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审美体验.”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事物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而音乐是被世人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的定位是:“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新理念的提出突出并强化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2.
连续 《天中学刊》2013,28(1):107-110
把文学与音乐看做一种历时性的叙事过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种艺术形式间的异同.文学与音乐的艺术表达都离不开情感,因此文学叙事与音乐叙事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存在,那就是借助情感体现人类最本源的意志.只是因为文学叙事受理性思维支配,而音乐叙事被感性思维管辖,在表现形式上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音乐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音符的音响效果来表现它的抒情性和想象性.音乐作为审美对象,自身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感性形式和特殊的情感意蕴.这是艺术本质的个别标志,即艺术自身的审美特征.从理论抽象的角度看,情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或社会需要的主观心理反应,它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由主观体验所表现的主观态度反映了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因此情感是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种表现方式.音乐艺术本身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它自身不能表现情感而只有情感的特征,而只有通过人来表现这种情感的特征.人在认识改造和掌握客观存在中的音乐以后,通过对客观现实的体验和感受来表现一种情感.从情感的表现上来看,音乐艺术是属于声音表现,而声音表现是最富于人的情感表现的方式之一,它  相似文献   

4.
论艺术语言是一种情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交际时反映客观世界和心理行为的载体。语言的选择使用表现了人类交际的目的性、语言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反映了发话主体的言语行为和心理行为,即理性行为和情感行为。科学语言是发话主体的理性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属于发话主体的审美行为。它表现为一种情象,即意象方式。它反映情感时的核心是借助于情感因素的互渗的表象,这表现了艺术语言的情感的运思过程和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  相似文献   

5.
音乐与数学     
你可知道音乐与数学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也许你会说,音乐那么感性,被看成艺术的皇冠,数学又那么理性,被称作科学的皇后,这两个“极端”怎么会走到一起呢? 音乐在大多数情况下所使用的声音,不同于生活中的其它声音.乐音和谐、悦耳、动听,由  相似文献   

6.
吴敏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4):107-109
优美与崇高美都是美的一种形式。优美是着重于美的形式,着重于培养人们对美的感性的认识,陶养人的性情和艺术情感。而崇高美着重于艺术的理性认识与评判,在崇高的情感活动中获得理性精神与道德精神的升华,使人从感性艺术情感走向理性的艺术情感。从低俗走向高雅。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它通过人们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除却其本身特有的乐音和乐音组织形式含有净化人们心灵的因素外,其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于接受主体的感性体验和最终的理性参与。一、音乐道德教育功能溯源所谓音乐的道德教育功能,即乐音及构成音乐的形式对人们之间或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和人的善恶观念、情感、意向、信念的教化功效。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首先把音乐与道德联系在一起,认为靡靡之乐是“亡国之音”,不能听,“清微”、“清用”,德薄之人不能听。说音乐是通过各地风谣的交流传播德行的,…  相似文献   

8.
于丽娟 《成才之路》2013,(15):20-20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审美体验。"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事物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而音乐是被世人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是听众在欣赏音乐时产生的心理活动,是人们感知、体验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从音乐欣赏心理的角度分析,音乐欣赏包括情感需要,诗意追求以及认知这三种心理要素。音乐欣赏是经过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并进行分析的心理过程。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听众结合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相似文献   

11.
贾晖 《辅导员》2011,(3):82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乐是最容易被人们理解、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合唱作为声乐的一种形式,是中小学音乐课内与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是一项高度审美的艺术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从而达到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产生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寓意于象,二是以象寓意,三是意象相融。寓意于象的意思是,感性注入理性,先有情感,而后通过脑对物象的处理,从而形成意象。以象寓意的意思是,理性注入感性,先有物象,而后内心产生情感,以达到共鸣,而成意象。而意象相融则是刹那间意与象的共鸣。一、意象的作用首先,是修饰作用。修饰文章,使人看着赏心悦目。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作用,如果因为修饰文章而写文,与那  相似文献   

13.
<正>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一、对音乐作品感性的直接体验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  相似文献   

14.
马敬雄 《新教师》2019,(6):62-6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是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可以说,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感觉,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一样。培养数感,现在已成为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主题。当然,数感并不是为了学习数学而被定义出来的概念,它本身就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将人类的思维分成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数感就是基于充分的理性经验和思考,而得到的一种感性直觉,它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汇合点。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声乐是一门既简单又复杂的音乐表演艺术,是人们通过歌唱中的情感来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方法。情感是声乐艺术的伟大法则,没有情感的歌唱就不是艺术,只有当声音和情感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之为艺术。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理性和感性两种。理性包括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感性包括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只有感性和理性和谐发展,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从中学学科的设置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多倾向于感性,而数学、物理、化学等则更多地体现出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把所有在人类心灵中占据地位的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提供给我们的感性和情感,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徐丹 《文教资料》2013,(18):63-65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涉及了两个音乐本体的概念:音乐感性本体及音乐理性本体。他认为,音乐并不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风尚,音乐本体不是情感,而是与时代政治和人们情感无关的声音的"自然之和"。可将"自然之和"的特性贯穿于《声无哀乐论》的育人功能之中,使音乐成为"人性"的音乐和"我"的音乐,从而秉承"自然之和",完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19.
王莹 《成才之路》2009,(11):70-70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情感左右声音的变化,声音又是情感的体现,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这三要素中,声音是构成音乐的物质基础,时间是音乐在空间呈现的载体,情感是音乐表述的核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过程。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