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这篇阅读课文叙述阿成钓鱼的经过,表现阿成是个有心人.课文以"钓鱼"为线索安排层次,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一、理清课文层次.抓住"钓鱼"这一线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一、二、三、四段  相似文献   

2.
《大理石街》(第十册第4课)这篇阅读课文,编排在讲读课文《挑山工》之后,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运用在讲读课里所学到的知识,自己去读懂课文,要引导学生按照“参观访问记”的写作特点,顺着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条理。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要紧扣  相似文献   

3.
教学《鲁班学艺》(第十二册第22课)这篇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认识鲁班学艺的成功,是由于他决心大,学习刻苦,尊敬师傅,牢记师傅的教导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一、根据课后问题,读懂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这篇课文虽然较长,但是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十分清楚。文章是按“上山途中—→坐等师傅—→考试过关—→勤学苦练—→学艺成功—→师傅满意—→别师下山”的发展顺序描述的。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第一题中的几个问题,自学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就很容易了。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承上启下的课文,既是第九册“文章的段落”、“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等项训练重点的深化,又是为下组课文的训练重点“理清文章的条理”打基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寓理于事。作者通过有条理的记叙一件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掌握作者是怎样按照“提出问题——具体事例——受到启迪”的顺序来叙述的。重点是“具体事例”这一部分,要讲清登山的过  相似文献   

5.
《在祖国的蓝天上》教学设计凤阳县府城工小陈丽《在祖国的蓝天上》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掌握,教师必须先设计好教学环节,以便于引导学生自学和检查学习效果。真教学步骤如下:一、初读课文,理清线索。本文记述了参加全国“航空夏令营”的同...  相似文献   

6.
本组课文侧重于训练学生理解文章条理的能力。《粜米》和《田寡妇看瓜》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层次的,《养花》和《动物的远游》是按事物特征和类别展开叙述的。四篇课文可分两组进行教学。每组前一篇是讲读课文,重在教基础知识,使学生懂得不同特点的文章应怎样把握文章的条理;每组后一篇是独立或半独立阅读课文,重在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理清文章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第七册最后一课《课间十分钟》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据阅读课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学时我采取精讲精读、读写结合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从整体入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让学生初步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哪几项课间活动?并让学生找出写这几项活动的段落。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这样学生很快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理清线索 层层突破──《一个苹果》教学设计孔连根敦/字/参/亏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八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整整七天没有喝到一滴水,却吃不完一个苹果的故事。课文以“一个苹果”串联全文,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这篇课文是独立阅读课文,生字新...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在说话和写作时往往颠三倒四,条理不清。这与我们平时语文教学中不注意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维有关。怎样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维呢?我的主要做法是:一、帮助学生在理清线索的过程中有条理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除注重字、词、句的教学,还注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如《雨》这篇课文,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从局部来看,描写雨中景象是按由近到远,从上到下安排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边  相似文献   

10.
培养阅读能力关键授以学法广东电白县观珠教办陈刚一、教前授以学法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内容,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进行自我阅读,预习课文。首先,教给他们如何读懂一篇课文的最基本、最容易掌握的一般方法。如概括课文的王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概括段...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而阅读教学的内容则主要是一篇篇课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则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究的话题。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观点或思想感情等,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高效率地完成这些任务,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浅谈课堂板书的利用□浙江吴刚1.用于抓住课文要点,进行复述或背诵。板书能帮助学生理出文章中情节发展的线索,给学生以完整、系统的印象。它体现了课文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就一篇课文来说,这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这个提纲,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课文很长,如何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想首先得让学生们运用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快速地阅读,迅速地捕捉文中所传递的信息。第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既做到以学生为主,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三,精心处理教材,紧扣文章主线展开教学,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4.
《种子的力》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1940年写的一篇哲理散文。作品托物寓理,由表及里,由物到人,构思精巧,蕴意深藉。教学时,要抓住“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这一训练重点,缘文悟道,理解内容,把握中心,体会情感。要掌握文章线索,弄清作者思路;要扣住关键词句,分析重点段落,让学生认识《种子的力》借物比喻之“理”。 一、掌握线索,弄清思路 课文文字含蓄,立意深刻,学生理解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均有困难。因此,先要帮助学生依据线索,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探出文章的基本线索。结合课后练习题,通过分析,看出其线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引导下,经过亲身实践,最后弄明白了幸福的含义的故事.通过阅读、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一、疏通文意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易于理解.教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然后联系课后思考题,将课文划分为四个层次,领会课文意思,并从课文中找出关于幸福的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十册和六年制十二册14课《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怀着对大兴安岭无比喜爱的思想感情,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赞颂了大兴安岭对人类的贡献。文中处处蕴含着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寻找文中所蕴藏的美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 初读课文,欣赏语言美  相似文献   

17.
利用课文特点进行传统教育──《灯光》一文的简析与教学建议陕西梁关勤《灯光》这篇独立阅读课文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课文的字里行间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对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典型教材。一、理清层次,感...  相似文献   

18.
用《林海》做课文题目好吗?河南省夏邑县教研室杨继新《林海》(五年制·十册)这篇阅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描写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由此而产生的丰富联想,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挚爱大兴安岭森林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9.
一、教读课文的教学要点 《荔枝蜜》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记叙的线索和词语的搭配。怎样在教学中把握这个要点呢? 第一、引导学生阅读附录《记叙文的阅读》中有关介绍线索的部分。初步明确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以及线索的多样性等问题。 第二、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去分析本课的线索。本课的线索,在课文“预习提示”中已明确指出。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要学生去背记这个结论,而应该去分析线索和文章结构、线索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关于结构,本课课后练习一提出了这个问题,教者要有意识的把这个练习题和线索联系起来。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发展正是和文章的段落层次同步的,学生可从中领悟“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这一提法,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把握线索去分  相似文献   

20.
线索是文章内部结构层次间的一条纽带。它将材料连为一体,并贯穿全文始终,使文章结构严谨完美。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各种线索,不仅有助于他们摸清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脉络,理解课文的主题,还有助于他们提高“言之有序”的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现把小学语文第12册部分课文的不同类型的线索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