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安、蓝田、临潼、周至等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韵母单数为a,复数为?,关中多数方言点如华阴、商州、铜川、咸阳、宝鸡等处第三人称单数"他"受"我你"两上声字感染读作上声;人称代词复数则是"我你他"读作阴平或常后加"的"字等。关中相对于普通话"咱们"一般作"咱/咱的"等;西安回民把"人家"叫做"嗯纳/安纳/纳";与普通话"我爸""你爸""他爸"相对应的"我你他",关中读作阴平。  相似文献   

2.
西安、蓝田、临潼、周至等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韵母单数为a,复数为?,关中多数方言点如华阴、商州、铜川、咸阳、宝鸡等处第三人称单数"他"受"我你"两上声字感染读作上声;人称代词复数则是"我你他"读作阴平或常后加"的"字等。关中相对于普通话"咱们"一般作"咱/咱的"等;西安回民把"人家"叫做"嗯纳/安纳/纳";与普通话"我爸""你爸""他爸"相对应的"我你他",关中读作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陕西方言对知照两系及日母逢入声薛药觉韵有关字的读音问题,其中牵扯“说(~话)”字以及“卓戳硕若”等北京翘舌音声拼[uo]韵母字的读音问题。“说”字在米脂等处读作入声,关中以及陕南山阳等处读作阴平调,陕南的西南官话读作阳平调,白河方言读作去声调,商南读作阴去调。“说”字的声韵组合很复杂,例如关中方言区西安等。“设摄涉赊奢”等字同音。陕北晋语以及宜川等处亦如读本文所讨论的“卓戳硕若”等字,关中多数方言点读这些字为平舌音声母拼以[Ц]为介音的音节。蓝田等处“卓戳硕”等字读作平舌音声母。  相似文献   

4.
侯精一 《中国语文》2012,(4):309-318,383
山西、陕西沿黄河地区南段人称代词"他"读上声与"我"、"你"同调,存在类推牵引关系。中段"他"读阴平与"我"、"你"不同调,不存在类推牵引关系。北段阴平与上声单字调合流,"他"与"我"、"你"也不存在类推牵引关系。存在类推牵引关系的南段地区属中原官话。不存在类推牵引关系的中段、北段地区属晋语。本文依据近代文献及跨语言比较的资料,分析沿河地区第三人称代词的历史层次。  相似文献   

5.
户县方言的否定式有通常用法和特殊用法:如北京话“V1得V2+V1不得V2”式在户县方言里相应的是“V2得V2”,户县方言“把”字句里否定词通常放在“把”字后边;户县方言的变调定势即否定词在省略了所连带的阴平音节后读作阳平调,变调越势是指否定词在省略了非阴平音节时也变作阳平调;户县方言对于北京话“V不V”反复问句的肯定式回答一般是“能V”,“V得”式一般要和“V不得”用于同一语境。  相似文献   

6.
团风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1996年始从原黄州市(前身为黄冈县)辖域中析置。团风方言属江淮官话黄孝片,有6个声调:阴平22诗低妻枯阳平21时迷无笛上声44使底起五阴去35试帝气库阳去34是地漏乏入声213识敌七物团风方言三身代词的入声形式颇有特色,本文先以县城团风镇方言为例考察其用法和意义。然后联系相关方言对其来源等进行初步的探讨。壹三身代词入声形式的用法和意义团风方言三身代词单数分别为“我(44)、你(44)、他(22)”,复数则在其后加“们(men)”表示。用作领格时,单数形式修饰亲属称谓必须带“的”,其余带不…  相似文献   

7.
现代陕西方言的如下语法特点可以从《金瓶梅》里找到根据:1.逆序构词如“菜蔬(蔬菜)”“找寻(寻找)”“齐整(整齐)”等;2.“家”字用如复数标志“们”,周至等处阴平调的“我、你、他”加上“家”字表复数和领属;3.耀州等处“的”字相当于“着”字,而西安一带“着”字用在句末表示将然时态。  相似文献   

8.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9.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对陕西方言的“爹”字在亲属称谓里的运用情况进行讨论.根据实地调查以及读时彦著述所获取的陕西方言对“爹”字的两种主要读音[ta]类和[tiε]类来列举语料.如陕北晋语“爹[ta]”字用来指父亲时读作阴平,关中方言区很普遍地把父亲叫做“达”,陕南方言区较普遍地把父亲或伯父叫做“达”;宝鸡一带很普遍地把父亲叫做“爹”,陕南洋县等处也把父亲叫做“爹”.陕北晋语和关中方言对于父亲的叫法与山西及甘肃东部方言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陕南以至于秦巴山区的亲属称谓词的复杂性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1.
广州话和藤县漾江话都是粤语,但广州话属于广府片,潆江话属于勾漏片。漾江话受广州话较大影响。文章比较和描写了二者声韵调特征,并证明漾江话的语音系统仍属于粤语勾漏片。  相似文献   

12.
语言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分化和整合是语言发展的基本运动形式。方言流失是一定时期内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汉语方言发展的现状,它表明在汉语方言发展历程中,整合正处于主导地位。正确认识方言流失的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方言文化保护对策,是保护方言文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方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比方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操纵力。方言分为地区方言和社会方言。区别语言与方言的标准有两个:语言学标准和社会标准。  相似文献   

14.
樊华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63-66,104
遵义方言和重庆方言同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二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儿化程度明显高于西南官话其它方言片。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保德方言语音与北京语音作了较深刻的比较。全文分三部分:一、声母的比较;二、韵母的比较;三、声调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方言与民俗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民俗传承的工具。各民族的民俗事象,也都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所以它始终离不开语言。而所指的语言现象本身也是民俗现象则尤其表现在方言上。某一地区操某种方言也即是某一方言范围。它本身就体现了这一地区的民俗特点。正因为方言来自文化底层,其民俗文化底蕴既纷繁又丰富,所以在研究民俗学时,不能不涉及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寨山话与富川梧州话,广州粤语以及湘语一些方言点的语音相似点对照项目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湘语和粤语基本对立,寨山话、富川梧州话和粤语是互补的.寨山话跟富川梧州话一样,它们的底层可能是粤语或粤语关系较近的平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祁门军话和民话的分布和人口,描写军话和民话的音系及其音韵特点,分析军话和民话的异同点。从军话和民话的语音特征来观察,得出军话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民话属于徽语旌占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比较闽北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点方言建瓯话和石陂话词汇差异情况及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南宁话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主要方言,是粤方言中一个重要的次方言,与广州话有许多大同小异之处。通过语音系统,即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作出的直观简要的比较描述,可供粤方言研究、教学与运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