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导法例谈     
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环境条件的适应关系,我们可以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环境条件着手,推导出生物在这个环境中生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解决这些问题生物需在形态结构上怎样去适应.……  相似文献   

2.
变式训练是指通过一式 (或一题 )多变训练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使其能运用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去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本文就综合复习课“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一节的教学 ,探索变式训练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我们知道 ,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时刻都会受到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而生物是通过其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等去适应环境的 ,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与环境高度一致。因而 ,我们可以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有些学者怀疑那些灭绝的生物就是因为它们的基因太"糟糕",无法适应环境.或者是因为它们"运气很差",遇到了无法适应的环境突变.然而,许多大灭绝事实表明,即使那些适应很成功、基因"很好"的生物,也难逃大灾变的厄运. 那么,什么样的生物是有能力躲过大灭绝的"适者"呢? 根据研究,大灭绝后能幸存下来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抗灾变能力,或移至某处避难所躲避恶化环境的能力.对那些族群规模小、个体数量少、分布范围窄、形态特化、不具备预先适应功能的类群,在环境严重恶化的条件下,几乎都惨遭灭绝;而那些形态普通、族群规模大、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具备预先适应功能的类群,却大多能幸存下来,成为大灭绝后生物复苏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4.
适应及适应的相对性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每一个特定的环境,对生物都有一个特定的选择,而所谓的适应,即生物受自然选择的结果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但是,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那么,生物体旧的适应对于新的环境来说,就可能不适应了,这说明生物的适应又是相对的,是暂时的。本文就生物与环境的适应现象及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略举几例,供同行们参考。 一、生物适应环境是一种普遍现象 1.生物体的形态特点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的趋同适应。在自然界中,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在同一环境下生活,其形态特点有相似的现象。如,鲸本来是哺乳动物,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水中,它的形态特点与鱼相似:体形象鱼;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没有明显的颈部;全身不被毛,仅在吻部有些刚毛;皮下脂肪层厚,能保持体温和减轻比重;前肢鱼鳍状,后肢退化,有水平状的尾鳍等。二是生物的趋逆适应。也就是说,亲缘关系原本较近的物种,或  相似文献   

5.
杨梅玲 《生物学教学》1999,24(10):39-40
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正如鱼虾萍藻浮游在水中,飞禽走兽活动在陆地上,蚯蚓线站穴居在地下,还有不少生物寄生在另一些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总之,生物的生存环境可谓多种多样。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生物对环境中生态因子表现出明显的适应组合现象。那么,什么是适应组合呢?即生物对一组待定环境条件的适应也必定会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就称为适应组合。而在干旱沙漠环境中的生物,适应组合现象表现得最为明显。众所周知,沙漠具有极炎热、极干旱的典型特征,其环境条件极为严酷,年降水量平均少…  相似文献   

6.
有效教学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和追求的主题。从自主学习的视角对教育与教学进行分析,是本文解决教学有效性问题的途径。一、自主学习是学习发生的标志自主学习是人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生物学意义属于适应。生物体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是生物主动或被动地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行为。生物在不断适应过程中,改变着适应性,实现物种的进化和生存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适应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无论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还是行为习性,无一例外。但是,这种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时,生物体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本身也在改变着环境。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材料在带给人类巨大物资财富的同时 ,也带来严峻的环境问题 ,即“白色污染”。高分子材料要继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有 :回收塑料变废为宝、发展环境友好高分子。生物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可相容性 ,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2 1世纪是生物时代 ,生物高分子将给高分子科学带来光明的明天  相似文献   

9.
陈忠军 《初中生》2006,(25):84-85
自然界中每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有些动物为了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长有非常奇特的眼睛.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生态化,是借用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动态平衡联系。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生物形态、构造、生理活动、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变化,而生物为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必须调整自己,建立新的动态平衡。所有的生物处在自由和自然的生态链上,持续地自然地发展,谁要打破这个发展规律,自然界必然失去平衡,人类就要遭受惩罚。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教育生态学干脆引进“生态”的概念,来强调环境和感性对教育的重要性,说明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3.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观察标本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4.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环境的辩证关系。3.鼓励学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感兴趣的生物学现象,为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奠定基础。三、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用课件出示生态型环境…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新课标观念?如何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课堂模式下的新的角色?我觉得这是新形势下生物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所谓生态化,是借用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动态平衡联系。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生物形态、构造、生理活动、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变化,而生物为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必须调整自己,建立新的动态平衡。所有的生物处在自由和自然的生态链上,持续地自然地发展,谁要打破这个发展规律,自然界必然失去平衡,人类就要遭受惩罚。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教育生态学干脆引进“生态”的概念,来强调环境和感性对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中生物的变革,使生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物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快乐、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从而在高考中,可以更加轻松的实现个人的梦想。本文简析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1 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在生物圈的高度,描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这节课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辨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为下一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6.
生态因素能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各种生态因素综合发挥作用,其中总有一种起主导作用。但生物都能以一定方式适应生存环境,夏眠是有些动物适应不良环境求得生存的好方法,但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环境就是人类或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和各种物质资源的总和。指出了当前人类面临严峻的十大环境问题,关注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因此生物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生物学课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帮助学生解决以后实际生活中关于生物学知识的问题,建立学生的生命观、科学生物观及科学思维的方式,以及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高贵的品格与解决简单生物问题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深化中,将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和高中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凸显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生物有机体的特征与特性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本性发展的产物。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亲代(父母)与子代(子女)之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基本上是一致的,表現了亲代与子代之間的相似。通常把生物有机体亲代产生与它相似子代的現象称为遺傳,而把生物有机体的这种本性称为遺傳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国家着力培养的后备人才,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应该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中国学生从小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长大,很少面对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普遍缺乏独立思辨的精神。所以把研究性学习引入高校的生物教学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