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炒鱿鱼面谈官"--日本时下最火、最招人恨的职位.有人说:"读<杜拉拉升职记>不一定升职,不看<炒鱿鱼面谈官>可能被炒."这话倒也不为过.书中提点的职场警示着实发人深省. 一、谁是企业最想裁掉的人?而对裁员,人人自危,表象或为垂头丧气,或为暴跳如雷.被裁者常常迁怒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或前柴做说客的"炒鱿鱼面谈官".然而却很少有人反思,造成被裁结局的,是自己数年职场生涯的林林总总.  相似文献   

2.
正职场只是生活的一部份,并非全部;职场重视成败,但人生并无输赢;入职的目的,是希望在合适的地方施展才能、丰富人生。本栏目带你认清职场,开始走向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之路。走出校园,虽然看了几遍《杜拉拉升职记》,也许还偷偷看了一些《厚黑学》,真入了职场,才发现自己的"道行"是如此清浅。面对风霜剑雨,虽无招架之功,但"事缓自圆",耐心与坚持,是职场新手最需要的两项本领。  相似文献   

3.
阿甘、许三多、李云龙……这些著名的人物做人做事好像都显得有些"傻",但他们取得的成就却又那么杰出,这是为什么呢?在公司和企业里,老板对员工的最根本要求是什么?如何能在职场中迅速脱颖而出?为什么有些人似乎不聪明,却升职很快……有人说成功靠能力,有人说成功靠的是机会,也有人说靠的是职场技巧和智慧……这些都有道理,但又都不是根本和全部。阅读这本书,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如果以《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准,在1980年到1989年之间出生的人约为2.04亿,就意味着我国约有2亿人口已经涌入或者正在涌入社会,成为新一轮的职场生力军,这支浩荡大军被统称为"80后"。徐静蕾说,"80后"已从底层开始往上混了。事实上,17岁到26岁的他们已经开始或准备开始在职场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平凡或是伟大、顺利或是坎坷、快乐或是痛苦,  相似文献   

5.
上任、换岗、跳槽、升职、加薪……职场里的这些事,让人欢喜让人忧。于是有人说职场不仅有明面儿上的规则,还有看不到摸不着的许多规则,要想不被淘汰就得学会遵守这些规则,然而困扰职场中人的还不止是规则,规则学会了还能有效的规避风险,而魔鬼定律则会让你躺着也中枪!下面来看看哪些定律会给你"下绊子"吧。顺便深思一下如何才能避免被定律牵着鼻子走!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下,中国经济体制开始转型并催生了都市白领消费文化,职场小说也随之应运而生,作为小说一支新秀绽放在当代文坛,一跃成为当下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小说《杜拉拉升职记》作为职场小说的代表也最为我们熟悉。该文从《杜拉拉升职记》小说的叙事模式入手,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职场小说。  相似文献   

7.
当下,80后、90后逐渐成为职场主力,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处世态度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中国雅虎,对41 5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青年职场观呈现新特点,51.5%的人认为理想职位不在高低,能找到合适的用武之地最重要,46.9%的人认为升职会加大工作压力,平衡工作和生活是人们的正常需求.  相似文献   

8.
杨玄章 《大学生》2015,(8):62-63
说起升职,可能相当一部分职业人都会眼前一亮。职位升迁会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职场平台的提升、个人资源的扩展、职业发展的推进……这些自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因此,很多人也格外在乎升职,各类职场书籍和互联网论坛上可以找出大把的升职经验。相信很多职场新人也在学校里或在家里听到过无数次这样的教育,要他们在工作单位努力上进,早日获得晋升。与此同时,升职也会带来更多的工作量、压力、责任和苦恼。有的新毕业大学生这样抱怨说:“升职之后,好痛苦。在努力争取了很久之后,在新的职位上,一切和大家说的以及我原来想象的不一样。”由此可见,升职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不轻松。在西方国家,相当一部分人已经选择不升职,不愿意承受升职后带来的种种压力。在日本,甚至产生了一个群体,叫“过得去一族”,他们也是不愿意为了职业耗费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宁可拒绝升职拒绝高薪。  相似文献   

9.
假如让你面对一群差不多大小的年轻人,你有没有办法准确区别他们各自的年代,说出他们哪些人是"80后",哪些人是"90后"。对此场景,有人已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就是你只需要闭上眼睛,听他们说话。一个劲地说着拐点、限购、降价、还贷的,三句话不离房子的,那肯定就是正被生活烧得焦灼不堪的"80后";而张口就是实习、招聘、面试、起薪等等一长串名词的,就一定是雄心勃勃的职场新鲜人"90后"。1990年出生,2008年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2011年和2012年大学毕业,这是第一批"90后"中大多数  相似文献   

10.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是指导会话分析的重要理论。文章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对职场畅销小说《杜拉拉升职记》中的职场会话策略进行了分析,归纳为以下策略:数字和例证策略、回避策略、转移话题策略、直截了当和"他山之石"策略、赞扬和同情策略等。  相似文献   

11.
戎洪兴 《职业技术》2005,(11):54-56
又是一季历经十年寒窗苦读的年轻学子们在职场粉墨登场,崭露头角的时节.职场如战场,在职场里闯荡,有人忙忙碌碌举步维艰,有人如履青云、直上青天.职场中大有学问,许多"职场新鲜人"踌躇满志却出师不利,原因就在于忽视了职场谋略,本文历数了80年代后一代职场新人常见的"七宗罪",请诸君对号入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似文献   

12.
赖晓云 《当代学生》2011,(21):30-31
有人说,"90后"的孩子是冲动、莽撞的代表,是脾气暴躁、三天两头和家人吵架的不定时炸弹;也有人说,"90后"的孩子有着超前的思维能力,能够置现实情况于不顾,尽情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还有人说,"90后"的孩子是公子哥、大小姐,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会做,也不用做,就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相似文献   

13.
职场中从来不缺乏故事,也不缺乏斗争。《杜拉拉升职记》描述杜拉拉在辛勤工作,升迁途中的种种细节事件、主人公对世界级公司政治斗争的感悟之外,也穿插了她的爱情经历,她的生活理念和处事哲学。《杜拉拉升职记》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职场次序,自己在职场中的不足与优势,也让我们更多、更逼真地看清和理解了我们的上司和老板们的许多作为,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更多的职场规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报道,"80后"是"垮掉的一代"——随着"80后"高校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很多人指责他们浮躁功利、过于自我、缺乏责任感、难以肩负重任……而"80后"大学生反击说,这是社会在妖魔化他们。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或是刚刚进入第一份工作的人来说,有多少人所熟悉的职场,是通过一部部影视作品来了解的,像是当时红极一时《杜拉拉升职记》、《沉浮》,甚至连《失恋33天》里我们都能看到职场的生活,而每一位女主角似乎都是凭着对于工作的一腔热情,由一个个笨手笨脚的小丫头,最后成长为职场的精英。于是乎,我们以为这就是合理的职业发展道路,至少我,一直认为,只要我像女主角一样,只要我认真工作,最终我将会成为一个职场白骨精。  相似文献   

16.
徐健 《江苏教育》2014,(8):38-39
<正>什么是职场人生的通行证? 有人说,美貌是通行证,所以不少人忙着整容。也有人说,礼仪是通行证,所以很多人注重入职交际训练。还有人说,技能是通行证,所以不少人苦练过硬的专业技能。更有人说,关系是通行证,所以很多人花钱找门路。甚至有人说,权钱是通行证,所以有"官二代""富二代"的"拼权""拼钱"等等。从多维的角度看,上述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都是构成职场人生通行证的"要素",但不是全部。只有卓越的综合素质,才是真正通向成功职场的  相似文献   

17.
王琼 《英语沙龙》2014,(1):54-55
走出校园,虽然看了几遍《杜拉拉升职记》,也许还偷偷看了一些《厚黑学》,真入了职场。才发现自己的“道行”是如此清浅。面对风霜剑雨,虽无招架之功,但“事缓自圆”,耐心与坚持,是职场新手最需要的两项本领。  相似文献   

18.
在最短的时间内升职、加薪,是每个职场中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实却是:这样的好运气总是落在别人头上,与自己无缘。其实,"好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如狂风一样摇摆不定,但是,只要你用心,一样可以找到开启它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热销,一方面是其大量的、直接的职场规则详解,使其被职场新手菜鸟奉为"职场圣经";另一方面,是它真实地表现了当今这个消费主义时代的人生困惑。小说能热销,实质上就在于,在一个人们的内心与外在的环境都充满危机的时代背景中,小说给予了读者一个人生梦想,又对梦想进行了解构,使意欲追求者和追求不得者都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一部名为《杜拉拉升职记》的小说在职场中风靡起来。2010年,当小说人物从纸上走到了银屏上。触角从书籍延伸到了影视,更为生动地刻画出了职场新人杜拉拉如何从菜鸟一步步走到部门经理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