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应发挥导向功能,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之中;应发挥激励功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活力;应发挥凝聚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融入大学生内心深处,为他们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应发挥开发功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他们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哲学思潮,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章认为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积极引导大学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作出正确辨识,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践行,坚持价值借鉴,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对分析研究我国新社会阶层现象仍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的新社会阶层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不同于西方的中产阶级,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且也是我国社会结构稳定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于新社会阶层,党和政府应该在充分尊重其权益的同时,积极引导,以更有利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罗东权  孟雅琼 《考试周刊》2012,(47):150-152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为大学生所接受,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得到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目前大学生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片面性、易变性,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不一致性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激发大学生高度信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引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5.
论红色资源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生命之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沿阵地,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途径.红色资源作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载体,其内客契合与途径探究是先决要件.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同的价值取向,其内涵在本质上是相互契合的,在实践中,我们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发挥红色资源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适时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在多元价值形态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努力创新适应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运行机制,建造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新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和谐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市场经济体制的成长伴随着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高等学校在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通过对和谐思想舆论氛围的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先进理论降地的构筑、和谐校园的构建以及对社会的积极服务等来担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弓I领高校德育工作,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高校德育更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以新的成果不断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注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增强凝聚力,形成精神激励机制和道德机制。要积极和探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形成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原则。大力进行理论创新,在多元价值形态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创新和运行机制,建造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新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