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金城揽胜图》是清同光间,无名氏绘制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府治所在地——皋兰县城的山川形胜城郭图。其地正当今兰州市小西湖至中心广场东口旧大路东口地段,为兰州市旧城区。由于近年来旧城区改造的推进,遗留的明清建筑物有如凤毛麟角,多数人已不明了明清至20世纪60年代以前兰州旧城的面貌。故《金城揽胜图》被视为珍贵的图画档案资料,收录于各种介绍兰州的图书画册中。笔者仅就图中所反映的山川建筑物做一考释,供对清代兰州城感兴趣者参考。画家以白塔山为视点,用写实手法,绘描依山带河的兰州形胜,因其地汉魏时属金城郡金城县地,故名《金城揽…  相似文献   

2.
黄河之都赋     
魏宏举 《档案》2008,(1):F0003-F0003
岁维甲申,时属孟冬。兰州名片一“黄河之都”,首膺众选,訇然出炉。《晨报》征文,爱成此赋。陇属夏禹雍梁之州,周道始兴之地。化育渐隆,文明日积。本域凭河之利,蕃衍生息。汉始元置郡,名其金城;隋开皇易府,始肇兰州。嗣后代有嬗变,或州或府;民国设市,迄今因之。  相似文献   

3.
兰州古称金城 ,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 ,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早在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 ,就在今兰州市西北设有金城县 ,后又改设金城郡 ,所以兰州在古代又称“金城”。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 ,这里曾是前凉、西秦的国都。公元581年 ,隋代开皇元年 ,在这里设立兰州总管府 ,从此 ,兰州才开始得名。兰州城坐落在黄河河谷当中 ,南北是连绵高峻的山岭 ,黄河自西向东从市区穿流而过。这里是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内地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必经之地。公元前121年 ,汉武帝派著名大将霍去病在金城安营扎寨 ,打通…  相似文献   

4.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噤喉之地,河西、陇右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分析了兰州的形胜,点明了其战略地位。两千多年来各种政治势力在兰州黄河两岸征伐不断,塑造了军事重镇的形象,并且遗留了许多与军事有关的地名。通过对这些军事地名的考释,可以发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一、县 1.金城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两次出击河西走廊的匈奴,取得了占领河西地区的胜利。大行 (负责礼宾的军官)李息“将城河上”。此城…  相似文献   

5.
微醺金城     
吴昊 《报林求索》2012,(8):36-37
<正>"我想,第一步应该开通中国内地和新疆之间一流的公路交通,这是可以办得到的。下一步则是修筑一条通向亚洲腹地的铁路。"——斯文·赫定兰州史称金城,距敦煌1133公里在兰州,快乐兴奋悲伤阴郁,不管在怎样情绪的刺激和表达之下,酒是最佳和普遍的选择。喝酒已经喝得登峰造极。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张、杨率部“兵谏”,逼蒋抗日,早已家喻户晓。然而,为配合这次行动,东北军51军军长兼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还往西北重镇“金城”发动了震惊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兰州事变”,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8月2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二届年会和全国第五次晚报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兰州开幕,市长柯茂盛应邀介绍兰州的情况,讲话中引用了唐代诗人高适的《金城北楼》诗:“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兰州归来,复读会议提供的书面材料,翻检会议期间的采访笔记,突然想到那句诗:如果把其中的“残”字改为“新”字,城头新月势如弓,不是正好与全国晚报事业勃勃蓬蓬,气势夺人的局面而谐和吗?解放以前,旧中国的新闻事业惨淡经营,风雨飘摇……全国仅有上海的6家晚报。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月15目,正值农历正月初九,金城兰州寒气袭人,而省档案局(馆)却暖意融融。甘肃省副省长郝远、省政府副秘书长张种一行到省档案局(馆)调研工作,给省局(馆)职工带来了新春的问候。郝远一行实地考察了局(馆)的各项工作。省档案局局(馆)长刘玉生、副局(馆)长拓志平、李虎、张蕊兰陪同参观。  相似文献   

9.
张文轩 《档案》2015,(4):61-62
兰州古来扼西域而牵青藏,挽贺兰而瞰镐沣。讵惟产获之饶足,实赖河山之雄闳耳。大河哮傲,湍悍匆匆;出积石而漫汗,望熹微而朝宗。首摇八盘幽谷,尾曳桑园高峡,聊逍遥以从容。两岸连山,南北接空。逶迤百里,遏云驻风。二崤望之而俯首,函谷耳之而折躬。此乃兰州之大观也。其河兹不遑赘述,其山洵有可为世人道者焉。观其势也,厚重威崇,邈不可测。横卧岭阜,纵迴沟壑。或攒聚星扪,或横断斧削。陂稍缓而舒扇,陬多蚀而弯月。察其名也,白塔山虎踞河阳,皋兰山龙蟠城南。因九州台,九天难堕;越七道梁,七月犹寒。闻大砂沟、马家洼、梁家  相似文献   

10.
1942年,青海省乐都县出土东汉晚期《赵宽墓碑》,兼具书法艺术和史料多重价值,它详细记述了墓主赵宽籍贯、家族世系及迁徙任职情况,为补正西汉以来赵充国家族世系和研究中古金城赵氏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充分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移录碑文并作校勘,对学界仍存争议的赵充国家族世系、立碑者是谁等问题再作申论,并分析东汉中后期金城赵氏籍贯郡望形成与其家族文化内涵转变问题。有关金城赵氏起源与籍贯郡望成立,虽然能追溯至西汉赵充国屯田湟中、迁徙令居,但墓主赵宽才是真正促成赵氏脱离天水故地而著籍金城的关键人物,他在流亡关中冯翊时修习儒家经典,从而实现家族"由武入文"历史转折,为此后金城赵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春秋佳日,你若有幸来到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兰州,漫步在悠悠白塔山下、滔滔黄河岸边,蓦然,那气势恢宏、嵯峨壮观的“天下第一桥”—兰州黄河铁桥,宛如长虹卧波,定会映入你的眼帘,教你徘徊游赏。当夜幕降临,目睹滨河路上华灯璀璨、火树银花、星桥铁锁,恍觉置身人间仙境,更会使你留连忘返。如今,这座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像一位走过漫长风雨历程的世纪老人,依旧神采别具,向人们描绘着兰州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为历史沧桑的见证,她已成为兰州40里黄河风情旅游线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成为古老金城引…  相似文献   

12.
盛夏的金城,绿树掩映,瓜果飘香。8月5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兰州市图书馆协办的2007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兰州正式开幕。今年年会的主题为“图书馆:新环境、新变化、新发展”。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德国的80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重阳节,笔者与省档案局离退休老干部到兰州水车博览园观光。当徜徉于横跨在南河道之上的兰州握桥时,面对这座近来移建于此的宏伟建筑,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兰州握桥的旧址在今西津东路雷坛河亦即阿干河上。之所以称为兰州握桥,是由于两端翼亭,形如双拳紧握而得名。兰州握桥又叫卧桥,当是以其弯曲有致的造型,浑如卧波彩虹般的桥而名之。山水之城兰州,自古就是一个多桥的城市,夙有桥城之称。仅据清代方志记载,除了大家熟悉的铁桥之外,诸如,五泉山麓先登桥、段家滩迎旭桥、通远门南太平桥、东岗镇巩金桥、拱兰门外南秀桥、城南郊外浩门桥…  相似文献   

14.
杨晓军 《新闻世界》2012,(6):210-212
作为电视剧的一种类型,军旅剧近几年火爆荧屏,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相应地,学界对军旅剧的研究也热了起来,纵观其成果,有的从叙事学角度进行探讨,有的从心理学视角进行阐述,有的论述其影像艺术特质,有的用文艺理论对其进行批评……可谓百花齐放,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在对军旅剧的定义问题上始终存在争议,未达成共识,由定义上的差别而引起对其分类、历史沿革等问题的探讨都显得有点混乱,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以期对电视剧理论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军旅题材电视剧作为中国当代电视剧重要类型之一,在新时期表现出全新的特点。本论文通过对军旅题材电视剧现状的分析,得出军事题材创作核心向两个方向发展,即微观上关注军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而宏观上展现多样化的军人身份。通过对军旅题材电视剧的种类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军旅题材的分类和走向。再从电视剧在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的所在,确定了军旅题材电视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16.
金城集团公司无形资产评估实践金城集团公司(原南京金城机械厂)是全国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登记注册的摩托车大型企业集团的核心层企业,是国家大型一类企业。1994年初,经国家有关部委批准,金城集团公司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开展合作,双方各占50%的股份,组建金城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近年来热播的几部军旅题材电视剧为例,透过其热播的文化背景,结合其叙事模式以及对人物的个性化塑造,分析和探讨军旅题材电视剧持续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4:1,老迈“八一”意料之外地大比分战胜“三连冠”、意气风发的广东队,拿下2006-07赛季CBA总决赛之冠。尤其两场绝地反击打得惊心动魄,有人言这是强意志力的军旅精神,打散了广东队的魂魄。可从来不缺军旅精神的八一队何以此次赢得如此漂亮?  相似文献   

19.
王兵 《军事记者》2014,(12):55-56
军旅文化电视节目为唱响军营文化的激昂旋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军旅文化电视节目对于"强军梦"实现的软实力影响问题进行分析,更好地认识军旅文化电视节目在"强军梦"实现中所具有的价值,力图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该文口述者赵安兵,是一位86岁屡立战功的耄耋老军人,他所在的部队有96%的人血洒疆场,他在枪林弹雨里捡回了一条命,曾获得过5次军功章。现在他已风烛残年,在其有生之年,他愿将这段经历介绍给世人。我今年86岁,河北平山人,1948年3月入伍,在华北野战军20兵团68军203师607团通讯连当卫生员。在华北转战3年,入朝4年,经历过战役8次,战斗20多次,先后获得过五次军功章。7年军旅生涯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朝鲜三八线附近的两次金城战斗。第一次对手是美国的敢死队,第二次对手是李承晚的王牌军"白虎团"。朝鲜战争初期,敌我装备悬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