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转型与大学文学教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文学转型对大学文学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大学文学教育存在过度技术化和客观的倾向,忽视对人的主体意识和生命意义的尊重和思考。当前,应在文学教育过程中确立新的文学教育观念,改进文学教育的方式和改善文学教育的内容,更多的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灵因素,真正体现文学教育对人的思想的启蒙价值。第一,文学转型对文学教育意义的影响一个美好和谐世界的建立,大学责无旁贷。大学存在的意义,是让人更理性地看待世界,但人类的理性不可能认识和把握整个人生。在人的理性的后面,还存在着心灵的世界,它所关注的是生命与意义的世界。因此,…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融入了传统感恩伦理、浓厚的感恩思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学修养欠缺,对于文学作品中的感恩思想精髓体悟甚少,必须加强高职学生的文学教育.通过第一课堂语文教学、第二课堂等途径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祖先的敬仰和尊重、对父母的热爱与孝敬、对兄妹的关心与爱悌、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对师友的敬重和信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不可缺失的环节,其价值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职责.在当前的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可以通过感恩意识的渗透、深度的感恩引导、丰富的感恩活动,以及与生命教育等的结合,使得小学生能够从一个感性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感恩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权力书写是文学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关于权力的叙事,承载了丰富的内涵,既是作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追问;作家们通过对权力的书写呈现了小说的独特意义,彰显了作家们的叙事立场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生活环境赋予了呼伦贝尔作家及其文学普遍具有生命意识和生态关怀,他们纷纷以文学形式表达对自然生命存在的珍视,为自然和谐寻找充足的理由和神圣的意义;面对人们急速膨胀的物欲导致的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他们毅然承担起了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热情讴歌自然万物旺盛的生命力,严厉批判人对自然的掠夺和摧残,急切呼吁保护生...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7,(4):77-81
"自然"在当代西部乡土小说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西部作家借以表达人的主体存在、思考人类生存处境的重要载体。西部乡土作家将这种自然意识镶嵌在对西部农民形象的塑造中,展现了自然与西部农民的同生同构关系,也体现了西部作家试图从自然命理中对日渐委顿的生命状态进行疗救的姿态,阐发了向自然、自由回归的渴望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促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重新审视,让"自然"成为生存伦理的重要参照和文学观念革新的重要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生本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尊重自然,顺应儿童天性,提升生命质量且具有科学意义与崭新价值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需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实践。通过选取小学语文3篇课文,分析小学语文课文中蕴藏的"生本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权力书写是文学里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关于权力的叙事,承载了丰富的内涵,既是作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追问;作家们通过对权力的书写呈现了小说的独特意义,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权力叙述彰显了作家们的叙事立场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9.
蒋韵是当代特立独行的女作家,她以悲情书写表达对女性的思考,但她不依附于既有的主流话语的变迁,而是对社会宏大主题、女权主义以及个人化写作的自觉疏离.不寻常的个人生命史、文学阅读史,是蒋韵切入"悲情"的内在动因.本着对女性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以女性的视野展现了独特的历史场景,以不可化约的生命体验,写出了复杂、矛盾、富有张力的女性生存结构,蒋韵用文学构筑女性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形影神》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用形、影、神三者的对话表达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多种生命价值观。陶渊明通过对形、影、神的思辨,以"神辨自然"的方式找寻人生价值与生命归宿,更用自我实践的自然生活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生命思想的高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前 5 0年 ,女性文学具有“双声”和“复调”的审美特征 ,即在表现现代女性独特生命的过程中 ,体现着时代色彩和具有启蒙意义。后 5 0年女性文学从揭示男女政治平权后的性别歧视的理性审视到抒写和披露女性幽密心灵的吟唱发展为以物欲化的场景 ,表现女性灵魂无着的焦灼与后现代社会人的反叛情绪。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是崎曲的。本文从女作家的身份认定、女性生命的哲学反思、女性视角三个层面对女性文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意欲使女性文学具有更丰富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灾难不断进行抗争的历史.而"文学"既然是"人学",就要关注人的生存问题和生存前景,同时也要关注自然规律与生命伦理,并且尽可能地展现人类与自然灾难进行不屈抗争的感人细节与场景.事实证明,在灾难面前,文学从来都不缺席,它始终是一个在场者.只要打开我们的文学经典就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作品都与灾难和苦难有关.与其说这是一种文学的自觉,不如说这是一种文学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齐芳 《辽宁教育》2009,(10):16-16
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这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法国哲学家蒙田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自然经过多少亿年的时间才哺育出生命,生命又经过多少亿年的进化才成就了人类.所以,我们对生命应有一种感恩的态度,应树立生命本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及其文学已经成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毁誉皆有,纷争不断.然而,饱尝艰辛和辉煌的贾平凹,对文学的热望始终不改.其人多才多艺,素有怪才和鬼才之称,其作波谲云诡,气象万千,是中国文学文化进程中的重要收获.贾平凹及其文学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寻根文学、"三农"文学、先锋文学等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作家的世界水平.贾平凹及其文学激发起了陕西、西部乃至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人们对文学的关注热情,提升了华文文学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贾平凹及其文学的研究(简称贾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一门显学,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有必要重新进行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期自然成为被独立审视的审美对象,具有了自身的审美意义,魏晋士人摆脱了汉儒将自然外化为伦理象征物的束缚,更多地关注自然的感性形式之美、内蕴于其中的生命气息以及人与自然的浑然合一。魏晋文学中的山水之文也由负载伦理道德的政治文本转变为彰明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审美载体。  相似文献   

16.
<太平经>是汉代道教经典,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尊重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四年"抗战时期的乡土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由于作家地域环境、生命体验、情感诉求的差异而出现了启蒙、审美、革命等不同的主题。乡土启蒙以西方现代文明为圭臬审视乡民思想的顽劣及落后的乡风民俗,是五四时期"立人"主题的延续;乡土审美崇尚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淳朴的诗意,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人生与自由的生命形态,彰显着文学本体的魅力;乡土革命关注的是战争状态下农村破产、农民贫困的处境,以及乡土社会难以调和的阶级矛盾,具有发人深思的时代性、社会性、现实性意义。不同叙事视角各有其价值,而怎样把握政治与文艺,文学"表现"与"使用"之间的复杂关系是我们客观理性地考察该时期乡土小说文学价值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英美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发展的两大源头,而《圣经》对西方文学又具有终极坐标的意义,笔者分析了"圣经文学"对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的传承与融合,以期引起英美文学爱好者对"两希文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王妍谊 《考试周刊》2022,(1):163-166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坚实根基.利用幼儿园种植活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让幼儿通过种植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讨论分享,在探索中认知自然、探究自然,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在感受世界的无私馈赠中,心怀感恩之心,让教育有温度.同时促进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内涵丰富,她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抒发中饱含感恩之心,对故国家园也充满着相思之情。她的生命之情、感恩之心、乡愁之思在其散文创作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