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地理计算题因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原则,成了近年高考地理选题的新宠。鉴于此,笔者特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地理计算公式与常用数据总结如下:一、地图类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km=1×100000cm;比例尺为一比值,没有单位,计算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只是距离的缩小或放大,并非面积的缩小或放大)等高线地形图:2.坡度tgα=H/L(H表示垂直距离,L表示水平距离)3.相对高度ΔH∈[(x-1)×d,(x+1)×d](x表示两点间间隔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适用条件:等高线依次规律排列)二、地…  相似文献   

2.
有些农村小学的学生不熟悉比例尺。为适应农村新形势的需要和渴望人才的要求,我们认为要把这方面内容教好。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除课本上讲的应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外,还可以用下面几种方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因此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只需要求出这个数的绝对值即可。例 1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3,求这个数。解 :设这个数是x ,则 |x| =3∵ |± 3| =3,∴x =3或x =- 3.所以 ,这个数是 3或 - 3 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的点之间的距离 ,就是这两个数差的绝对值。例 2 分别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 )表示数 - 3的点与表示数 - 2的点 ;( 2 )表示数 5的点与表示数 - 3的点。解 :( 1 ) | ( - 3) - ( - 2 ) | =| - 3+ 2 | =…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上,梁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 在一张比例尺为 1:5000的地图上,有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大部分同学是这样做的: 1.先求图上长方形的面积。4×3=12(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5.
1.从比例尺的定义看,比例尺是比。教材中关于比例尺的定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有的学生分不清比例尺是比还是比值的主要原因是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式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它使人误以为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比值。而实际上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是并列关系,比例尺仅是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成图上距离是1(或实际距离是1)的形式。2.从比例尺的应用看,可分两种情况:(1)在求比例尺的应用题中,比例尺只能看作比。例如,建筑一…  相似文献   

6.
教学比例尺的课上,在巩固练习阶段我出示如下题目:右图是西乡游泳池的平面图,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0100,先量出图中标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再计算出游泳池的实际的长与宽各多少米。(见苏教版《数学》十二册P38第4题。)生1:量得图上的长是2.5厘米,实际的长为2.5÷20100=5000厘米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小学第十册比例尺一节的实际应用中,习题“校园的长是200米,宽是150米。根据你的作业本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练习十四第8题)的解答,要先依据作业本的大小确定比例尺。我在教学此题时,作了这样的尝试:教学生自己动手度量出作业本最短的一条边(15厘米)做图上距离,选择校园的长(200米)做实际距离,通过15厘米:200米=15厘米:20000厘米=1:1333的计算,然  相似文献   

8.
1.怎样教比例尺的概念? 人们在绘制地图、平面图或看这一类图时,必须根据比例尺的概念进行计算或估算。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必须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教学这一概念时,应依次讲清下列几点; (一)通过实例,讲清“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两个概念。教学时,先出示例1:“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  相似文献   

9.
在"比例尺的应用"教学中,让学生用公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解决问题时,总有生搬硬套、不会灵活应用的感觉。通过重新整合教材,从比例尺概念的原始含义出发,用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直接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例尺中的数量关系,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简化解决问题的过程,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比例尺”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 (人教版 )第十册 的内容,包括例 4、例 5、例 6三道例题。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而在对难点的确定上,有老师认为是“解答过程中的单位处理”,也有老师认为是“使学生理解用比例尺求解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所设未知数的单位应与已知数的单位相同。”为什么这些老师会把单位的处理视作难点 ?直到听了他们的课后才弄明白。   原来,他们对三道例题的讲解,基本上都是按照课本,连解题…  相似文献   

11.
一、由地图引入新课 (出示地图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一幅完整的地图中一般都有图例、方向和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尺。   二、尝试练习,引出比例尺   用投影出示题目:在平面图上用 20厘米表示实际 2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2.学生自己尝试练习。   3.展示尝试练习的成果。 20米 =2000厘米 20∶ 2000=1∶ 100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 1∶ 100  4.教师点题。小组讨论什么是比例尺。   这里的 1∶ 100我们就把它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  相似文献   

12.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比的应用。一般缩小的比例尺是将前项(图上距离)化简为1;反过来,后项为1的比例尺是放大比例尺。除了数字比例尺以外,还有线段比例尺。这两种比例尺实质上都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  相似文献   

13.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点评:因为比例尺的意义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提问:去年国庆长假我们去了上海东方明珠塔观光旅游,非常愉快。海门到上海有120千米而…  相似文献   

14.
1抛物线天下一家解析几何中,方程y2=2px的图形称抛物线;函数中,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也称抛物线.于是发问:这2种抛物线是一家人吗?图1例1二次函数y=41x2 1的图象如图1.试探索,平面上是否存在这样的定直线l和定点F,使得图象上任何一点P(x,y)到F的距离与到l的距离相等?解法1(配方法)由等式y=41x2 1两边乘以4并移项:x2-4y 4=0,两边同时加上y2,得x2 (y-2)2=y2,两边开平方,同取算术根,得x2 (y-2)2=|y|,(※)用距离公式看待式(※),此式表明抛物线上动点P(x,y)到定点F(0,2)的距离与到定直线y=0的距离相等.二次函数y=41x2 1的图象可视为:到定点(0,2)…  相似文献   

15.
为了便于理解代数中抽象的符号变化,人们设计了一些纸片作为计算文具.例如,用正方形代表 x2,用矩形代表 x,红色的一面代表正项,蓝色的另一面表示负项……见图1.解题方法图1这样设计纸片的大小是合理的: x×x的正方形纸片代表x2,x×1的矩形纸片代表x,1×1的正方形纸片代表1.例如,计算(3x +2)(2x -1)则可以排成图2.根据纸片的排列可得:(3x +2)(2x -1) =6x2 -3x +4x -2=6x2 + x -2.注意,这里图2  用硬纸片做一幅计算文具,计算下面的几个问题,再用笔算验证结果是否正确.(1) 2x(x-1);(2) (x+1)(x+2);(3) (x+3)(x+3);(4) (x-3)(x+3).用纸片作多…  相似文献   

16.
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教材第14页一16页),第1课时,新授课。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教学;同时,对于一幅比例尺一定的图而言,所有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成比例的;因此,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要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现行教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编排的,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概念,有利于与代数知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在教材《微积分》的“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一节内容中,讨论直角坐标系下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指出:设y_1=f(x),y_2=g(x)为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且f(x)>g(x)。要计算由曲线y_1=f(x),y_2=g(x)及直线x=a,x=b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S(见图1),则为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49页的例7。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了解了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会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求出比例尺。本课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在应用过程中了解比例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比例尺(教材第14页-16页),第1课时,新授课。 比例尺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教学;同时,对于一幅比例尺一定的图而言,所有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都是成比例的;因此,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要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现行教  相似文献   

20.
二册(上)17·3中例11(1):求点P(-1,2)到直线l:2x y-10=0的距离d.通过对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的理解会得到多种解法,其中本文给出以下几种.解法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d=|2×(-1) 2-10|22 12=150=25解法2:由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求解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A,则直线PA的方程是:x-2y 5=0与2x y-10=0联立得x=3,y=4所以A(3,4)P到直线l的距离即为线段PA的长度PA=(-1-3)2 (2-4)2=20=25解法3: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的关系求解过点P作l的平行线l′:2x y=0则P到直线l的距离即为l与l′之间的距离所以d=|0-(-10)|22 12=10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