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银东 《生物学教学》2002,27(11):26-26
水是生命之源 ,生物离不开水。生物需要水 ,归根到底是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需要水。植物细胞能够吸水 ,也能够失水 ,这个现象大家都知道 ,可谁又能看到这种现象 ?植物细胞吸水还是失水 ,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 ,细胞就吸水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 ,细胞就失水。植物细胞果真能吸水 ,也能失水吗 ?学生常常半信半疑。为了彻底消除学生的疑惑 ,我应用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连通器的原理等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 ,该实验现象明显 ,液面下降快 ((8mm/分钟 )让…  相似文献   

2.
郭晓明 《考试周刊》2015,(9):152-153
文章以说课形式为载体,深入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内容,在了解渗透作用的基础上,类比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掌握探究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生物科学素养,将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认知目标: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物第一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三节中关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是这样的:“用两个烧杯(甲内装有清水,乙内装有盐水),各放入一块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看一看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想一想,萝卜条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时候,可以看到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软缩了,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了。进而指出“这个实验表明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笔者认为这个实验并没有由于细胞吸水或失水后,杯内的水量增加或减少的直观现象。对于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这一结论是从萝卜条的形状变化…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生长需要水.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是初中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经典实验之一.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样阐述的: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有的学生甚至像背绕口令一样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掌握其中奥妙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物》第一册中,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是为了说明如下结论: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大小。当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按书上的实验操作.学生很难得出上述结论。为此,我将实验操作改进如下,效果很好。1实验准备上课前3小时,把一个边缘完好的萝卜纵切成三块,把边倒的一块八放入盛情水的烧坏中;将中间那块再平均纵切成两块B和C,把B放在表面血中,洒上一些盐,…  相似文献   

7.
朱雷 《生物学教学》2006,31(4):40-40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在初中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都是一个经典性实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样阐述的: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在这个知识点上,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经常出现一些模糊的认识:一是对“浓度”的含义分辨不清;二是对“浓度差”分辨不清。因此,在做题时发生错误。我认为要改正这些错误,应做好如下分析、认识。  相似文献   

8.
生物实验探究与创新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所列出的实验都属于验证性的。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下面通过初中生物教材中“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实验”对此做一探讨。1 挖掘实验探究点 ,克服思维定势“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 ,细胞就吸水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 ,细胞就失水。教材在讲述这一原理时 ,是从以下演示实验引入的 :用 2个烧杯 ,甲杯装清水 ,乙杯装盐水 ,各放…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该实验当作验证性实验来处理。而笔者设想让学生在两课时(90min)的社团活动时间中进行一次真正的探究,实验材料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的,各种试剂是由教师准备的。学生可以探究不同材料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也可以探究不同试剂对同一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在教材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基础上,课后从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中选出四个可在课堂上实施的问题,进行分组实验、课堂再探究,学生经过观察现象、对现象的解释与讨论,加深了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的理解,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探究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渗透现象"实验,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条件;利用类比推理法帮助学生构建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通过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渗透作用”概念为核心,引出“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两个教学基本点.通过渐进式的问题引导,结合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分析突破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53-55
<正>1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包括"渗透作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3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学习前两部分。教材以物质的跨膜运输为主题,将水的跨膜运输作为一个实例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初步认识膜的选择透过性。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做过植物(萝卜条)吸水失水的相关实验,上一章也学习过制备动物细胞膜的原理就是吸水涨破,且对扩散现象已有了认识。但本节内容需要  相似文献   

14.
对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探究实验,新教材提供紫色的洋葱作为实验材料。洋葱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大液泡,不需染色即可直接观察到由于细胞吸水或失水而引起的液泡体积大小的变化。由于洋葱实际上只有外表皮呈现出紫色,对于中学生来说,难以取到只有单层细胞的观察材料。因为许多学生撕取的洋葱表皮厚薄不均、细胞重叠,只有少  相似文献   

15.
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例,就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其机理与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植物细胞中水分进出的方式,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它不但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渗透作用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1)半透膜;(2)浓度差。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即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新鲜的萝卜放在浓盐水中逐渐变软B.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的扩散C.干种子泡在水中膨胀D.面粉吸水解析B选项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半透膜。C选项干种子没有大液泡,不能形成半透膜,通过吸胀作用吸水。D面粉没有半透膜,也不能发生渗透现象。答案A2.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1)实验材料: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成熟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葱”动态演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葱"作材料对经典演示实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进行了改进,学生可以动态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生物课本第一册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知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并与生活中有关的实例相联系,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因此实验的成功与否,现象的明显程度,直接影响着细胞既能吸水,又可失水,并将受周围液体浓度的制约这一观念的形成。在这一知识的教学中,笔者以为,课本给出的实验方法,现象不够明显,反映不出周围液体的多少变化,学生难以建立细胞是否吸入或放出水的认识;而参考书中这一实验的方法,效果明显,并能看到液面升降的变化,但实验材料用品的选用不够简便,而且…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随处可见、随手可取,用于小实验经济实惠。 下面就介绍几个利用马铃薯作材料的小实验。a.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初中生物教材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演示实验,可用马铃薯代替萝卜。将马铃薯切成条状,分别放入装有清水和盐水的甲、乙两杯中,静置20~30min,取出薯条,可看到清水中的薯条因吸水更加硬挺,而盐水中的薯条因失水变得非常柔软,呈弯曲状,效果十分明显。b.测定酶活性。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过氧化氢酶,可用纸片上浮法测定其活性。方法1:取马铃薯块2g,切碎后放入研钵,先定量加少量蒸馏水,磨碎后再加蒸馏…  相似文献   

20.
<正>1问题邱建卫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是作为渗透系统的外延之一列出的,其中的吸水膨胀和失水皱缩即为渗透现象。在这一渗透系统中,内部溶液是指"细胞质"。根尖分生区细胞内虽无液泡,但有细胞质。当该细胞处于外界溶液中时,是否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