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科学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第二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第三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实验这一教学手段,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摆弄、尝试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让学生动手实验,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的好奇心理。同时,在学生参与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动手操作,锻炼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知。 在教学《毛细现象》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准备实验材料,并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实验符合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心理特点,适应小学生基于动作感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认识发展规律.现代教学观也认为,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比结论本身更为重要.实验恰恰表现为一种过程,实验既是学生参与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也是思维外显的过程.因此,在科学教学中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无疑对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自然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第二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第三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例如《毛细现象》、《渗透现象》等课的实验就是这三类实验的范例。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  相似文献   

5.
让儿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儿童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教学中,这叫“放”。“放”不是漫无边际的不管,儿童的思维仍活跃在必须感知的知识圈内。在实际教学中,只有让儿童的思维在一个圈内活动,才能有效地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电路》这一课时是如何“放”的。1 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器材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电路》这一课时,我打破旧框框,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填空”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池),在上课…  相似文献   

6.
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自然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一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另一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例如苏科版第八册《毛细现象》、《渗透现象》等课的实验,就是这三类实验的范例。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相似文献   

7.
"重视实验,注重对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物理课程教学始终遵循的宗旨,然而实验教学对于那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的学校,尤其是一些农村校的老师们来说普遍面临很大困难,诸多的原因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将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了flash动画。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清醒的认识到对于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来说,如果单凭一张嘴或动画去描述仪器、讲解实验过程,再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简单机械记忆,长此以往,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正视实验教学,让学生真看、真想、真练,亲自动手去验证他们背过千百遍的实验结论,才是物理教学的真谛,也是开启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这说明:好动是儿童的心理特征,动手操作,会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在自然常识教学中,就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实验,通过动手动脑,激发他们对自然学科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第十册《杠杆(一)》这课实验较少;《斜面》则是实验器材料少,一般只做演示实验。我就利用学生的学习用品、家庭的生活用品,创设条件,加强实验,让他们多动手。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探究和动手制作为基础,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学科。实验探究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实验探究的教学无疑是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只有在学中玩,玩中学,玩中做,在做的过程中增长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实验为基础 ,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蕴涵的探究因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 ,引导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因而 ,教学中不应仅仅满足于创造条件 ,让学生动手实验 ,还应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设计实验 ,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二、以知识为载体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 ,使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引导探究性学习正是从具体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肖昊 《教师》2013,(4):95-95
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科学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对教师更具挑战性。近年来,科学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但其理论与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其认识未深入本质,而新课改也没有明确界定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科学探究式教学。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实践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理解偏差。下面我就多年来在教学和研究中遇到的有关科学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或误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对于科学探究式.教学认识的几个误区.1.科学探究有实验。但实验不等于科学探究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因而在科学探究中有实验。但如果教学中只重视结果,轻视过程与方法,使物理实验不能发挥它的科学探究的功能,那这样的实验就不是科学探究。有些老师不管是演示还是分组实验,都无一例外按顺序从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最后到注意事项先讲一遍,然后再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结果。这样的实验,学生虽然动手去做了,但他们的思维没有进入探究过程中,只能使学生机械地了解和验证知识.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却收效甚微。2.科学探究有思维。但思维不等于科学探究一些老师认为只要在平常教学的引入部分提m一些问题,再组织学生去思考讨论,就已经把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探究式学习。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例如,有的老师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来探究《宇宙的起源》,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来说明猜测宇宙的起源,最后得出结论:宇宙的起源于大爆炸。那么这个过程就不能说是科学探究,因为学生根本无法探究出宇宙的起源于大爆炸这个结论,这充其量是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所以科学探究有思考,但思考不一定是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课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我们要在自然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训练、发展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动手能力。自然教学要引导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为主要彤式逐步过渡到以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根据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符合儿童经验的具体材料,除了利用教材中大量的插图外,还应通过诸如实物标本、模型、乃至实验、语言直观等,使学生形象感知,并在学  相似文献   

13.
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仅是《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念,贯彻执行"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的新课程理念,把实验教学渗透到整个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实验中闪光.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即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从策略角度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劳动实践的一个重要阵地 ,加强实验教学 ,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 ,如何通过加强自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能力 ?笔者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1 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器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电路》这一课时 ,我打破旧框框 ,采取从实验的第一步起 ,让学生自己先准备实验器材 ,教师“填空”配合的方法 ,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 (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池 ) ,在课堂上展示。当发现有的小组器材不仅齐全 ,而且…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设想本实验的知识基础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拟在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以教材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切入点,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上学年,我们把“探究—研讨”法运用于小学自然第二册《鱼》一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一种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小学自然教学法。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部分。“探究”是让儿重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研讨”是让学生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集体思维,获得科学结论。在《鱼》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是怎样运用“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使得科学课教学真正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也使得科学课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活力,从而满足了儿童的精神需要,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一、仔细研读,不机械地执行教材。《周围的空气》是《空气》单元中的第一课。通过“找空气”的活动,让学生亲历观察、描述、猜想、实验等过程,感受并证明空气的确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要上好这一课,教师除了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还应按照科学课程的要求,当好学生科学探究的引领者,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问…  相似文献   

18.
第六册《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中的第二部分,即认识三类无脊椎动物是本课教学难点。我根据本课属“科学讨论课”这一课型特点,组织学生研讨,自行探求结论,从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现以其中的“节肢动物”部分为例,谈谈让学生认识P48的8种动物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组织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动脑,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动手,掌握探究的技能;进而让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和探究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谈《会计原理》课教学李亚平《会计原理》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是对动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