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做过很多和月亮有关的事情。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煮月亮了。 大概是在一个月圆之夜,我们一群小孩子玩起捞月亮的游戏。最小的那个孩子是军停,他在最后,用手捞到了月亮,双手认真地捧着。只要我不说话,他就要一直捧着。因为一个人一生能捞月亮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即使是一个游戏,我们也会很认真地对待。  相似文献   

2.
赵瑜 《初中生》2017,(24):11-12
小时候做过很多和月亮有关的事情.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煮月亮了. 大概是在一个月圆之夜,我们一群小孩子玩起了捞月亮的游戏.最小的那个孩子是军停,他在最后,用手捞到了月亮,双手认真地捧着.只要我不说话,他就要一直捧着.因为一个人一生能捞到月亮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即使是一个游戏,我们也会很认真地对待.  相似文献   

3.
煮月亮     
小时候,做过很多和月亮有关的事情。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煮月亮了。这件事情,我记忆非常模糊,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游戏,但的确是我的一个创意。 大概是在一个月圆之夜,我们一群小孩子玩了捞月亮的游戏。最小的那个孩子是军停,他在最后,用手捞到了月亮,双手认真地捧着好久。  相似文献   

4.
煮月亮     
<正>小时候做过很多和月亮有关的事情。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煮月亮了。大概是在一个月圆之夜,我们一群小孩子玩捞月亮的游戏。最小的那个孩子叫军停,他在最后,用手捞到了月亮,小心地捧着。虽然只是一个游戏,但我们也会很认真地对待。就这样,军停一直拢着双手捧着那轮月亮。我们几  相似文献   

5.
一、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1.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就会特别认真学习课文.如教学二年级<捞月亮>这一课时,我一进教室就深情地吟诵了李白的<静夜思>,美妙的诗情画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问:"你们知道月亮住在什么地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月亮住在天空中."我笑着说:"月亮有时会掉在江河里呀!"一个学生抢着说:"月亮总是在天空中,离我们很远很远呢!"我说:"月亮真的会掉在水里呢!不信,让我们来学习<猴子捞月亮>这篇有趣的课文吧!"由于一上课就首先提出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所以课题板书后,学生带着"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怎么捞?捞到月亮没有?"等问题,很有兴趣地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猴子     
赏析 “猴子捞月”是一则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人们一般认为,那捞月亮的猴子真可谓是愚蠢之至,它们望着水中的月亮.一个接着一个地倒挂起来,探手入井,企盼着能够把水中之月捞起,结果月亮没捞着,反倒给人类留下了千古笑柄。捞月亮的猴子也因此一直被聪明的人类讥笑至今。在那讥笑声中,人们得到了无尽的心理满足。人们对照猴子,益发觉察到了自己的聪明。  相似文献   

7.
《捞月亮》是一篇童话。说的是一群猴子看见井里倒映的月亮,以为“月亮真的掉在井里啦”,大家紧急行动捞月亮的故事。这是一篇传统课文,五十年代我上小学时就学过。那时,老师怎么讲的,全部淡忘了,只觉得猴子们挺好玩的。压根儿也没有想过课文里所蕴含的道理,更没有去想还有什么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捞月亮》一课时,运用电化教学,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演示灯片,把儿童引入情境。然后,我指着灯片上的萤火虫、月亮,青蛙等景物,启发孩子们自己观察、思考,一下子激起了儿童许多生动的想象。有的说“萤火虫打着灯笼,正在水面上帮着猴子找月亮呢。”有的说:“月亮公公正在天上哈哈大笑,笑这一群猴子不动脑筋。”有的说:“瞧,青蛙站在井沿上,正在给猴子鼓劲,大声说:‘快!快!快!……’”有一个孩子这样提问:“老师,这群猴子为什么不看看天上,再去捞月亮呢?”这个问题提  相似文献   

9.
猴子捞月     
小猴哥俩吃罢桃子,喜滋滋地到水井里去打水,他俩发现水井里有一个大月亮,以为天上的月亮掉下来了,赶紧回家拿来一根绳子,准备捞月亮。  相似文献   

10.
猴子和月亮     
每天晚上有很多猴子在山上嬉戏。有一个晚上,一只年长的猴子看见月亮掉到河里去了。他大声叫喊:“快点过来!快点过来!月亮掉到水里了!”所有的猴子都跑过来了,它们从树上倒挂下来。一个老猴子先从树上倒挂着,其余的猴子一个接一个地倒挂起来,最小的猴子能触摸到水面。这些猴子想从水里把月亮捞起来。但是,当小猴子触摸到水面,月亮就不见了。当它们玩的时候,月亮又在水里了。猴子又第二次一个接一个地倒挂起来捞月亮,结果仍然和第一次一样:一触摸到水面,月亮就不见了,一坐在树上往河里看,月亮就又在水里。他们从树上下来试了很多次,但是,都不…  相似文献   

11.
太阳和月亮     
太阳和月亮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她们一块儿升起,一块儿游戏,一块儿栖息。 这一天,月亮对太阳说:“明天我们一 起去星弟弟家做客,好吗?”太阳说:“好啊, 我也很长时间没见星弟弟了,怪想他的。”月亮 开心地说:“那我明天早上在银河边的渡船 上等你,不见不散啊。”  相似文献   

12.
月亮伴我行     
我的孩子们很早就发现了。我们晚上开车,其中一个会喊:“嗨,月亮在跟着我们!”我会解释月亮并非真的跟着我们的车子走。他会再认真观察一会儿,然后轻声地说:“它确实在移动,我看见了。”  相似文献   

13.
在少儿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的音乐声中教师从容走进教室.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什么故事呀?生:猴子捞月亮.师:猴子在哪里捞月亮生:在井里,捞水中的月亮.师:猴子捞到了月亮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井里面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面上成的像,像是捞不着的.  相似文献   

14.
《捞月亮》学法指导设计刘富开(安福县洲湖小学)一、教材分析小语新编教材第三册《捞月亮》属二类教材,其特点是:故事性强,学生易于接受。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小猴发现井里有个月亮,便叫“月亮掉在井里”,其它猴子也都跟着叫,可见它们遇事不动脑筋;第二...  相似文献   

15.
芦宇佳小明友的父母离婚了。 父母的离异给他幼小的心灵抹上了一层阴影,在幼儿园里,他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小朋友拍着铃鼓做律动,他却一动不动;小朋友唱歌,他口也不张,小朋友做游戏,他往往一个人躲在一旁。对于这么一个孩子,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于是,我就处处关心他。渐渐地他喜欢跟我讲话了。宇佳做操不认真,我曾多次提醒他注  相似文献   

16.
曾经看过《父亲的书》记述的这么一个故事:我们家有四个孩子,我是老大,妹妹是最小的。我们兄妹四个都相差两岁。在我上初中时,最小的妹妹也上了小学。我们在一起做作业时,父亲就捧着那本书看。我的作业最多,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写完,父亲也一直陪着我写完作业才合上书。从我读小学到高中,父亲的那本边已磨得发白了的《三国演义》,也不知看了有多少遍了,但父亲每一次看时都是那么认真。父亲临终时用他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说:“你那年给我借的那本《红楼梦》,我不是不爱看,而是我不认识字。《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是在我14岁的那年,我在一…  相似文献   

17.
“我的孩子已4岁了,不喜欢与小朋友们玩,对游戏不感兴趣,周围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游戏时,也总是蹲在一旁观看,不参加。‘我们同小朋友一起玩吧!’我试图引起他的兴趣,但无济于事,‘同大家一起玩’对他来说似乎是不好意思的事情。既然不玩那么就回家吧,可他又不愿离开。我的孩子缺乏社会性吗?如何引导他与同伴愉快地游戏呢?”年轻的父母们时常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是循序渐进地发生发展的,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幼儿的游戏是按这样的顺序发展的:个人游戏—→旁观其他幼  相似文献   

18.
王者归来 《成长》2006,(6):73-73
两年前,刚刚上大一的我,在一个同学的带领下,参加了北京的一个war game俱乐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仿真枪战游戏。第一次玩这种枪战游戏,我就对它着了迷。当时,我们还什么都不懂,只是一人拎着一把仿真枪,在俱乐部事先设置好的障碍物之间和“敌人”交上了火。那时,我们几个同学都是新手,也不懂得什么战术,只是捧着枪,一顿疯狂扫射。  相似文献   

19.
陈析宇小朋友是一个性格特别的孩子,他给人的感觉老是慢慢腾腾,做什么事情都是拖泥带水。老师带小朋友玩的游戏他都不愿参加;平时坐也坐不好,站也站不稳;上课不认真听课,提问他时,总是一句话也不说;唱歌不唱,画画不画。一到画画时他就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教他,他也不学。针对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我曾多次和他的家长沟通,想改变这个孩子的缺点,但是结果却不理想。我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于是,我有意经常和他说话,和他一起  相似文献   

20.
近读《小学教学研究》1997年第3期,杜国祥同志在《由猴子“捞月亮”想起的》一文中,对猴子捞月亮的行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猴子“捞月亮”的行动“堪称义举”“何其壮哉”,对其行动应该“褒”,不应“贬”,不能把猴子“捞月亮”看成是干了一件蠢事。我认为这样的新解是不相宜的。对猴子“捞月亮”的行动如何评价,应以课文为依据,不能任意的褒贬。对此新解我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