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入选理由依据员工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入职培训与实习管理、配备职业发展导师、推动岗位轮换等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举措和激励保障措施,有效提升员工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保持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战略发展的一致性。亮点集团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提出“1+3+5”人才培养模式。“1”即入职1年,主要通过入职培训、师徒  相似文献   

2.
"学校+企业+员工"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高职院校过去传统的"2+1"教学模式,旨在强调"学校一企业"循环、递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职场就业的无缝对接.为了适应这种新模式,高职院校需切身提升学生的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准员工2+1"模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然而目前高职教育在具体实施这一模式时还存在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学生管理漏洞多、企业对学生实习重视不够等多种问题。职业院校必须在发挥"准员工2+1"人才培养模的优势效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准员工2+1"教育模式实践,探究其中隐含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广立 《广西教育》2013,(19):88-90
分析"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提出高职会计专业应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完善"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并论述完善该"模式"的具体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指导模式和拔尖指导模式,通过实施效果说明"1+1+1专业导师制"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就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应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职场打磨”的基本方向和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校企融合,做到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做”统一的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提升校内生产/仿真性实训设施、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厂中校"式的校外合作基地和延伸"校中厂"校企合作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专业+设施+岗位"的高职环境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专业建设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新常态"下的项目驱动"1+1"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运用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这种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将认知教学模块和校企合作实践模块相结合,师生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强化"产、学、研"三者的有机结合,符合"互联网+新常态"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职“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关键.文章拟从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出发,从合理确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和实施"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1+X证书制度通过育训结合等模式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探索将"X"证书融入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X"证书标准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三教"改革、校企合作、产教互融等方式,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递进,X向拓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培养职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结合的岗位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战略和实践意义。基于AICUM+理念,围绕校企协同模式下岗位创业人才培养,通过环境分析、培养目标及重要价值进行分析,提出了"岗位创业人才培养"是深入挖掘职业教育潜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创立高职农林类专业"专业+基地+农户"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例,对高职院校构建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创新与统一性整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石家庄地铁订单班的"2+1"人才培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创新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满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组织和制度作保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对接"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教师、学生和企业的观念转变,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0+X+Y”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性地实施"1.0+X+Y"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突出职业技能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和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了兼职"双师型"师资人才库,对全面提升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初级、中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脚步,智能制造、智能创造成为时代的主流,"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大数据"成为引领进步的先锋,现代服务业的"业态"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由"岗位能力"向"通用职业能力"方向转化,能够适用于任何职业、任何岗位、可迁移的通用职业能力和核心素养成为未来人才需求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6.
就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索,构建"2+1+1"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应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职场打磨"的基本方向和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校企融合,做到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做"统一的职业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2.5+0.5"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市场调研、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结合学院实习实训条件、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探索形成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2+0.5+0.5"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切实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8.
职业主义法学教育是现代法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法学教育中践行职业主义,是法学院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必然选择。这既是法学教育历史发展的选择,也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2+2+2"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职业主义法学教育的一种新尝试,以推动法学教育的专业性、公共性和自治性,培养符合新时期需要的应用复合型法律优才。  相似文献   

19.
高职涉外经贸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1+X"人才培养模式,另一种是"X+1"人才培养模式。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具有同质共性,即培养的都是复合型涉外经贸高技能人才,但是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结构和人才培养专长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涉外行业企业对涉外经贸类专业群"1+X"型人才与"X+1"型人才的评价和要求,需要创新"1+X"型人才与"X+1"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1+X"型人才与"X+1"型人才培养教学力量的强强联合,达到优势互补。另外,还要深化工学结合,建立涉外经济行业的产学研联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重点培养"1+X"型与"X+1"型人才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2+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容易演变成"专科职业技能培养+1年企业实习"的误区。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内涵,结合衢州学院基于"大专业、小职业"人才培养计划的"2+1+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分析了"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本科性与职业性,并提出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