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2.
以下四种因素的合力使鲁迅成为现代讽刺文学大师:独特的人生阅历所形成的婉而多讽的讽刺语调;狼虎成群的年代所提供的各式各样的讽刺对象;“历史中间物”的自我定位所建构的讽刺创作的最佳态势;对《儒林外史》、果戈理、契诃夫等作家作品的学习借鉴所掌握的高超的讽刺技巧。  相似文献   

3.
早在"讽刺之书"《儒林外史》出现之前,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里已有不少堪称精品的讽刺短篇。在这些小说中,蒲松龄采取了既不同于西方讽刺小说的笔法,又异于中国其他讽刺小说的艺术手法,即把中国古代的俳优讲说滑稽故事、讽刺喜剧、笑话以及相声艺术诸种手法掺合进小说,因而形成蒲松龄式的独特讽刺风格。《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什,都可以当作一幕幕讽刺喜剧来读。  相似文献   

4.
运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对18世纪讽刺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第一卷"小人国游记"的讽刺艺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小事招致大的反应"、"游戏技艺类比政治权术"和"轻罪判成死罪"的讽刺手法,阐释了作品对当时英国的宗教、党派、战争、政治和法律等方面所进行的讽刺性影射与批评.  相似文献   

5.
讽刺是《围城》的主要艺术特点。本文试图从讽刺的范围、力度、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来探讨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从讽刺的范围看,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讽刺的力度看,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从讽刺的手法看,灵活多样,主要运用了比喻、心理刻画、漫画法、戏谑法等;从讽刺的艺术效果看,入木三分、切中肯綮,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王世立 《华章》2007,6(9):184-184
作为明清小说名作的代表,《镜花缘》除了具有生动离奇的故事情节,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之外,其艺术价值还表现在小说的讽刺艺术上.和古典讽刺小说巨著《儒林外史》相比,《镜花缘》的讽刺技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戚而多谐;婉而多讽;寄寓讽刺和现实性讽刺相结合.其中,寄寓性讽刺和现实性讽刺相结合是《镜花缘》的独创.  相似文献   

7.
被鲁迅赞之为"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足称讽刺之书"的我国著名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清之际的社会风俗画。作品"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显示了作品讽刺的独特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范进、周进终生向隅科举的荣辱经历、为两根灯草而死不瞑目的守财奴严大育、自诩算命"无不神验"的江湖术士陈和甫等典型人物及典型细节的分析,对《儒林外史》精炼、夸张、含蓄、婉曲、意蕴深隐的讽刺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鲁迅认为"讽刺"就是"真实",是"事实如此",这种"真实论"的讽刺观与鲁迅对于中国现实的认识与体验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基于对现实中的虚伪之憎恶与滑稽感受,鲁迅才会将"讽刺"理解为"写实",理解为对于最普遍最平淡的"实情"的揭露与描写,而这种揭露与描写既是他与掌控着社会话语霸权的邪恶力量进行斗争的策略,更属于他对于中国国民性的批判与改造工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对讽刺与民间文化的关系作了历史和系统的研究,"形象性否定"成为他讽刺观的核心,把握这一点就能揭示他是怎样实现对前人的讽刺理论突破的,并能把握巴赫金讽刺观与狂欢、对话理论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品讽刺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一、同十九世纪欧美和我国晚清时期作品相比、阐明鲁迅作品的讽刺艺术内容,讽刺的目的、意义和讽刺的对象。二、鲁迅作品讽刺分三类:(1)嬉笑式:(2)怒骂式;(3)白描式.  相似文献   

11.
欧·亨利作品中的讽刺艺术是其最为著名的写作特点之一,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设计,往往能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讽刺效果。而在《女巫的面包》中,作者不仅使用了惯用的讽刺手法,还使用了极具特点的"另类"讽刺,本文就这一主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讽刺是《围城》的一大特色。在小说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人物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讽刺,从而形成了一种"直斥"的讽刺风格。  相似文献   

13.
《辞源》释“怨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书·礼乐志》所言《诗经》"怨利之诗",此"刺"字非个语"讽刺"之意,当依《毛传》《瞻印》释为"责"。验证《诗经》"怨刺"一类诗.其内容绝没有嘲讽朝政之意,而只是黄其想咎,欧其改过,重振朝纲;检索先秦两汉文献中所允之"刺"字,皆没有含"嘲讽"意味的义项;考查"讽刺"一词的由来及其意义演变,个语"讽刺"之意是"刺"字的后起义项,大约始于唐宋间。  相似文献   

14.
张天翼的小说富有鲜明的讽刺色彩,他将讽刺的锋芒指向社会、人生,着重刻画了三种庸俗的丑态。辛辣的讽刺贯穿其作品的始终,他的讽刺之作,在现代讽刺文坛上具有特殊地位。幽默、诙谐、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张天翼讽刺小说的语言特色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5.
讽刺喜剧中究竟应该如何运用“讽刺”? 笔者认为莫里哀喜剧堪称讽刺喜剧创作可资借鉴的一面镜子和某种范本。本文从将讽刺崇奉为喜剧创作之核心原则、以讽刺作为喜剧创作赖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讽刺在内涵底蕴上富有的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就此问题展开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以苏教版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从故事情节、人物、中心主题思想入手,漫谈欧·亨利小说的讽刺艺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欧·亨利式结尾"的运用和讽刺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真正代表二十世纪讽刺文学最高成就的是钱钟书。其小说《围城》以讽刺幽默的笔调,形象地勾勒出纷繁复杂的知识界众生相,这部小说的突出成就是讽刺。本文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修辞艺术等方面,对作品的讽刺幽默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出类拔萃的巨制之一,是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本文对其讽刺艺术做了部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冷静地描写,含蓄地讽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第一部称得起讽刺小说的文学作品。它的文学价值,全是来源于作者卓绝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20.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同时也以讽刺高手而称,而讽刺手法奇诡高超,他经常使用的讽刺手法有三种。一是对比式讽刺,即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露讽刺对象虚假丑恶的本质;二是突转式讽刺,即先述假相,以褒语紧裹贬意,最后才突然掉转笔锋,撕破假相,令人回味无穷;三是夸张式讽刺,即通过双重透视,将讽刺对象置于放大镜和哈哈镜之下,使其丑态和劣性无处藏匿,此外,从内容上看,拜伦始终将讽刺矛头指向当时英国和欧洲的上流社会,特别是专制暴君,反动政客和无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