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才与科技》2001,(1):51-52
非公有制经济是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新生的经济力量。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更加日益显示出来,这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空间,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和保障。近年来,石嘴山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其健康发展。目前,石嘴山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已取得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以来,西藏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历了休养生息,恢复发展;体制衔接,共同发展;西藏特点,加快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回顾其发展历程,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拥有起步晚、发展快、分布广、潜力足的发展特征,同时也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地方税收;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的地位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着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发展缺乏资金保障、从业主体素质不高的困境问题。积极解放思想,转变原有观念;加大财政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主体结构,提升主体素质是西藏非公有制经济腾飞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张晓辉 《现代情报》2005,25(11):212-21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和中国加入WTO后,两个市场进一步融合,非公有制经济正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是我国现阶段的现实要求,鼓励支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着重解决有关问题,提出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涛 《科技广场》2004,(9):90-92
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为社会各方所关注,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融资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剖析,并对如何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服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公有制的迅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意志。我国现行法律承认了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和其他主体一样的平等地位,但是现实中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本文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律制度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对象,到中共十三大被确认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从中共十五大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被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到中共十六大与公有制并列,成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的对象从1982年的宪法只承认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到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确认包括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内的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明确提出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应该说,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消除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陈德俊 《软科学》1998,(1):40-41
非公有制经济呼唤宏观调控成都市财贸学校陈德俊非公有制经济是指除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之外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作经济以及国家采取承包租赁或股份制形式将其资产交由民间经营集团或个人经营的国有民营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的统称。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历史...  相似文献   

8.
宋学峰  王成周 《科教文汇》2007,(7S):154-154,15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具有两重性: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非主体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钱绿林 《学会》2007,(3):45-47
<正>非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有生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组织,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就泰州市而言,截止2005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总数已达16.3万家,实现经济增加值38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6.8%;预计到2006年底,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北省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投资服务体制的不健全,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环境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以河北省为例,从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环境现状出发,通过对投资环境概念的界定以及投资环境体系的构建,从多主体角度提出了优化河北省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