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Q新传江苏考生“砰砰砰” ,土谷寺的门被拍得山响 ,外面有人叫道 :阿Q ,办厂去。同去 ,同去 ,阿Q忙奔过去。谁知没跑上几步 ,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头 ,……于是阿Q醒了。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允许私营企业发展。于是未庄掀起了办厂热 ,王胡和小D都开设了自己的工厂 ,做上了老板 ,腰挂BP机 ,手捧大哥大 ,风光得不得了 ,见了阿Q ,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一想到这 ,阿Q就气愤 :“妈妈的 ,不就是个工厂吗 ,俺老Q也去办一个 !”阿Q还算是有商业头脑的人 ,他看见未庄的男女老少洗头时都用一种粘稠的绿色的像鸟粪一样的东西在头上涂…  相似文献   

2.
阿Q开厂     
话说时光飞逝,阿Q重新投了胎,又到世上来混了。从城里逛到未庄,就看见假洋鬼子办了一片厂,发了大财。阿Q心里怪痒痒的,心想要娶吴妈没钱不行,干脆,我也办厂!再说了,他假洋鬼子是个什么东西,他都发了财,妈妈的,老子我当然更该发财! 开什么厂呢?这难不倒阿Q,他刚跟城里人学了一套经世哲学:工厂想赚钱,先从满足底层人民的需要做起。于是阿Q决定先深入未庄的基层,搞好市场调研。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未庄最被人看低的“异端”——小尼姑。  相似文献   

3.
“嘭嘭嘭”.土谷祠的门被拍得山响.外面有人大声叫喊道:“阿Q,办厂去。”“同去,同去。”阿Q忙奔了过去,谁知没跑上几步,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头……于是阿Q醒了。  相似文献   

4.
阿Q——歪传     
公元2000年1月1日,赵大爷成了未庄第一个买电脑的人,他也因此骤然大阔。四乡八里都来看稀奇。阿 Q 虽因“吴妈事件”被责罚永不能进赵府,但实在耐不住那分好奇,便和小 D、王胡同去。进得赵府,只见大院里摆了个大桌,上面一些大大小小的盒子和线。中间的大盒子表面有些花花绿绿的画。还有几个字,阿 Q 只认得是什么什么网。又见得假洋鬼子正与秀才咬耳朵,阿 Q 模模糊糊听到了“数字革命”几个字。“革命?又要革一轮了么?”阿 Q 有些不解。晚间喝完酒。又同别人乱吹诸如自己先前也有那电脑,只不过后来当了换酒之类的牛皮。阿 Q 照例踱回土谷祠。他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说不出的怒气一点点冒出来。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三册《阿Q正传》(节选)是鲁迅《阿Q正传》的第七章和第八章。节选中有这样一句,“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大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将“小D”读作“小Di”。其实不然。《阿Q正传》第一次出现“小  相似文献   

6.
1.什么是歧义修辞格汉语中有一种至今还未被充分认识的重要修辞现象。请看鲁迅先生的名篇《阿 Q 正传》中的一段对话:“你从实招来吧,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 Q 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招罢!”长衫人物也大声说。“我本来要……来投……”阿 Q 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这才断断续续的说.“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老头子和气的问。“假洋鬼子不准我!”“胡说!此刻说,也迟了。现在你的同党在哪里?”(《短篇小说选》第一册,74页)  相似文献   

7.
在《阿Q正传》中,“小孤孀”曾出现在以下的场合:其一是作为曲名《小孤孀上坟》中的词被阿Q哼唱出来: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回家后想这是儿子打了老子,又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又是他的儿子,便得意起来,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了。其二是有一天吴妈正跟他谈闲天,阿Q心中就想“女人……吴妈……这小孤孀”,于是就下跪向吴妈求婚;吴妈因阿Q向她求婚而寻短见时,阿Q挤到人群去看热闹,心中想:“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了?”于是就遭到赵大爷的一顿追打。其三,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阿Q临刑前,忽然看到了吴妈也在人群中,心中觉得自己…  相似文献   

8.
阿Q触“网”     
编者推荐:此文提供了故事新编的经验——原有人物在新时期出现分化。其他的人都"跨入了网络时代";只有阿Q还生活在当时的"未庄"——他的革命对象还是"赵老太爷和假洋鬼子",即使触"网"也还是"借了顶毡帽赴约",嫌弃"吴妈脚太大"!从而针砭"思想落后形势"的现象。此文可变格用于"与时俱进"材料作文:强化对小D等人物新生活的描述。标题变为"小D的网络生活"。  相似文献   

9.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不开口。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  相似文献   

10.
《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物语言尤为突出。鲁迅先生在“革命”和“不准革命”两章中,对赵太爷与阿Q和阿Q与假洋鬼子的两段对话描写,算得上是传神之笔,真值得一读。下面是“革命”一章中赵太爷同阿Q的一段对话: 赵府上的两位男人和两个真本家,也正站在大门口论革命,阿Q没有见,昂了头直唱过去。“得得,……”“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锵锵,”阿Q料  相似文献   

11.
阿Q是谁?     
阿Q现在是高一(2)班的学生。阿Q被堵在校门口,背着手踱来踱去,不满地大骂:“妈妈的,不准老子进门,我——我掀了你的老窝!”其实阿Q忘了带校牌,门卫看了他那模样,猜想八成是个混混,于是将门关得死死的。过往的学生迅速地朝这里围拢,一层又一层。阿Q不耐烦,大吼一声:“看什么看!没看过老子骂人?”“呼”,人群一哄而散。于是阿Q干脆在大门前盘腿而坐……阿Q被班主任领了进去。他一边拂去身上的灰尘,一边傲慢地说:“不准老子进门的人还没出生呢!”大步走向教室。同学们稀里哗啦地议论个不停,阿Q见状很满足地仰着头坐回自己的座位。他的宝座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以及一定的语气外,还有助于文章的表情达意,鲁迅的《阿 Q 正传》当为一例.一、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1.有的标点符号有助于描写人物的神态。如《阿 Q 正传》中写到革命党进城后,阿 Q 也决定“投降”革命造反了。他拿块断砖敲开静修庵的门后.有这样一段对话:‘你又来什么事?’伊(指老尼姑——笔者)大吃一惊地说。‘革命了……你知道?’……阿 Q 说得很含糊。”阿 Q不像假洋鬼子和赵秀才知道砸龙牌、拿宣德炉,他到静修庵来革命,怎么革自己也弄不清楚,所以说得断断续续,含含糊糊.两处省略号便传神地表现了阿 Q 当时的神态。又如,阿 Q的“中兴”,引起了村人的惊异。堂倌、掌柜、酒客、路人都对他表现出一种疑而且敬的神态来。掌柜也与他攀谈“发财发财,  相似文献   

13.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利用其手中控制的舆论工具,血口喷人,连篇累牍地骂这个是“假洋鬼子”,骂那个是“假洋鬼子”,狂叫“要统统打倒”.其实,这是贼喊捉贼,作案栽赃.假洋鬼子不是别人,而正是“四人帮”自己.在鲁迅的笔下,假洋鬼子是一个被鞭挞的反革命两面派形象,一个阴险狡猾的新复辟派典型.他是大地主钱太爷的儿子,曾到东洋留过学,深受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他善于投机,长于钻营,横行乡里,称王称霸,为反动统治阶级所赏识.他对革命既仇视,又害伯!他不但不准阿Q革命,而且还勾结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赵太爷、老把总等“长衫人物”,制造假案,枪杀了阿Q,大演了一场反革命复辟的丑剧.鲁迅写《阿Q正传》,不但深刻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且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假洋鬼子等这些复辟狂的罪恶行径.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的风暴卷到未庄,一群鸟男女神情慌张,连赵太爷也对阿Q刮目相看: “老Q,赵太爷怯怯迎着低声叫。可是,革命风暴刚过,阿Q去找假洋鬼子,文章写道:“钱府的大门正开着,阿Q便怯怯的蹩进去……”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怯怯”一词,为什么在不同语言环境里情不同呢? 诚然,“怯怯”一词,照词典解释,是害怕的意思。但若机械地按词典解释去理解两个不同语境中的“怯怯”,显然是不甚妥当的。  相似文献   

15.
刘有斌 《现代语文》2006,(4):101-101
在《阿Q正传》第八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赵……赵家遭抢了!’小D气喘吁吁的说。阿Q的心怦怦的跳了。小D说了便走;阿Q却逃而又停的两三回。但他究竟是做过这路生意的人,格外胆大,于是蹩出路角,仔细的听,似乎有些嚷嚷,又仔细的看,似乎许多白盔白甲的人,络绎的将箱子抬出了,器具抬出了,秀才娘子的宁式床也抬出了,但是不分明,他还想上前,两只脚却没有动。”上段文字中两次出现了“似乎”一词,我在上课时就两个“似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阿Q听到‘似乎’有些嚷嚷,看到‘似乎许多白盔白甲的人’,那么阿Q究竟有没有听见‘嚷嚷’,有没有看见…  相似文献   

16.
这年阿Q已是高二的学生了。老师说高二是很关键的一年,也是很能出成绩的一年,然而阿Q却一直在倒数10名内挣扎。而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阿Q居然考了倒数第12名,便洋洋自得起来,甚是看不起那些以前和自己一样的人,走起路也一派正统,像个好学生。“傻瓜!”有人远远地骂道,投来恶毒的白眼。阿Q只是摇着头,一副超然的样子。这样得意了一阵子又迎来了一次考试,然而这回阿Q却栽大了,把名次表倒过来看,毫不费力便可找到阿Q的名字,再往上便光秃秃的,极像班主任的脑袋。阿Q懊恼地拿着成绩单横着竖着看了几遍,终于发现这次考出历史新低的原因:那个稳…  相似文献   

17.
自《阿Q正传》问世以来,研究者们对阿Q这一形象作了各种各样的分析解说,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方式。但在“假洋鬼子”的问题上研究者们的意见似乎是一致的,都认为“假洋鬼子”本该是一个加以批判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钱府照壁前,两个扭打的人互相揪住辫子,一个进三步,另一个便退三步.两个都弯着腰,顶着头,在钱家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仿佛两头后腿陷进泥里而继续顶架的牛.这一场“龙虎斗”的参战双方都是谁?读过鲁迅生先的《阿Q正传》的人大概都会知道,这是阿Q和小D.阿Q和小D都是贫苦农民,都是深受赵大爷所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的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那么他们为什么打起来了呢?就是因为其中之一的阿Q欺弱怕强,(当然,小  相似文献   

19.
一句话在说的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语境不能正常进行而使话语中断的表达方法,修辞上称为“跳脱”。“跳脱”一般由两种方式构成。一种是岔断,话没说完,被别人打断,致使原话被岔得残缺不全,如鲁迅先生《阿 Q 正传》中,阿 Q 去找假洋鬼子“商量”和革命党“结识”的事,洋先生问他:“什么?”“我……”“出去!”“我要投……!”“滚出去!”洋先生扬起哭丧棒来了。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他照例的甲到夜深,待酒店要关门,才乙回土谷祠去.拍,吧…!他忽而听得一种异样的声音,又不是爆竹.阿Q本来爱看热闹,爱管闲事的,便在暗中直寻过丙.似乎前面有些脚步声;他正听,猛然间一个人从对面逃来了.阿Q一看见,便赶紧翻身跟着逃.那人转弯,阿Q也转弯,既转弯,那人站住了,阿Q也站住了.他看后面并无什么,看那人便是丁.“什么?”阿Q不平起来了.“赵……赵家遭枪了!”丁气喘吁吁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