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橐驼是唐代的一个小人物,以种树为业。凡树木,经过他的手,无论是种植还是移栽,没有不活的,不仅长得枝繁叶茂,所结的果实也丰硕,而且比别的树结得早。为此,柳宗元为他立传《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给人的启示不小,有人将他的绝技"移之官理",作者将它移之语文教学法之中。  相似文献   

2.
记得文言文《种树郭橐驼传》中曾说道:“橐驼所种,或移植之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没有什么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而不过多地妨害它罢了。但是,有一些人种树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对此,我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讲,有一个叫郭橐驼的懒汉,特别善于种树。他种的树没有不活的,不仅早结果,而且果子又大又多。其他种树人虽然暗地观察、仿效,却怎么也比不上他种的树。有人问郭橐驼其中的奥秘。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奥秘使树木长得茂盛,只不过顺应树木的天性罢了。"他在移栽树木时,将树根舒展,带着旧土培平、捣结实,这样做完以后,就不再管它,使得树木的天性得以保全。有些人植树则不然,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刚走开又回来看。更有甚者,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是否成活,摇晃树干来看是否栽结实了。虽说是爱树,实际是  相似文献   

4.
<正>【专题解释】精读《种树郭橐驼传》,联读《灵丘丈人》,分析"种树之道"、"养蜂之术"和"为官之理",理解无为而治、勤勉有为和尊重规律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古老的吏治智慧。【预习任务】1.精读《种树郭橐驼传》,疏通文言字词,扫清阅读障碍,熟悉文章内容。2.提供参考译文,联读《灵丘丈人》,了解文本内容。3.设计表格,梳理郭橐驼、他植者与官吏,  相似文献   

5.
郭橐驼何许人也,是柳宗元《郭橐驼传》中的主人翁。他以种树为业,所种之树,树木硕茂,果实早而大,别人偷偷观察、效仿,都比不上他。有人问他种得好的原因,郭橐驼说:只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充分发展罢了。而其他种树者,往往不能顺天致性。一种人粗率马虎,栽种时树根密曲而换了新土;在培土时不是太多就是不够。另一种人对树爱得太深,担心得过多,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又返回去再看看,甚至用指甲抓破树皮来验证它的死活,摇晃树根来看培土是松还是实,结果树木的本性便一天天地丧失了。这样虽说是爱护它,其实是伤害它;…  相似文献   

6.
古时候有一位种树能手郭橐驼。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也是,那山野之地,那悬崖之隙都能长出茂盛之树,不正是顺应了树木的自然天性吗?打好根基,顺其自然,还愁树不高大茂密吗?看看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执教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文章讲述了一位种树能手的故事。种书寸能手郭橐驼种的树“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当时长安权贵和卖果者争相购买:有人问其缘由,郭橐驼则曰:“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促使其本性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正是他植树高人一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守护天性     
<正>一天性,就是自然赋予的品质或特性。唐代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了种树的诀窍: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天",即为树木生长的基本环境和规律;"性",乃为树木的本性。其意思是说,种树要顺从树木生长的规律,让树木彰显自己的本性。种树和育人的道理其实是相融相通的。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以为,让儿童像儿童的样子,教育就得要有"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思想与智慧,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引导  相似文献   

9.
康军 《河南教育》2007,(4):36-36
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文章说"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相似文献   

10.
李慧琴 《班主任》2004,(5):19-20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种树郭橐驼传>,说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京城富豪人家和以种树卖果为营生的人都争相雇用他.他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活的,不仅早结果,而且果子又大又多.其他种树人虽然暗地观察、仿效,却怎么也比不上他种的树.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言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告诉我们一个高明的种树人,不一定是杰作频出的园艺师.因为他懂得——生命会在自己的大剪刀下失去原本意义。郭橐驼种树之所以能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其原因在于他能顺应树木的自然本性.遵循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诗人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的道理。同样,学生是树.教育可以借鉴种树的经验——“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相似文献   

12.
朱正忠 《文教资料》2005,(3):101-102
唐代杰出文学大师柳宗元写过一篇立意深刻、构思巧妙、发人深省的传记散文《种树郭橐驼传》,文中写以种树为职业的郭橐驼“所种树,或迁徒,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可见其深谙植树之道。“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既然别人种树都不如他,看又看不出名堂,学又学不好,只好  相似文献   

13.
周凤林 《上海教育》2010,(21):53-54
唐代柳宗元著有一篇寓言《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技艺精湛。有人向他请教,他回答说:“我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得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习性成长罢了。”  相似文献   

14.
<正>唐代柳宗元有一篇《种树郭橐驼传》,讲述了一个叫郭橐驼的人很会种树,他种植的树长势都非常好,而且结果甚多。其他人无论怎么模仿,都没有一个学得像的。于是有人问他秘诀,他回答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这个道理放在教学上也一样行得通,只有顺应学生的天性,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去教育学生,学生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上,只有  相似文献   

15.
唐朝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里描写了一个十分成功的职业种树者,其人所种之树“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问其秘诀,倒也平常,“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只不过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而已。每读此文,便若有所思:“顺木之天”,这简单的四个字其实不正道尽了教育的全部真谛吗?  相似文献   

16.
唐朝都城长安市郊的丰乐乡,有一位农民,姓郭,身患严重的驼背病,乡里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橐(tuó)驼”,也就是“骆驼”。从此他也自称郭橐驼了。郭橐驼以种树为业,技术高超,远近闻名。他亲手栽种的果树,棵棵枝繁叶茂,果子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的人,都暗地里模仿他,可都不如他栽种的树长得那样好,于是很多人都虚心向他求教。郭橐驼说:“我并没有什么‘绝招儿’。我只不过是能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天性罢了。树木的天性是喜欢根要舒展,因此,栽种时培土要平坦,要填用旧土,填平后要压实。树这样栽好了以后,我们就不要再摸它、摇它,让树木按照自己生长的天性去生长就是了。”  相似文献   

17.
《种树郭橐驼传》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他顺应树木的天性进行栽培、移植,结果收获丰盛的果实。其他种树人背离了树木的生长本性,使得树木不能够充分生长,导致成活率较低。郭橐驼采用的“保全树木的天性”的种树方法,同样适用于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像我们皮肤上轻微的划伤一样,无须治疗,自会痊愈。班主任要学会做一个“懒惰”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通过给郭橐驼立传,借郭橐驼之口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最后“得养人术”。若以其道,移之教理,得育人之术,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19.
李金龙 《阅读与鉴赏》2009,(5):33-33,32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传记散文。它通过对种树人郭橐驼既善种树又善管树的“养树术”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制漆性”(即尊重树木的生长规律)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即官吏治理民政)也必须“顺性”,不能“好烦其令”的道理。反映了作者希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使百姓能各务其业不受烦扰的改革愿望。  相似文献   

20.
树人若树木     
郭橐驼,因背驼而得名橐驼.家住长安城西边,种树高手,名气很大,很受追捧.他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高大茂盛,结果早而多.世人效仿,"莫能如也". 有人问他种树秘诀,他答: "我并无特殊能耐,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长罢了.培土均匀结实,种好后就走,不妨害树按照自己的本性健康成长.而其他种树人,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