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讯     
《大众传播学》徐耀魁编著的《大众传播学》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大众传播学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包括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研究方法、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以及公共关系、国际传播等。该书联系中国的传播实践,为使传播学中国化作了努力。全书24万字,大32开,压模封面,每册定价3.10元。  相似文献   

2.
试论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和新闻事业活动规律的社会科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行为科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一切传播活动(包括与大众传播媒介有关的活动)的科学。三者涉及的领域不同,因此是自成体系的独立的学科,不可能互相取代。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从宏观角度对大众媒介的研究,为新闻学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答案,为新闻工作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新知识。因此,传播学是一门同新闻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上期)二、网络传播挑战大众传播理论由于网络传播改变了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不仅传统的新闻学及其实践受到网络传播的挑战,建立在新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上的大众传播理论也受到了挑战。大众传播学向来以研究人的传播现象为己任,那么,当网络传播导致大众媒体的...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学视角审视手机新媒体的媒体性,分析概括3G手机的传播特征,探讨传统大众媒体利用新型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学认为,电视谈话节目包含两种传播,一种是谈话现场的人际传播,一种是节目与观众间的大众传播。人际传播是否成功,也就是说谈话现场能否形成一种多元信息相互交流的场效应,进而激发观众的参与感与认同感,是大众传播即电视谈话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谢毅 《当代传播》2004,(4):66-67
本文就众说纷纭的DV影像在概念上做出了界定,并从传播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DV影像中融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传播特征。DV影像应细分为个人DV影像、独立DV影像和大众DV影像。因此,不能笼统地要求所有的DV影像走相同的发展道路,而应根据DV影像类别的不同,遵循自身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7.
王钧  刘琴 《新闻爱好者》2008,(11):33-34
本世纪传播学从“枪弹论”——“有限效果论”——“受众中心论”衍变的实质表明:“从传播对大众或受众集合体具有的直接的普遍的影响之理论,转向承认人际交往在传递和证实由媒介产生的信息和观念中扮演了中介角色。”哄践证明,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不仅是利用人际传播来补充、强化大众媒介的传播,而且也有利用大众传媒来辅助、扩大个人传播,以检验个人传播和媒介传播的共同效果。这其中,“广播”形态的人际传播在与其他媒质形态下的人际传播相比较的过程中,因其媒质本身的差异而使其具有了更为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简论对图书出版的传播学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将图书出版简单附会为大众媒介,屡屡导致图书出版实践的思想混乱.本文拟从传播功能、传播内容、运营方式等层面廓清图书出版与大众传播媒介之间的区别,探求图书出版的传播学属性,将传播学误读导致的出版乱象作归因分析,以期使图书出版回归文化传播本位.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业=大众传播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是不是一回事?这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问题,却值得探讨一番。大众传播、英语原词为mass communica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用印刷、电子手段向不特定的大众传递各种信息。与此对应的是apersonal communication一般译作“人际传播”,则包括大众传播现象以外的一切传播现象,例如谈话、会议、书信、电话等等。换句话说,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构成了人类传播活动的两大方式。现今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方式,非此即彼,两者必居其一。概括地说,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有二: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定义》摘译自《大众传播导论》的第一章。《大众传播导论》(Understanding Mass Communication)作者是美国迈阿密大学传播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梅尔文·L·迪弗罗尔与明尼苏达大学传播学教授埃弗雷特·丹尼斯。该书在国际新闻界颇有影响,并为美国许多传播院系用作研究生教程。我们选择了其中几章,在本刊陆续发表。大众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出现还是近四十年的事,它的研究吸收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和自然科学中的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它的研究范围包括人类文化、政治、社会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各种类型的传播活动。介绍有关大众传播学的著作,意在供新闻广播电视战线的同志们分析、参考,批判其资产阶级观点,吸取其科学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中,大众传播是指发送者将信息传播至受众。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有谈话、书信、打电话等,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人际传播中存在反馈和交互。  相似文献   

12.
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美国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派。在芝加哥学派中,对传播学影响最大的是罗伯特·帕克。其有关传播的定义、报纸与民意的研究、集体行为以及一系列关于大众传播的实证课题研究对于大众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帕克的上述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媒介是本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出现后才产生的概念,它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等传播组织居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分为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大众传播学所要集中研究的是其中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亦即新闻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演变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14.
名词介绍     
《视听界》1986,(1)
传播、传播学(communication)原意为通讯、传达、交换(意见)、交流、交通等等。传播学是在近四十多年来报刊、广播、电视等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与大众传播媒介有关的问题。是信息的点到面的传播中的问题,故译为传播、传播学。用于个人间或两方面交换意见时,则译为交流。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新闻学已经发展为“大众传播学”,开始把报纸、电台、电视等统称为“大众传播工具”,对传播的信息,(“内容分  相似文献   

16.
本书以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为研究对象,首次借用社会学、心理学、说服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大众传播中的一个崭新趋向,即大众传播的人际化与人际传播的大众化,从学理上深入分析了主持传播作为一种独特的大众传播的特点、起源、生存环境、传播策略及发展趋势,科学地解答了主持人为何会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目前我国主持人存在的缺陷等一系列学者和社会大众普遍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88年3月27日,首都一些高等院校学生自发组织的“青年传播学研讨小组”在京宣告成立。大众传播学日益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大众传播”也渐渐为人所熟悉。成立“青年传播学研讨小组”,旨在介绍国外大众传播学的发展状况,研究成果,探讨中国大众传播学的发展方向,普及大众传播学,为把中国的大众传播学研究推向深入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周胜林 《新闻实践》2008,(11):50-50
一年前,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商务传播学"作为市重点学科之一,这是对传播学教学与研究的思路、视野和领域大有启迪的一个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传播学教学与研究似乎除了"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之外,就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其实,西方传播学早就提出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理念。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传播实践,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  相似文献   

19.
政治传播学     
这是研究政治和传播两种不同却相互影响的社会现象的一门行为科学。西方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政治就是谈论,谈论通过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政治语言就是一种符号的活动。这类活动,既有言辞的,也有非言辞的;既有文字的,也有非文字的(如图片、表情、姿态、音调等)。政治通过符号达到说服目的,方式则为:宣传、广告与辩论。这些方式离不开传播媒介的介入,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公众政治态度和行为的因素之一。探讨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政治传播学。在西方,目前政治传播学的研究范畴主要为:以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理论,研究传播  相似文献   

20.
陈林侠 《现代传播》2013,35(5):41-45
国际关系与政治、传播学等学科中的国家形象,所研究的大众媒介仅是大众新闻媒介,而忽视了对"大众叙事媒介"的考察。所谓大众叙事媒介是指借助大众传播技术,以虚构的叙事形态出现并希望唤起某种预期传播理念的大众媒介。由于叙事带来的替代性满足,接受语境具有明显的娱乐性、消费性,加之国家形象的国际维度,大众叙事媒介的国家形象始终置身于跨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这一特殊的双重语境中,表现出生活政治、非理性与现实错位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