃<陶山集·大学案问>:"大学之道,方兴未艾也,士之来学者,盖已千数."冰心<十亿人民的心愿>:"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郭沫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甲骨文字的研究,是方兴未艾的一种学问."也作"方昌未艾""方盛未艾"."兴""昌""盛"都是兴旺、昌盛的意思.这是一条褒义成语,不能用于贬义.  相似文献   

16.
"栩栩如生"语本<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后"栩栩如生"四字成文,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塑造的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清·陈端生等<再生缘>第四四回:"看到庭柱上……雕的一条倒挂金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7.
"翻云覆雨"不是呼风唤雨,兴风作浪 "翻云覆雨"意思是手心向上时兴云,手心向下时作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含贬义.语本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例如元·乔吉<扬州梦>第四折:"你不合打凤牢笼,翻云覆雨,陷人坑阱."  相似文献   

18.
"哀兵"不等于败军、弱旅 "哀兵必胜"语出<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现在通行的王弼本"若"作"加",误,当据傅奕本、敦煌本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德经>改.一说,"加"系"如"字之误.  相似文献   

19.
使用"蓬荜生辉"要弄懂什么叫"蓬荜" "蓬荜生辉",意思是使陋室增添光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五:"尼姑谢道:‘小尼僻居荒野,无德无能,谬承枉顾,蓬荜生辉."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八回:"今日那阵香风儿,将护卫老爷吹来,真是蓬荜生辉,柴门有庆."  相似文献   

20.
"书社"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左传·哀公十五年>,齐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鲁昭公逊于齐.齐侯曰:"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这儿的"千社"也应该是书社.所谓书礼就是将家长或男丁的名字书于版图,置于社中,以便按照户数的多少及各户的情况,来平均其负担.书社和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就是士地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