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音乐形象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形象是音乐美学的最高范畴,又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任何音乐作品都离不开形象,正如哲学离不开概念一样.然而,在音乐美学的争鸣中,有人却提出:"音乐没有形象"、"音乐形象这词不科学,应该扬弃".音乐艺术究竟有没有形象?怎样认识音乐形象的特征?笔者仅就这一问题略述浅见,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
通过感受和体验不同艺术的形式美,发现了艺术具有"相通性"这一规律,尝试用绘画语言表现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受,从美术的角度认识音乐艺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的懂与不懂欣赏音乐,往往会遇到懂与不懂的问题。我们说,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审美把握。音乐的本质在我看来应该是情感的审美。而认识和描述则是其次的,这并非音乐艺术的特长,这一点也是音乐区别于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构成的听觉艺术。这是音乐区别于美术、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体现音乐艺术特殊性的基础。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和情感艺术,在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要为音乐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与生活沟通,让所有的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体验生活的快乐,享受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通过感受和体验不同艺术的形式美,发现了艺术具有“相通性”这一规律,尝试用绘画语言表现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受,从美术的角度认识音乐艺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音乐作为一种时间的艺术在呈现其自身艺术价值时,具有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文学不同的感情表达方式.不同的感情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各不相同,这也使得音乐这门时间艺术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听众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情绪或情感的内涵会受到了听众认知水平的理解限制.音乐进入听众的耳朵经历了从纯听觉的接触到情绪感应最后到情感联觉的过程,每一个阶段在音乐欣赏者的认知中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对象.在音乐的建筑结构中,不同的结构也层层影响着欣赏者对音乐中感情对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位哲学家把艺术比作一个家族,这个说法耐人寻味.家族内部的各个成员,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其差异之大,有时竟可以达到看起来象是异类的程度.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正与此相似,且音乐是艺术家族中个性(特殊性)最强的一个成员.比较,是把各种事物互相区别开来的良方.本文就采用这个方法,以期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使音乐的特殊性明晰地显现出来,易于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它的基本特征是“听”,也是它的首要特征.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遵循听觉艺术的感受知规律,提供多元的听觉内容,运用多样的听觉方法,开拓多种的听觉渠道,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多角度地去实现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斯特的艺术创作范围涉及钢琴音乐、交响乐、器乐曲等,范围广阔,但却很少被提及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他的音乐创作具有独特的音乐审美特征和开创性的音乐创作技巧,这使他成为众多优秀浪漫作曲家中的佼佼者。本文从李斯特一生创作的经典艺术歌曲出发,分析并总结了他典型艺术歌曲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朗诵性的戏剧化旋律和最具诗意的钢琴伴奏等,对进一步认识、学习和理解其创作特色与艺术思想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歌唱艺术又称为声乐艺术,它是目前大家所公认并喜爱的一门音乐艺术形式,也是音乐领域中最直接舒畅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因而,要想很好地学习与掌握这门艺术形式,就必然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