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两块银元》。在梳理文章条理时,我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同时随即板书:“赔”银元——缝银元——还银元。正当我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时,“机灵鬼”祝航高高地举起了手。“方老师,我认为那个‘赔’字不应该加双引号。”“哦?为什么?”,“加上双引号就不是真赔了,我觉得这里刘伯承、邓小平是真赔银元。”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我正在指导学生学习《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生:老师,我觉得秦王一点也不厉害。  相似文献   

3.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班学生数学作业完成情况的记载表中也有我的名字,那是我自己主动把自己“降格”为班里的一个普通学生。我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老师本来就应该是班里能为大家做样子的最好“学生”;孩子们更觉得应该如此,用他们的话来说:你本来就是班级中的一员么.  相似文献   

5.
一位小学校长发表过一段高论:“我可以叫学生不要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我们更 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让学生勤奋学习,我们更应该创 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好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家长、愧对社会,这是一种更高境界 的教育。”肺腑之言精彩绝伦。如果真能像这位校长所说,不满足于让学生总觉得老师“要 我……”,而创造条件让他们自觉追求“我要……”,那教育方针的落实,素质教育的推进 ,不都功到事成吗 ?惜乎现实教育中,低水平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 低水平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其教育效…  相似文献   

6.
学习的智慧     
一个学生诚惶诚恐地来请教他的老师:“老师,请问我要怎么样做.才能够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这个学生的老师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大师.他听到学生这样的问题,笑了笑之后反问学生说:“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智慧呢?”学生想了想,说:“我以为.最好老师能够一次教会我所有智慧的关键,让我能够完全了解老师您所了解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案例分享 案例1:刚升入高一的小伟(化名)对我说:“老师,我思考了好几天了,我准备辞去班长的职务啦。”我真诚地回应道:“那真的很遗憾,因为我觉得你是这么一个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你们班主任也应该很惋惜。”“她会这么想吗?才不会呢!我感觉她恨不得我们都辞职,在她眼里,我们都是垃圾,没有一个是材料!”  相似文献   

8.
对于“学习资料不外借”这一行为,你认为是自私自利,还是合理竞争?请你关注本期《校园传真》——栏目主持人陈土生杨洋本刊小记者正方:张旭(哈尔滨市76中学):我认为资料应该外借,而且十分应该。大家同在一个班集体内,就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提高,而不是单单一个人的优秀,现在老师不也在说“扶持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重要”嘛!只有共同进步才是最大的进步。我觉得复习资料不借给他人看的同学,目光的确有些短浅,这也许是一种自私吧?冯宇(哈尔滨市14中学):我觉得应该借。首…  相似文献   

9.
王秀荣 《考试周刊》2011,(73):57-57
时下,每当上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总有一部分同仁在课堂上教学不敢教,一味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自主、合作、探究;每当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时。老师总是一股脑儿地评价“很好”、“正确”……不敢做任何评判,生怕被别人扣上“传统教学”的帽子。结果学生的自主读成了自由读: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质上还是教师问、学生答,但学生却又不知答案对否。也许有人要问:阅读教学课堂要不要教学生?我想,问起这个问题,连问者也觉得有点失言,答案是肯定的。那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结合教学尝试,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哪些东西。  相似文献   

10.
每次上课前,总有一些学生围着我问:“老师啊,这节课玩什么?”那时,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难道我一个小学体育老师仅仅就是一个带孩子玩的“孩子王”吗?学生们对体育课的认识难道仅仅就是玩吗?但我还是和颜悦色地告诉我的学生今天玩什么:打篮球、踢足球、跑步,等等。通常我很有可能会对学生大声训斥:体育课怎么是玩呢?你就这一点见识?应该说“学习”!今后说话你一定得注意。学生会伸长舌头,溜之大吉。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天,在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回答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时,星子——一个胆大的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弯弯的月亮像三角。”老师不高兴  相似文献   

12.
我只是老师     
孙明霞 《师道》2011,(1):1-1
在刚大学毕业踏上讲坛的时候.我因为教“动物”,被学生称为“动物老师”。后来教材变成“生物学”。我就成“生物老师”了。为此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道不出所以然来。近几年随着教育阅读的广泛和对课堂的观察与探索,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当学生认为你是“某学科老师”的时候,你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拥有学科知识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快乐加油站     
还有菜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提问:“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这时,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是他回答了。“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知道还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觉得不应该有歧视,决定给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懒学生造句一个学生十分懒,造句不爱动脑子。老师要他用“仿佛”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仿佛。”老师叫他用“特殊”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特殊。”…  相似文献   

14.
"痛"快"爽"死     
某班级上课纪律不好,学生整天无所事事.班主任老师觉得学生是在浪费青春,挥霍生命,请我去与学生谈谈。接到任务后,我想了半天不知说什么好,午休时看到了以前读过的一个小故事:“蛙死冷水”,我觉得我应该和学生说说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5.
小菲回到家里,将小书包往桌上一摔,委屈地说:“今后我再也不想上唱歌课了!”妈妈觉得很奇怪。要知道,小菲唱歌可是不错的呀。“为什么不想上唱歌课呢?”妈妈问道。“李老师根本不叫我起来唱!她上课故意不看我!她知道我会唱歌——我手举得最高!”原来是这样!妈妈觉得很可笑,于是讲了一个鸡妈妈孵蛋的故事。然后问小菲:“鸡妈妈会不会只去孵那一只最大的蛋呢?”小菲若有所悟地说:“当然不会!”“那老师在课上应该不应该  相似文献   

16.
周凯云 《成才之路》2009,(33):47-47
去年期末考试后。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这样的一种现象:平常公认的一些指导学生作文比较扎实的老师班上的作文失分却较多;平常作文写得较好,一些作文能力较强、发表过多篇作品的学生纷纷落马。为什么呢?他们总结的原因是因为存在着“生活作文”和“考试作文”的现象,是这部分学生和老师不会写、教“考试作文”。于是,我很迷茫,我觉得不应该存在这样的两种评价标准,从理论上来说,它们应该是统一的.好作文应该到哪儿都是好作文呀!  相似文献   

17.
每个学期老师都要给学生写评语,对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一个评价,连同期末成绩一同寄给学生家长.但是,如何能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写得恰如其人,使它发挥好的教育作用,这应该说是不大容易的.很多老师给学生写评语都是用传统的模式,总是写上该生在校表现如何,把优点罗列出来,然后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这样写多了,到头来学生看见评语就烦,家长也烦,甚至老师自己也觉得烦了.由此,我觉得应该把“千人共一篇”变为“每人独一篇”.  相似文献   

18.
夏发祥 《班主任》2007,(3):13-13
开学时我给学生发教科书,发现一本有些破损。于是,我拿着这本破损的教科书对学生说:“这本书有些破,哪位同学发扬风格愿意要?”等待片刻,无人愿意接受,我一下子下不了台,僵在那里。无奈之下,我便说:“没人要,那我就留着自己用吧。”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也不能要这本书,因为书的版权页上写得清清楚楚——‘如有印刷质量问题,请与厂家联系’,这本破损的书应该退给厂家,换一本好书。”我听了,微笑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9.
英子 《小学生》2006,(9):20-20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遇见过一个非常可笑的现象——两个小学生在交谈,A:“教师节,XX同学家给老师送了脑白金和XX的银行卡呢!”B:“你不是也给老师送过水果吗?”A:“老师才看不起俺家的那二斤水果呢!”听了这段对话,觉得很可笑,也觉得很可悲。真的希望老师们能在潜移默化中,言行引导中,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帮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邻居拿着儿子的语文家庭作业本,请我这位老师评判是非。他教儿子两道作业题:找了近义词“装点——装潢”,找了反义词“遥远——附近”,“昔日——今日”,可学校老师都判“错”,还在作业本的大红又边上端端正正写着“装点——装扮”,“遥远——邻近”、“昔日——未来”。我觉得学校老师批改欠妥,实在委屈孩子的父亲,就笑着对孩子说:“你爸爸和老师的答案都对。”谁知我的话音刚落,这位孩子就反驳说:“不对,我老师讲,他的答案是对的,其他的都错”。我啼笑皆非,无从回答。面对一个四年级小学生,我说什么好呢?汉语词语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假借义,还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因而能得出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