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杨万里于淳熙十四年(1187)作《荆溪集序》自叙其学诗过程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本文拟就其学半山、学晚唐问题作些粗浅探索: 第一章 一、浅谈杨万里学习王安石的问题 杨万里喜爱王安石诗。他在《读诗》一诗中说:“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相似文献   

2.
姜夔将江西诗法与晚唐绝句熔入一炉,使诗具词体,形成风神远韵的审美特质。他又以江西诗法入词,形成清劲峭拔的风格。诗词的互动影响,大大提高了各自的表现力。姜夔的开拓之功实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统编教材从《诗经》和杨万里的作品里选择了两首农事诗配合劳动教育。除了《插秧歌》之外,研读杨万里创作的其他农事诗,发掘这些农事诗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开展农事诗劳动教育的拓展教学。  相似文献   

4.
杨万里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活法”诗人,其诗在《沧浪诗话》中独列一家,严羽称之为“诚斋体”。“诚斋体”诗被严羽单独列为一家,缘于它鲜明的特征:活、奇、趣、俗。那么,杨万里如何将“雅”与“俗”调剂在诗歌创作中,从而形成独具创格的“诚斋体”的呢? 说到“雅”,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杨万里的诗学渊源在哪里?南宋诗坛上,凝定的江西诗派模式影响极大。杨万里与同时代的陆游、范成大等诗人走的是相近的师承道路。他在《荆溪集自序》中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这里说的“江西诸君子’包括黄庭坚、陈师道、曾几等人。而…  相似文献   

5.
晚宋江湖诗派取法晚唐,晚唐体卷土重来。杨万里倡导的“晚唐异味”,经姜夔、四灵转接传承,逐渐凝定为江湖诗派的诗学取向。他们以晚唐济江西,带有诗风变革的明确意识,却走向了师法晚唐贾岛、姚合等几位中小诗人,呈现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狭深取向。有鉴于此,江湖大家戴复古倡导效法陆游,江湖诗宗刘克庄在肯定杨万里的同时,亦刻意倡导取法陆游。戴、刘借鉴吕本中矫正江西诗学“以苏济黄”的诗学模式,倡导“以陆济杨”,希图以陆诗的深广社会现实内容来补济晚唐体内容的贫乏单调,以陆诗悲健雄浑的艺术风格来矫正晚唐体诗境的琐屑纤微。这样允当的诗学引导,使得江湖诗派于晚宋独领风骚数十年。  相似文献   

6.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的四千二百余首诗中有一百四十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了初唐和盛唐的历史变迁后,晚唐诗的总体特征显示出了相对独立性。著名汉学家、翻译学家宇文所安所著的《晚唐诗》英译本,一方面考虑了西方读者的反应与感受,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晚唐诗中的独特美学因素。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分析《晚唐诗》英译本的中英文美学特征,以英语读者的视角辨析宇文所安使用的晚唐古诗英译策略,以期对此类古诗的翻译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原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市)人,字廷秀,号诚斋。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11.
诗情与画意在唐诗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如影随形的微妙关系。总结其表现方法企希着双重的收获:既能准确把握二者的美学意蕴,又能清晰地描述出唐代诗歌诗画美学性格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在晚唐诗歌潮流中的意义,在于他个人的悲剧乃是晚唐那个时代的悲剧的缩影。这种个人命运与国家气运的契合,才是这个典型的主要审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同光体”与“南社”的宗宋,崇唐之争,是规模唐音或宋调的旧体诗创作的绝响,也是现代宋诗研究的起点,受新学运动的影响,现代学对于宋诗的评价长期偏低,并为唐,宋诗优劣论所困,到80年代后,人们方逐渐摆脱成见束缚,对宋诗特征及其艺术特质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诗言志、诗缘情和诗达义三个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体系框架。古代既有言志之诗,又有缘情之诗,而言志诗和缘情诗又都包蕴着思想意义,志、情、义是构成古代诗歌本体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命题显示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多元化特点,共同诠释了古代诗歌的本质属性,建构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英译和跨文化阐释,该书反映了西方学者在西方思想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认识和理解。基于此,节选该书关于《诗大序》中两段文字的翻译和阐释,讨论比较诗学视野里诗歌的功用和分类。通过详细地比较和对比,找出英译中国文论的优点与不足,继而对中西文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席慕蓉的诗歌作品以感悟见长,新颖的情感表达技巧与强烈的自我认知使她的诗歌透露出早熟于他人的情感意识。席慕蓉的诗歌通常呈现出细腻温婉的情感基调,善于在诗中以乐写哀,用悲与喜的二元对立统一来诠释自身对生活“非完美”的追求。再者,在禅理结合的渗透下,诗歌道出人世的瞬间与永恒、前世与今生,呈现一种具有宿命论抒情色彩的情感表达。同时,在坚持自我本真的诗歌创作中,席慕蓉突破了社会语境的禁锢,用自给自足的诗情表明写诗的原由、目的及价值,从女性的独特视角来窥探人事百态,解读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诗歌爱好者们,古代的诗人们以他们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广阔的诗歌艺术天地.在品读诗歌过程中,我们发现酒、茶、禅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酒、茶、禅中诗歌愈加焕发出独特的美.本文试从酒、茶、禅三者的微妙关系来品评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8.
朦胧诗是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现代主义诗潮,它在国内外诗坛均产生颇大反响。对朦胧诗和后朦胧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缘由及其美学特征,还有一些代表诗人、代表诗,以及对当时某些诗评家不确当的批评,诸如“朦胧诗表现‘小我’即‘自我’”、“朦胧诗看不懂”等,应恰当评价。朦胧诗和后朦胧诗既注意吸收古典诗和民歌的优点,又借鉴了现代诗的长处,为探索建设中国式的现代主义新诗积累了经验,使新诗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初唐诗歌继承了南朝的绮靡诗风,不但南朝诗歌固有的一些弊病没有得到纠正,而且,诗歌的内容也大抵是歌功颂德或以文辞为娱乐的.在诗歌的表现形式方面,唐初宫廷诗人们汲取和总结了前代的经验,并且有所发明和发展,使之日臻丰富和完善,这对唐诗走向成熟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作为近代资产阶级学革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作用和影响已经为学术界所肯定。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针对其口号提出前前后后诗界的动向、发展、延续、影响等一系列过程做一些梳理,可以从其理论精髓和创作的内在方面,更清晰、更深入地展现晚清那批具有改良革新的政治愿望和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那场学界的维新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