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2008年7月4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编辑部文章《伟大的历史担当—写在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之际》(以下简称《担当》)。“文章合为时而著”。在抗震救灾逐渐转入恢复重建阶段的关键时刻,在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时代要求面前,这篇长达7600字的编辑部文章直面新使命为我军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翻开1965年11月29日《解放军报》第四版,在“生活中的辩证法”专栏中刊登着一篇题为《两次手术前后》的文章,作者之一名叫沈九涛。这位当时是海军某医院的22岁的普通一兵,现在是海门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兼记  相似文献   

3.
邱火林是南京军区空军“运五”中队战士报道员。近8年来,他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空军报》、《人民前线》、《新华日报》等军内外报刊电台用稿230多篇,连续8年被军区空军评为优秀通讯员。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4.
报为媒     
林经翠 《军事记者》2006,(11):67-67
俺都已是“花甲”之年了,还保存着1966年3月17日的《解放军报》。那是俺头一次看到的《解放军报》,也是俺和丈夫从相爱到结婚的见证。你看,报上那篇《寻找规律,保养武器不生锈》的末尾,印着俺丈夫的名字。那时候他当兵,这篇稿子是寄到报社的,当兵不到两年就登报,还登了《解放军报》,真让俺佩服。看来看去,俺就动了爱慕之心。打从收到俺发出的“信号”,他就把印着他名字的报纸不断寄来。《解放军报》就像一根“红线”,牵着俺俩的情和爱。3年后俺们结了婚。俺结婚那时候不兴佩金戴银,他送给俺的“结婚礼物”也是一张《解放军报》,日期是1969的…  相似文献   

5.
3年前,《空军报》1年见稿一两篇,《解放军报》常年“剃光头”;近3年,《空军报》每年见稿30至50篇,《解放军报》也时有见稿。这是地处沙漠南缘兰空某训练基地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的一组数字对比。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编制不大的单位,新闻报道工作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官兵们说,离不开基地政治处主任邓先德的领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江主席提出的“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军”战略,切实加强军从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解放军报》自觉地把军事科技宣传放在重要位置,军事科技宣传直线攀升,力度明显加大。今年7月5日,反映环球军事风云的《时事周刊》问世,两天后,又推出了一个旨在传播现代军事科技的《军事科技周刊》。此前,解放军报所属《中国国防报》还率先推出了《军事特刊》。抽样调查统计的数字,更说明了《解放军报》在军事科技宣传上的不断升温。《解放军报》1994年1—6月,一、二版刊登军事科技新闻只有52箱,其中一版头条8个;1999年1—…  相似文献   

7.
012年9月,日本政府推出对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谓“国有化”丑行,《解放军报》发表署名“钧保言”的系列文章加以批驳。该系列首篇《休想攫取我国半寸领土》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本文介绍了该系列文章创作过程以及经验体会,探讨了舆论战中军事媒体如何发声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10日,我们合作采写的稿件《士官凌仕江的散文<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入选今年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在《解放军报》一版加框发表后,在军内外读者中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稿件先后被130多家报刊转载。在《解放军报》第二季度“绿色快报短新闻竞赛”评奖中,此文获二等奖。一个10年前高考落榜的普通边防士兵的文章为何能入选高考试卷?许多读者纷纷打电话想了解更多情况,为此,我们又采写了《凌仕江文章怎样入选高考试卷》、《记录青春与西藏的对话》两篇后续报道。前文披露了此事的“幕后新闻”,后文记录了年轻士兵凌仕江的心路历程。这两篇…  相似文献   

9.
向勇 《军事记者》2005,(5):21-22
入伍10年,我从在《解放军报》上第一篇“豆腐块”出炉,已有上千篇稿件在军内外报刊面世了,并捧回了20多个不同的奖杯。也因为《解放军报》,使我从一名列兵成长为连职军官,并立过了3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是《解放军报》给了我进取的信心与力量,是《解放军报》才使我有了今天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际会,人的取名、别号,往往能折射出特定的社会政治思潮。“两报一刊”与“本报特约评论员”这两个报章上的署名也同样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紧密相联。 “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即今《求是》杂志的合称。“两报一刊”联合发表编辑部文章或社论则是“文革”的产物。“文章”初期,通常是以  相似文献   

12.
初识史佩选,是从熟悉他的文章开始的。不知何时起,经常在《解放军报》、《前卫报》等报发现署名史佩选的文章,所刊文章大都立意新,标题别致,文字清雅,所及内容皆工作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娓娓道来,言之有味。缘于同乡的关系,后来我们逐渐熟悉起来,与他交谈中,他说:“回顾走过的新闻学步之路,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要深入到生活中用心挖掘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官兵的高质量的稿件”。1981年冬天,只有初中文化的史佩选,从沂蒙山区一个偏僻农村参军来到海军驻大连某部。自幼爱好写作的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  相似文献   

13.
星期六的下午,随手拈来一张《战友报》,竟发现有两篇文章,分别署名为崔振林、崔振海。出于好奇,我找到崔振海一则和,果真二人竟是亲哥俩!1989年8月考入石家庄陆军学院的崔振林,在学习写作课时,由于老师向学员推荐了《新闻与成才》,使他沾上了写新闻的“瘾”。谁知,穿了40余篇“佳作”均未被采用。看来“硬拼”不行。于是,他又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社办的新]闻函授班。在学中写,在写中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5月的一天,《河北日报》刊登了他的“处女作”。他将“豆腐块”大的文章寄给了在张家口某弹药库当兵的弟荣崔振海。偏…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上有名,电视里有影。广播中有声。近些年,《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冯金源在第二炮兵的新闻队伍中干得比较“红火”:平均每年在《解放军报》上用稿超过60篇,在《火箭兵报》上刊稿300篇以上;连续6年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特约记者,连续7年被《火箭兵报》评为优秀驻站记者,连续17年被第二炮兵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先后4次荣立二等功,9次荣立三等功;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与《中国青年报》等13家中央级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共发表新闻文字和摄影作品5000余篇(幅),先后出版了11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集“苍穹系列”第一卷《剑指苍穹》、第二卷《剑啸苍穹》。看到这样一组数字,相信会有不少同仁对冯金源这位“梁山汉子”竖起大拇指的。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16.
1992年6月初,也就是林彪“发明”“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26年之后,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带有儒将风度的老战士——“文革”前的《解放军报》副总编冯征同志来到湖北神农架。在神秘的原始森林旁的林区宾馆里,近露了下面一则迟到的军报内部消息: 1965年底的夜晚,《解放军报》总编室灯火通明。值班副总编冯征正在等待着1966年《解放军报》元旦社论稿。一个值班编辑匆匆走进冯征的办公室,送上一份社论稿大样。当时林彪正在苏州,社论大样是另一位副总编带到苏州送审后传回的。冯征摊开社论稿大样,社论的标题《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继续突出政治、坚决执行五项原则而斗争》32个大字赫然在目。他一字一句地仔细审阅,发现传回的稿子与原稿有了很大不同。当他读到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时,禁不住紧锁双眉,喃喃地说:“这是一种新提法。”那时,“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7.
在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民日报》社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台独”即意味战争》和《安徽日报》经济时评《警惕加重农民负担新动向》三篇作品,获得言论作品一等奖,并以高票一次通过,十分难得。 当今,中国媒体的言论作品实际上已成为新闻体裁里的“小语种”。虽然在新闻界一提起“言论”二字,人们都会以“灵魂”、“旗帜”等等  相似文献   

18.
勉人 《传媒》2016,(15):0-0
一张报纸,记录历史前行的脚步,承载岁月难忘的记忆!当历史的长镜头定格在1956年1月1日这一天时,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正式创刊。《解放军报》自诞生起,伴随着共和国发展和人民军队前进的脚步砥砺前行,成长壮大,宣传内容不断丰富,宣传手段不断创新,宣传效果不断加强,成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要“喉舌”,在人民军队建设史和新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一串闪亮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某摩步旅旅长王宁,惜才、爱才、育才,远近闻名。如今,已有40多名战士经地“点石成金”走上新闻成才之路,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军中伯乐”。王宁原任某红军团团长。一次,他下连蹲点时,发现新兵王梦义文笔不错,又怀有新闻成才的志向,便把小王推荐到团报道组。小王不负众望,不到3个月便在《解放军报》上刊登了文章。王宁高兴地买来一支新钢笔向他表示祝贺。小王在领导的关怀和组织上的支持下,干劲更足了,当年在《解放军报》上发表文章10多篇。王宁走到那里,爱才的触角就伸到那里。1996年他去国防大学深造时,已提升为副师…  相似文献   

20.
解放军报《中国军校》专版是沟通军校与部队的桥梁和纽带,是读者了解军校的平台和窗口。该版紧紧围绕“引领新观念、传递新信息、交流新思想”的思路,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军校涌动变革潮典型事例报告”、“教改新视点”、“实验室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