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往的作业都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重数量、轻质量,某些教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单调的练习题,很少出现变式题及探索性、开放性的题目;重书面、轻实践,有的教师留作业就是让学生做题,很少布置举例、动手操作的作业;重课下、轻课上,课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这种"三重""三轻"的倾向久而久之使学生难免感到厌烦,做作业就成了学生的一种包袱。新课程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总之,要让学生快乐地作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尝试着实施多元化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  相似文献   

2.
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名称趣味、形式新颖、内容实在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围绕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微"整形,可从作业名称、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三个切入点进行革新,从而优化语文作业。  相似文献   

3.
唐素良 《现代教学》2016,(Z1):83-84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内容。语文作业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能力、经历语文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虚实相济、情理交融、承上启下三原则。一、虚实相济语文作业设计中的虚实相济,就是把语文的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结合起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实  相似文献   

4.
课堂书面作业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兴趣,影响着对语言文字规律性、系统性的把握,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因而,"立足语言文字运用,优化课堂书面作业"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一、词语练习从"记忆"走向"运用"词语练习只有从文字符号的记忆走向运用,才能赋予它们活泼的生命力,才能让词语像种子一样扎根在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应落实新课程理念,顺应创新教学的发展,改良作业设计,拓展知识空间,不断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变枯燥为有趣用趣味作业调动孩子的兴趣,使其成为作业的内驱力,让孩子在做作业的全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变"要我做"式的应付交差为"我要做"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6.
季徐丽 《学子》2016,(1):12-13
<正>一、影响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因素1.作业机械抄写,缺乏趣味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大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2.作业没有梯度,缺乏层次传统作业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让有差异的学生做...  相似文献   

7.
在贯彻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思想指引下,一年级学生是不能有书面回家作业的。那么,没有了回家书面作业,学生回家做什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何得到巩固与加强?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到听说读的口语训练中。对于口语作业的检查,我则通过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使学生作业的反馈更及时,作业的形式更加立体化,并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学生被造就的一种能力境界。适量、合理有趣味又富含启发性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语文兴趣与语文能力,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9.
张菁 《现代教学》2013,(11):55-56
长期以来,作业被认为是教学的补充与强化。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只注重书面知识,作业的形式机械、简单、重复,忽视了作业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与体现。教师应构建语文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探讨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保障语文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容易忽略课程目标中的“三个维度”,即“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使语文作业重复累赘,没有趣味,没有个性。在新课程改革中,设计好个性化的语文作业,使作业与课改紧密联系,成为一件迫切需要解决好的事情。一、新课程标准下,语文作业应该具有的几个特点1.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②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③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④作业的评…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改以后,各学段的学生有严格的书面作业时间限制,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回家不得留书面作业。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校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很重要。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书面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书面作业的速度与质量普遍较低,字迹潦草、错别字现象较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如何做才能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作业效率与质量呢?一、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小学生心理发育一般处在习惯培养初期和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作业大多是抄、做、读、背,时间久了学生甚感枯燥,不愿写作业。作为语文老师,时常思索并实践着如何让语文作业变得有意思,使孩子们乐意去做,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一、激发完成作业的兴趣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脱离费时低效的窘态。为此,我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以及认知水平,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作业:画一画、唱  相似文献   

13.
人们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学生进学校学习就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作业就是巩固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自然地,作业陷入了"多统一、少选择,多重复、少判断,多书面、少实践"的局面。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持续发展,全方位为学生"减负"。在课改的强势推进下,作业设计急居嬗变,形式丰富多彩,怎样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呢?文章在培养学生对作业兴趣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业,历来是学生和教师都很头疼的问题,布置语文作业也是让语文老师挖空心思探究的问题.作业可以分为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两种,课后作业尤为重要.课后作业一要增加启发性,二要具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15.
孙颖芳 《现代教学》2016,(Z1):39-40
作业批改是语文教学的一面镜子,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把握教学情况、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为了提高语文课外书面作业批改的效率,我对我校高一学生的语文课外书面作业批改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分析目前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查,调查对象主要是高一年级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227份,回收问卷192份,问卷回收率为84.58%,有效问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业是在语文课堂之外,学生能与语文亲密接触的绝佳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成功的语文作业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舍弃为了完成作业敷衍了事的态度,而且还能让其感受到在课堂之外语文和生活碰撞激起的奥秘。学生通过作业畅游在语文艺术的"桃花源"里,眼前的语文学习自然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作业布置这一环节,实现学生在语文作业中的充电。  相似文献   

17.
"作业"一直是"学习负担"的代名词,学生往往将作业看作一项教师布置的任务,不得不完成,完成作业过程中缺乏学习主动性。多元化生物作业在作业形式上进行改变,在传统书面作业类型之外增加语言表达、阅读、实践操作等类型作业。作业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脱离了课堂限制,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了学生,学生能主动参与作业过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减”政策对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如何布置更为科学有效的作业,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力的发展,溧城中心小学低年级教师借力“双减”政策,不断深化作业改革,让趣味作业伴随学生的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9.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目前小学生语文作业仍然存在繁多复杂、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等问题。语文作业应删繁就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切实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完成作业也会更加认真。教师可以通过经典语句练一练、感悟形象演一演、发现生活画一画、激发想象写一写等方式,设计简单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真正让语文作业简单而又富有趣味。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容量大、要求高。高三课堂必须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满堂灌"既扼杀了学生的本性,又降低了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率。如何提高高三复习的效率,值得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笔者认为,巧用前置作业中的错误,是提高高三专题复习效率的法宝。高三语文"前置作业"是指教师根据考试说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结合专题考点的学习的目标、重难点,针对性的提前让学生完成相关需要书面表达的、动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力求理解、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