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精神基因,对家庭成员具有良好的熏陶感染、浸润教化作用,熔铸成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要求,概述家风的历史传承、家风现状及重提家风的重要意义、新时代新的家风体系的构建,相信通过良好家风的约束和规范,定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美好道德情操和处事行为,让个体在新时代家风体系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耕读传家"观念是在中国农耕社会的形成中进行发展,再逐渐衰落,整个过程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于家庭或者家族品行教育的期盼,同时对"诗书礼仪"的追求也是自古以来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列举古今人物,述说各家风采,回味国之家风。  相似文献   

3.
宋代巴蜀学术家族数量众多,且兼具政治家族的特性。这些家族名儒辈出,社会影响力大,它们除具有各自的特点外,还有祖上迁蜀、数世而兴,诗书兴族、忠孝传家,母教养德、父教立行,起于科举、衰于乱世等四大共同特点,普遍形成了诗书兴族、耕读及忠孝传家的传统。分析、考察这些家族的发展轨迹和治乱兴衰对于当今文化传承、家风弘扬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见《湖海阁藏帖》中叶声闻《白湖竹枝词三十首》手稿刻帖,从书法和诗歌两种艺术形式,探讨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利于丰富、充实浙东文化研究,了解中国传统家族诗书传家的家风。  相似文献   

5.
<正>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伯庐的《朱子家训》、曾国藩的《曾子家训》是我国的家风建设名著。毛主席之孙毛新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低调做人、清廉是毛家的家风";周总理曾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齐心在回忆录《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的55年》中写道:"习仲勋同志特别重视从严教子,两个儿子从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勤俭节约成了习家家风。"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好的家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96):9-10
父母身修则家之本立,家风乃正,家风正则启蒙教育有持久的定力。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7.
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也是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家教楹联投射出了一个家族的治家之本,是能让人时刻受到熏陶的人生格言,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教育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范老师认为,楹联是传统美德化为文字的一种体现形式,赏析和撰写楹联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范老师坚信忠厚是传家之本,诗书是继世之道,薄钱财而重德才,才能让家族世代兴旺,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8.
我的读书史     
萧乾 《快乐阅读》2012,(17):5-6
小时上学走过朱门,经常看到上面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有的是逢年贴出来,更多的是红底黑字漆上去的。所以我从小就认定"诗书"是高尚的。人不读书,就没出息。大概我母亲当年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她宁可出去  相似文献   

9.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首先就提到了家庭教育,强调了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提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建构亲职教育模式,实现家园科学共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孝为伦理之本、行为规范之首,在中国伦理中居于首德和始德地位。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孝道不只是家庭伦理规范,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以孝德理论与实践为圆心向外扩展,探寻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加强孝文化的理论宣传和实践养成,对丰富以德治国的内涵,促进代际沟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建玉 《学周刊C版》2019,(8):180-180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1]。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礼仪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社会性领域的不断发展是奠定其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的社会学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2]。  相似文献   

12.
正大年初一,央视记者走上街头问市民:家风是什么?有"富二代"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还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看到这儿,8岁的儿子突然问我:"爸爸,咱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呀?"儿子的问话,让我陷入深思。是啊,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呢?我在脑海里极力搜索着,不禁想起了家  相似文献   

13.
犹太民族非常热爱学习,也非常爱书。他们深信:"金钱和财物会被抢走,但头脑中的知识是抢不走的。"中国人也爱书,推崇"诗书传家""书香门第"。中国有许多藏书家,也有许多著名的藏书楼,因为书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琅琊颜氏在家族发展中形成了独有家风,不但严谨、方正,且蕴含有浓浓的文化意蕴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其具体表现在以儒学传家、"世以儒雅为业"、忠孝立门、书法传名和不附权贵、正直守道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据说我祖家大门的一副对子是请雕工刻的,长年挂着,一到腊月底,卸下来朱漆雕版墨漆字,重髹一遍,焕然如新。联语是这么两句:"诗书继世,忠厚传家"。迁了新居,便成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有时下联也写作"大地回春"。  相似文献   

16.
据说我祖家大门的一副对子是请雕工刻的,长年挂着,一到腊月底,卸下来朱漆雕版墨漆字,重髹一遍,焕然如新.联语是这么两句:"诗书继世,忠厚传家."迁了新居,便成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有时下联也写作"大地回春".  相似文献   

17.
人无德不立,德不教无以上道.德育这个"关系孩子一生,关系国家前途"的话题在今天更加显得沉重."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国自古就把"教养"划归到家庭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勤俭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这副对联至少流传了上千年,足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勤于劳作,俭于消费,日子方长久;勤于读书,明事理,深思熟虑,定有大作为。在带领儿女和亲友子女成长过程中,我一直秉承这一理念,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现在家有儿女初长成。  相似文献   

19.
<正>课外阅读是儿童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在学校里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要发挥社会和家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家长,更应该在孩子阅读方面加大投资和指导力度。我们要给孩子创建一个优良的读书场所,让他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正能量,让阅读伴随孩子健康而茁壮地成长。"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作为儿童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继承和发展"传家、济世"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9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要到400万字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级媒体,都在开始升温关注家风家教问题,"幸福"、"梦想"、"家风"、"成长"成了时下的关键词,更多思考的,也许应该是这样的问题:怎样把传统的家风、家教、家文化建设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家与国,家与社会,到底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家风之正,推动党风、政风和民风之正?我们的企业、学校、社区……是否可以从"家风"、"家文化"为切入点,引领企业职工、城乡市民百姓、大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在追寻"中国梦-我的梦"中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与祖国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本期推出的人物,曾经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他不在教育界工作,却讲了近四十年课。他从"家"这个最小的社会细胞出发,把"家文化与幸福人生智慧","放大"到学校、企业和社会,政府机关干部,在读懂人生"四部书"中,实现人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个普通的人生放出智慧的光彩来。他用一生的奋斗传播着先进文化,诠释着生命意义,被誉为平民教育专家。在他过去的四十年中,所倡导的"家道文化与幸福人生"智慧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家风、家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