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二传手是队伍中的核心,其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全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本文通过二传手与攻手情绪特征的分析,找出其中对二传手具有显著影响的动作稳定性,简单和复杂反应时,肌肉用力感、情绪控制力等方面的心理因素。旨在对二传手的心理训练、赛前调整以及选材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研究对象包括:南京体育学院、江苏省少体校男、女排,江苏省男、女排 34人,其中男队员 24人,女队员 10人,运动年限 5— 10年不等,文化程度均为高中以上。我们将所有人员分成攻手组和二传手组进行比较分析。测试结果如下:   从实验结果来看,二传…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队的阵容与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排球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运动员在阵容与战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以致于有点难于对运动员只冠以一个头衔。根据职位与分工的不同,运动员可区分为王牌攻手(主攻手或强攻手),二传手,全面手(接应二传手或二传兼攻手),快攻手,防守能手,拦网能手,扣球能手(游动扣球手)等。一、以数字系统标明运动员的地位与作用运动员在阵容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用数字来标明的,例如,3—3系统:第1个数字表示进攻手,第2个数字表示二传手。当今世界排坛有下列几种基本阵容:3—3(3个进攻手,3个二传手);4—2(4个…  相似文献   

3.
28岁的天津女排主二传手丁红莹 ,对自己入选国家队感到有些意外 ,但她说 :“我这个年岁首次入选国家队好像有些晚 ,但作为二传手并不算大。”二传手是排球场上的“灵魂” ,是全队战术的组织者 ,不仅要技术全面 ,经验丰富 ,心理素质稳定 ,还得能把大家团结起来 ,组织起来。所以 ,成长的周期就相对要长一些。为此 ,丁红莹的话不无根据。丁红莹平时话不多 ,在球场上也很少“疯狂”。她总是踏踏实实 ,兢兢业业地传好每一个球 ,尽力为攻手们提供最有利的攻击点。她不仅传球手型好 ,隐蔽性强 ,而且自身的情绪平稳波动小 ,能把握场上的节奏 ,组织…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二传手的选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以我国优秀二传手为参照 ,从身高、血型、气质、情绪、性格几个方面 ,对排球二传手选材题进行分析探讨。结论 :B型血的运动员适合担当二传手 ,A型血的运动员具有成为全面型二传手的潜力 ;适合作二传手的气质指标依次是 :粘液质、胆汗质、多血质 ;对外界不良刺激反应平缓、沉着、冷静 ,情绪稳定的队员适合作二传手。  相似文献   

5.
斗士"这个词在排球场中大多用在攻手或接应二传队员的身上,但很少人会把这个词与一向以头脑灵活、反应机敏为特点的二传手联系起来。不过,如果你看了2000年"维达"全国男子排球联赛上海有线队与江苏南星队为争夺冠军而进行的决战时,你一定会深刻地了解上海男排的二传手王烨为什么被称为"斗士"了。在激烈的争夺中,王烨因跳起拦网时相撞受伤,手肘部造成五块碎骨。立刻,传来钻心的剧痛。但此时,比赛已经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身为主力二传的王烨肩负着把握全场的灵魂作用。如果下场,对他而言是很正常的,但对上海队的损失不可估量,全队…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的排球,对二传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烈的网上争夺,要求二传手不仅具有组织战术进攻能力,还要求具备较强的攻、拦能力。随着排球技战术的迅速发展,二传手运用二次球进攻及其转移战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就此课题进行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排球比赛各种战术进攻名目繁多,然而各种战术在比赛中均是由二传手来选用的。二传手在比赛中,场上各种情况都是通过视觉反映到大脑来的,二传手采用的传球方式和选择的传球对象,必须根据双方攻防特点及比赛中人、球的实际变化情况来决定的。所以我选择了《排球进攻战术反问二传组攻打法初探》作为研究课题,从摆脱传统插上进攻打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反向二传组攻的利弊,以提高一攻优势,增加一传到位率,降低培养二传手的难度,为提高进攻成效服务。  相似文献   

8.
现今排球的进攻顺序为:一传(接对方发来的或扣来的球给二传手),二传(二传手根据本队的战术要求适时适位地调整给扣球队员),三攻(由进攻队员将二传手分配的球扣到对方场内)。在这过程中,一传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二传的质量;而二传则是核心,所有的战术都由二传手加以组织和指挥。这样,进攻的质量如何直接取决于前两次传球的质量。由于现今排球的发球技术日趋改善,使进攻一方的一传到位率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二传组织的质量下降,这大大影响进攻的质量。那么,排球进攻的出路何在?除了前排队员战术的变化和个人突击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论排球优秀二传手的选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金凤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2):50-52,54
现代排球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对抗激烈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一个排球队要想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拥有优秀的二传队员。一个队进攻战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传手的水平。因此,科学地选拔二传手,已成为攀登世界排球运动高峰的必要条件之一。从身高、血型、气质、神经类型、情绪、性格几个方面,对排球二传手选材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传手的选材 目前我国及世界各国的优秀二传手,一般都是8—10岁参加排球运动,16—17岁进入国家队,有13-14年的球龄,每年的比赛都有上百场,所以随比赛场次的增多,比赛经验日益丰富,球场意识不断提高,特别是思想方面逐渐成熟,这时担任二传手的角色,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也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担任这一角色,只要体力充沛、意识强、组织能力强,越是较老的队员,经验越丰富,自信心越强,水平越高。优秀二传手选材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不同位置优秀女排运动员非技术因素指标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主攻队员、副攻队员和二传队员在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拦网高度五项非技术因素指标上的差异性不大,二传队员、自由人和其他位置队员相比在非技术因素指标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选材要根据不同位置队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和技术特征来进行;训练要根据不同位置的技战术要求进行专项训练,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辛骥  赵凯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4):82-84,97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9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国、波兰、德国、意大利、巴西、荷兰六支球队的进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与同位置对手进攻间的差距,以及在扣球进攻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提高和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200眸男排世锦赛优秀接应二传与我国接应二传在身体基衣特征以及发球、扣球、拦网、一传、二传和防守等各项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的接应二传在身高、体重、年龄等身体基本特征以及主动进攻得分能力上均低于世界优秀接应二传队员;而在非得分技术能力方面与世界强队相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魏倩  郭开强  谌之道  熊灵敏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2):247-248,F0003
通过调研2008年女排比赛38场录像,就国内外参赛各队主力二传手的技能运用效果,攻击得分能力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比较检验出各国女排二传手的差距与不足,并提出了我国女排二传手培养方向、创新思路、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加强二传队员的攻击能力在比赛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指出新时期二传应如何选材,以及为攻击型二传手的培养和训练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排球二传手的选材与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排球运动不断发展,二传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排球二传手的培养和选材是排球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练员应根据本队的特点,培养具有本队特色的二传队员。  相似文献   

17.
对中、古等世界女子排球强队二传组织进攻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中国女子排球队在 1999年世界杯赛和第 2 7届奥运会上对古巴、俄罗斯、巴西 3队的 3场比赛的二传分布 ,分析了当前世界强队主二传与全队进攻战术的组成特点 ,提出了全面认识和加强对二传手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特征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0,20(4):67-70
根据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特征,建立了赛前情绪5因素模型,它包括特质自信,躯体特质焦虑,个体失败特质焦虑和社会期待特质焦虑4个一级因素和赛前情绪1个二级因素。对1188名运动员的4项问卷调查结果支持了这一5因素模型,发展出的“赛前情绪量表-T及其相应的简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甲A男排二传组织进攻特点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兰君  高丽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16-318,321
通过对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排预选赛(武汉赛区)的7轮比赛进行现场观察与统计分析,揭示了我国甲A男排二传组织进攻的现状,并指出了二传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甲A男排二传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主力二传手各方面能力的调查分析,寻求培养主力二传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