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技术企业早期存在诸多管理上的难题,但影响创业成功的程度不同。提出影响高技术企业创业早期成功的重要管理因素,通过实际调研与统计分析,得出影响高技术企业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因素作出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职能界面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斌 《中国软科学》2000,33(3):83-86
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绩效而言,企业界面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工业企业在创新活动中一直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企业界面管理尤其是职能间界面管理的低效率.本文对企业内部职能间界面在企业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进而指出了改善职能间界面有效性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企业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高技术企业的成长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在阐述了基于知识观的企业理论的基础上,从知识的视角论证了知识联盟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内在一致性。分析高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与成长要素,基于此剖析了基于知识联盟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机制,并以TCL集团与北京大学构建的知识联盟为例,探悉基于知识联盟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过程中新企业衍生的微观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玲  陈林奋 《科研管理》2001,22(2):46-54
本研究高技术成果商品化过程中新企业衍生的微观机制问题,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给出了当前我国衍生高技术企业主要企业创业动机的详细描述,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企业创业动力的实际情况,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本还对我国学术型高技术企业衍生过程的要素组合模式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分析,较全面地反映了在新企业衍生过程中各要素主体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企业对研发中心的选址战略决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国际化的科技园内建立"研发中心"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技术以及追赶市场的重要举措。通过文献回顾,建立研究假设,根据理论和实践研究设计量表,通过对国内15个科技园的高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管理人员和科技园管理者的问卷调查(457个有效样本),建立研究模型,研究发现:科技园应为高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提供四种主要的创新资源,即研发技术资源支持、集群配套支持、研发创新文化支持和技术研发的硬件支持。其中,科技园为高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提供的"研发技术资源支持"是最重要的资源供给。科技园应该对企业"研发中心"进行分类管理,不同规模、细分行业和不同性质的高技术企业,在嵌入不同类型科技园的过程中,其资源需求定位是有差异的。根据研究结果,也为高技术企业和科技园管理部门提出了有价值的管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高技术企业效用扩散进行了界定,它包括技术扩散、管理扩散和文化扩散三部分;进而分析了高技术企业效用扩散的性质;最后,根据政府在扩散中的作用提出了政府支持扩散模式与无政府支持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弥补流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赟  高长元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70-1375
 分析了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依据企业知识管理理论,设计出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弥补的一般流程,通过知识缺口识别、分类,弥补策略选择等环节最后实现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的弥补。通过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分析进行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的识别,基于知识的战略价值将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分为三类,并分析了各类知识缺口形成的原因、属性及获取成本,最后,提出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弥补策略的选择准则。  相似文献   

8.
在高技术企业并购浪潮下,为有效提升并购效率,提高企业并购收益,引入进化博弈理论,对高技术企业的并购定价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技术企业的并购中,主并企业的吸收能力将有效提升其平均期望收益;并购双方向接受策略进化受并购双方谈判破裂发生概率、报价以及目标公司对自身的估值影响;通过进化博弈推导出主并企业报价策略,当主并企业不断学习了解目标公司信息并根据报价策略进行报价时,并购效率和收益将能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从资源学派的内涵谈起,由企业与企业间独自拥有的资源特性引申到行业与行业间的特性,进而引申出高技术企业“六高”的特性是区别于传统企业的独特资源组合,并且针对高技术企业“六高”的特性,从理论上对高技术企业战略思想平台的建立及实践意义进行了论述,在战略管理思想平台的支持下对我国高技术企业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进行了剖析,总结出了我国高技术企业管理中的不足,在总结我国高技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基本上得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思想平台,是中国高技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业务外包--高科技时代集团经济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业务外包日渐为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企业所采用,有效合理的外包行为,合作间的信息分享使企业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运作更为有效,并提高企业竞争力及其他一些关键的业务功能。本文从爱立信的案例出发,分析了业务外包产生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并对外包的收益及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与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企业成长内涵的探讨,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问题特征,提出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并分析了影响创新的因素,阐释了由创新推动的企业自适应机制的一般模式。最后,对企业成长的两种实现方式(增量型成长、跳跃型成长)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企业再造成功与失败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嘉骅  仝岩林 《软科学》2002,16(2):84-86,89
20世纪90年代哈默的企业再造,被认为是企业管理的革命。然而,连哈默本人亦认为企业再造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实践表明其成功率仅在20%左右。本文对企业再造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企业内部市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贤裕  钟胜  王虹 《软科学》2001,15(1):79-82
本文引入了企业内部市场和企业内部市场管理这两个概念,并就企业内部市场的特征、企业内部市场管理的内涵及管理方式作了一些探讨。本文认为企业存在内部市场,企业是在内、外部市场双重作用下开展其经营管理活动,因而企业应将市场机制全方位地引入企业管理,开展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我们认为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概念的提出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与企业转型升级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转型企业的内涵、动因、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论述企业的知识基础论,提出转型的内涵本质上是企业原有知识存量、特征和组合的变革,转型的动因就是以知识认知为基础的环境的变化;最后提出基于知识的企业转型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从基因到绩效-管理研究的路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借鉴和类比人类的基因图谱研究,发现由企业中的个体DNA和企业DNA共同组成的企业基因是决定企业一切战略、行为与结果的最根本原因。进一步地,整个战略管理乃至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都遵循一个潜在的模式和研究链条,即企业基因的作用路径:企业基因决定其态度,态度决定结构和行为,行为最终决定结果。无论是直接研究企业基因与绩效的关系还是通过不同的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进行研究,目前所有的管理研究,都是企业基因图谱中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勤  刘青松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40-143,152
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企业向生态成长模式转变,需要从企业自身方面创新成长理念,更新企业知识,确立新的企业成长目标并制定新的企业成长战略;同时,也需要政府、社会营造相应的环境以促进企业生态成长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林凤  赵孟 《科技与管理》2012,14(6):107-111
文章以企业社会资本为桥梁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概念模型,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假设,建立回归模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初探武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朱浩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121-123
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企业文化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即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劣势的企业文化不仅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终结。因此,主要分析了武汉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民营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初探不同阶段的文化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科教文汇》2012,(3):191-192
我们从河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查问卷出发,以高校的创业教育效果为题,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高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情况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的创业情况。  相似文献   

20.
企业诊断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