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获得一定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符合现代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目的。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陈丹丹 《成才之路》2009,(34):37-37
生物阅读能力是指中学生通过阅读生物学资料,获取生物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生物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生物学阅读能力的要求和以前相比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高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阅读能力方面的点滴尝试。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生物的特征”一节,内容及知识特点是基础性强,应通过让学生知晓什么是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等方面将学生带进初中生物学学习的殿堂。由于学生刚从小学升人初中,年龄较小,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对本节教学构想为:①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展示生物的特征,使学生感到直观易懂,让学生体味生物学知识的趣味、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②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资料,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生物所具有的特征;③充分利用语言和对课堂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展示教师的优良素质,学生通过热爱生物学教师达到热爱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一点是这样规定的: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因此,关注生物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生物科学的社会价值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法宝。我觉得这一点应该引  相似文献   

5.
卞连荣 《文教资料》2006,(2):122-123
本文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固然是重要的,但在现代的教学观念中,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首先要使学生确立起学习的各种意识,这是第一步的。然后,才是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在思想上就有了学习的源动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各种意识观念,既可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可提高生物课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绪论作为一本书的开始,对能否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作为教材的绪论,还要在兼顾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现就初中《生物》谈一下绪论课的教学。 “探索生物的奥秘”既是《生物》课本第一册(上)的绪论,也是初中全套《生物》教材(包括两册共三本书)的总绪论,也就是在初中两年的生物学学习中,除此之外,再无它选,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它主要通过提出并解答三个问题:1)什么是生物学?2)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知识?3)怎样学习生物学知识?讲述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课的内容与学习方…  相似文献   

7.
试点教材《生物》是义务教育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教学中应在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教材,因材施教,以实现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谈话式教学谈话式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下,通过谈话形式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能力。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谈话方式进行教学,可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之  相似文献   

8.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通过该模式进行教学,可将生物学内容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便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文章通过对初中生物微课教学意义及传统生物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初中生物微课教学的具体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科学史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1重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体会探索的艰辛在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学习生命科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科学理论的发现、演变过程,并且从中体会科学家探究过程的艰辛,为他们的失败扼腕叹息,为他们的成功欢呼雀跃。例如,在学习"DNA是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科概念是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生物知识体系,对生物的学习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但是初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生物学,所以在学生理解和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决定了初中生物学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生物学科概念性理解对学生来说也并非易事,所以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生物学概念性理解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自然》教材中,有关生物学的内容占39%。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亦有大量课文涉及生物学知识。中师学生学习生物学必须紧密联系小学实际,以适应小学教学的需要。但由于现行生物课本存在着师范性体现不够的缺点,教材内容与小学需要严重脱节,无法体现中师生物课程的重要性,更不利于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历届学生均强烈反映,中师生物的许多内容和实验几乎是中学内容的重复,这就更加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不断地进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本人根据高、初中《生物》教材的不同特点,高、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学法指导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引导学习教学法1、简介“引导学习教学法”是以课堂学习“索引题”为学习线索,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达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开发智力的目的。它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课堂的主体效应,包括启动、读练、矫正、小结四个基本环节。以下是流程图:2、应用“减数分裂”一节是高二《生物》第三章“生殖和发育”的重点、难点,又是遗传学三…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自然》教材中,有关生物学的内容占39%。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亦有大量课文涉及生物学知识。中师学生学习生物学必须紧密联系小学实际,以适应小学教学的需要。但由于现行生物课本存在着师范性体现不够的缺点,教材内容与小学需要严重脱节,无法体现中师生物课程的重要性,更不利于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历届学生均强烈反映,中师生物的许多内容和实验几乎是中学内容的重复,这就更加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不断地进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将生物课程理念实施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15.
正《生物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社会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力求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真正学好生物知识,领会生物科学的奥妙与真谛。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谈点初浅的认识,以求共同研究和商榷。一、挖掘生物教学的心理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生物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从学习生物目标的确定,发现生物学的知识,应用生物学知识,提高生物学学习的元认知能力等方面来训练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生物学的学习模型。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生物知识,理解应用生物知识。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生物学,从而获得学习生物学的技能呢?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科教学的中心位置就是生物概念教学,它解释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对生物现象进行理解。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说,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生物学的基础概念知识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对于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重点概念,初中生物教师要进行确切讲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处处都有生物学知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实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生物高效教学课堂的目的。教师要重视生活实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不断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尹泉 《生物学教学》2002,27(10):29-29
1 教学设计依据依据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及科学课程标准 ,现代生物学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显著区别在于 ,现代教学应突出强调“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意识 ,并在此基础上 ,多为学生营造一些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境 ,让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与价值等诸方面的发展。2 教学内容处理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册下 ,1 995年第二版 )给出的课题名称是第六章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标题以陈述句的形式将知识的结论直接交给学生 ,显然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生物学教学宜以“探究…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倡导的课程理念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应用意识,其途径是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利用生物实验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应用生物学的兴趣;利用研究性学习提高生物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