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一些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一些地方新闻媒体在行使和开展舆论监督时,因为新闻报道失实,竞吃上了新闻官司,有的还以败诉告终,新闻侵权案件时有发生.文章从新闻职业道德入手认真探讨防止新闻侵权的问题,对记者和采编人员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对新闻媒体防范和解决新闻官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信永华 《职业圈》2014,(21):122-123
科技新闻写作不够通俗甚至枯燥难懂、读者不爱看的问题历来饱受垢病。要使科技新闻走近大众,走近百姓,必须走通俗化的路子。在科技新闻写作的标题拟定、导语选择、主体撰写、背景使用中,充分考虑广大读者的接受能力,在通俗化方面下工夫,着力增科技新闻报道的通俗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才能很好地保证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音 《对外大传播》2006,(10):48-49
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报道活动的基础与前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常言道,新闻报道“七分靠采,三分靠写”,便是对采访重要性的评述。新闻采访的特性,决定了它既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也是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学问。根据本人多年新闻采访的实践,总结新闻采访的艺术性应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和中国行动与主张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一种有别于国际报道和外事报道的涉外新闻报道,日益成为区域媒体不可忽视的主角。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涉外新闻报道"首次出现于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3月联合发布的《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  相似文献   

5.
庞炳庵的新闻生涯,始终与新中国的对外新闻报道和国际新闻报道密切交融在一起。他曾是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的西班牙语翻译,历任新华社哈瓦那分社、墨西哥分社、巴西利亚分社记者和首席记者,  相似文献   

6.
白如冰 《职业圈》2014,(29):102-102
当前,新闻媒体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各家媒体都在追求自己的独家新闻,即使不是独家新闻也要求写得与别人不一样,以便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过去单纯工作总结式的新闻报道已不为大众所认可,教训式的新闻、信息通报性的新闻被媒体自身所抛弃。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生动可读的新闻,笔者认为应注意避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于科技新闻报道,讲故事的技巧和科学含量同样重要。近几年,通过科技手段确认战争士兵遗骸的新闻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综合分析国内外媒体对此类科技新闻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中国科技对外报道具有借鉴意义。"科技"需要"人的故事"来解读“在抗日战争中牺牲70多年后,‘士兵D02324’终于找回了他的名字,还有他的家人。上海复旦大学的一项DNA检测技术取得突破,让抗战英烈邹开胜的身份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国际传播的视角不断下沉,地方涉外新闻报道日益频繁,市县级新闻单位作为重要的基层国际传播主体,不断从广袤的中国大地汲取独具特色的养分,为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注入鲜活、生动、各具代表性的地方动能。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项目签约投资昆山,是一次典型的涉外经济新闻报道。昆山各新闻单位立足地域特点,坚持受众意识,优先关注"看什么、给谁看、谁愿看"的问题。采写团队加强深入沟通,强化共情传播,扎实"喂料"提供专业内容保障,并抓住高光时刻,把准报道尺度,推动形成二次传播高潮。本次新闻策划与采写为新时期市县级新闻单位做好涉外新闻报道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英语里,新闻被称作story(故事)。我们记者肩负着提供信息的重任,但往往容易忘记受众的基本要求:报道的可读性。于是,读者在看某些新闻报道时,心里禁不住苦涩地呐喊:"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让它有趣一点!"  相似文献   

10.
就技术层面而言,“讲故事”作为一种写作样式被采纳、被认可,并进而作为官方倡导的新闻叙事方式大行其道,无疑是近期我国对外传播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相对于过去我国新闻报道不加掩饰的宣传味,华而不实、大而无当的措辞,以及模板化的八股叙事方式,这种舶来于西方新闻叙事传统的“新”样式显然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围绕丧葬吊唁,每年都可以有写不完的新闻,但年年写,稿件内容相似度高,海外读者难免失去兴趣。今年清明节,新华社对外部和北京分社精心策划,尝试跳出中国人丧葬习俗以及殡葬业暴利这两大清明节报道“常热点”,挖掘其他一些有趣且有对外报道价值的新闻题材,开拓清明对外报道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新闻界公认的一年一度的“新闻大战”,海内外上百家媒体到会采访,无论是对上会记者还是对新闻单位,都是一次组织策划报道、采写新闻精品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国家电台的传播优势,创新“两会”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辅助报道”的发迹开端,到60年代“精确新闻”酝酿发酵,再到后来新闻2.0、数据库新闻的萌动生发,有关“数据”的新闻报道方式可谓是盛极一时,只不过在其实际价值屡遭质疑之后而变得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各大媒体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全面、深刻、生动地呈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如30年标志性人物、30年标志性事件、30年各行各业的建设成就,还有30年的反思等。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新浪等商业网站都做了专题,以大量的篇幅讲述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故事。与30年相比,互联网来到中国的时间还不足一半,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却是不可小视的。  相似文献   

15.
“你们可以不说,也可以少说,但绝不能说假话。新闻发言人一旦说过一次假话,他所代表的政府机构今后发布的信息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课的第一天,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对已经或即将走上新闻发言人岗位的学员们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环境新闻传播媒体需要坚持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又要坚持科学报道。宣传性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专业性则是对环境新闻工作者特殊技能的要求。优秀的环境新闻工作者应当做到环境新闻报道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一方面,提高新闻的宣传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党性修己,把握好宣传话语权;另一方面,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对环境问题做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报道。立足环境问题,找到突破口,从环保生态的角度做好舆论引导。环境新闻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是出产优秀新闻作品的前提,研究和探索如何出产优质的新闻作品,并在现代传播体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传播功能,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网站信息发布系统担负着重要的信息发布职能,而作为新闻系统的网站,其信息传输和发布的速度非常之快,但是也面临着Internet上各种安全攻击和威胁,为确保新闻报道和网站信息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做好网站的安全工作对于新闻网站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期以英国《金融时报》的《中国经济去年增长8.7%总量逼近日本》和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中国的地下赌博问题》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剖析了外媒如何通过年度经济数据发布,来深度解读中国经济,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参考;作者还剖析了在报道"硬"新闻时,以人物故事作为新闻报道主线的"软"方式所具有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中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新闻语篇对中医参与疾病的防治进行了报道。该文选取4篇有关中医参与疾病防治的新闻报道作为语料,运用语篇历史分析法分析报道所采用的指称、述谓、视角化话语策略,揭示新闻报道所构建的中医的疾病防治者、文化传承者、合作者身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好的环境新闻报道应该同时具有科学新闻与文化社会新闻报道的特点:既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巧妙地反映事件背后的文化背景,还要运用辩证手法从多个角度报道事件的发展进程,同时做到这几点决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