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  相似文献   

2.
李婷 《上海教育》2008,(21):63-63
在教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后,我要求学生写一则小练笔,题为“哈尔威船长,我想对你说”。次日批阅作业时,竟发现这样一段话:“哈尔威船长,你真傻!如果我是你,就不会舍己为人,我要保住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船长》是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改编的。小说中“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遭遇撞船之险时,挺身而出,果断指挥,使船上的乘客全部脱险,自己却与轮船一起沉人了大海。小说塑造了一个忠于职守、处变不惊、恪守做人之道的船长形象,昭示了人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如何选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教苏教版七年级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同学们对文中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后的危机时刻表现出镇定自若、公而忘私的精神,无不表示敬服,但对于哈尔威船长最终的选择——与“诺曼底”号同沉大海的做法,却有颇多疑义。首先,活着的英雄还是不是英雄?根据小说来看,海难来  相似文献   

5.
《船长》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课文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刻,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舰桥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诺曼底”号遇难记》叙述了诺曼底号在大雾弥漫的海上航行时遭遇撞击,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果断组织船员和乘客有序逃生,而自己却随船沉入深渊壮烈牺牲的故事。它歌颂了面临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哈威尔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沉着机智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一、对《船长》中哈尔威人物形象的误读:将"人"神化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船长》一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后,"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积极组织自救,在成功组织其他60人逃生后,自己以身殉职的事迹。近期,笔者观摩了《船长》一课的公开教学,对于执教教师对哈尔威人物形象的分析,持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教材解析: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通过朗读课文和咀嚼文字,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认真体会、感悟船长的风采和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船长》一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我执教《船长》一课时,紧扣哈尔威船长所下达的命令,着力引导学生品味人物的语言,感悟船长的内在精神品质,使学生心目中的哈尔威船长的形象逐渐丰满高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2009,(6):4-8
栏目编辑 吴晓燕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上有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它取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课文记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邮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而即将沉没时,沉着冷静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自己却在完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选择了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张晓华 《师道》2011,(4):29-30
《船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正常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航线上的"诺曼底"号轮船突遭"玛丽"号轮船撞击而遇难,在这面临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冷静果断让船上60名乘客和船员脱离险境。课文中体现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的语句有多处,每一处读来都让人心潮澎湃,感动于船长"伟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8,(5)
一、教学内容及背景《船长》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赞颂了哈尔威船长  相似文献   

13.
黄世言 《上海教育》2008,(13):50-51
我曾听过一堂公开课,课题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这是一个以死捍卫自己职责的船长,是一个称职的船长……”教师沉浸在自己的讲解中。“老师,我认为哈尔威船长不是一个称职的船长。”教师停下自己的课,问学生为什么,学生说:“因为文中第12节中说‘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船上为什么不弄防漏隔墙?  相似文献   

14.
【阅读导引】英伦海峡最漂亮的邮船之一“诺曼底”号被撞了个大窟窿,即将沉没。人群一片混乱,在这严峻关头,船长哈尔威沉着果敢、镇定自若,以他船长的威严控制住了局面,使救援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最终,船上的60人全部安全获救,而哈尔威船长却“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与轮船同沉海底。阅读时要注意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气质的。  相似文献   

15.
教材解读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  相似文献   

16.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六百  相似文献   

17.
《船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根据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改编而成。作品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了他临危不惧、沉着果敢、忠于职守、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昭示了人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如何选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有位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刚讲完课文,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令人始料不及的问题。课文中有一部分是哈尔威船长与  相似文献   

19.
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船长》一文叙述的是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撞击后即将沉没之际,以自己的果敢、勇气拯救了全船人的生命,自己则以身殉职的故事。文中大量运用人物语言揭示人物品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教学本文时往往抓住哈尔威船长所说的话整合教学内容,以反复朗读、揣摩人物语言来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却忽视了语言最基本的呈现形式。《船长》一文中的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片段:在了解作者、自读和范读中,学生整体感知了文本,接着师生重点研读哈尔威船长发出的三道命令,体会他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