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委婉语是各种化中都存在的一种表达形式。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历史化会产生不同的委语。委婉语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化和风俗习惯。本将从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和语义特征两方面探讨英汉委婉语的化内涵,揭示英汉语的化差异及其委婉语反映的不同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2.
马晶 《电大理工》2003,(4):15-16
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措辞把原来令人不悦或比较粗俗的事情用礼貌或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委婉语的使用上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诸如性别、化程度等等。委婉语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具有雅化话题、促成交际和保护面子等功能,由于委婉语的使用遵循了礼貌原则而牺牲了清楚原则,因而对某些委婉语的理解必须依靠语境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李娜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3):112-115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要从深层次理解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就必须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英汉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禁忌,礼貌,慰藉等以及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等的对比分析后发现,英汉委婉语的形成既有相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也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可见,英汉委婉语是基于社会文化心理而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是英汉委婉语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委婉实质上是一种替代,即对某种事物或概念避免直接提及而采用迂回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语言的本质属性所致,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禁忌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影射于语言之中。作为世界上最为发达、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都存在着大量有关社会生活的委婉语。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语言中有关年龄、职业、姓名称谓以及宗教等不同领域的委婉语,我们认识到“迂回宛转,曲径通幽”是它们共同的特征,但其中具体的文化内涵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对比研究英汉委婉语的特点,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中西文化与语言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既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反映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等。本文在分析委婉语的社会功能的同时,又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透视了不同民族委婉语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人们交际的"润滑"作用。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委婉语。本文仅从社会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特征两大角度来探讨英汉婚姻、生育委婉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委婉的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汉民族还是西方民族都有其各自的委婉语,在人类共同的一些方面,比如死亡、疾病等,他们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由于各自民族的化背景、历史渊源及社会习俗等差异,在某些方面委婉语的使用就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使用委婉语的过程中,要吸收西方好的委婉语以丰富民族语言化。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形式可以是词语、短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与美化、避讳、避俗求雅和欺骗遮掩等心理有密切关系,研究英语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及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有助于准确理解西方语言,加深东西方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9.
汉英委婉语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中为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夸张性委婉语和压缩性委婉语。委婉语的主要功能有:避免忌讳、粗俗,表示礼貌与尊敬。汉英委婉语的主要差别是:相同的生活内容,一方用委婉语表达,另一方则直言不讳;形式相似,化内涵不同。主要译法有:直译、意译和移植。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语言交际活动中,委婉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而社会语言学侧重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为委婉语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英语委婉语的定义及影响它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重点分析,有利于英语学习者掌握并应用英语委婉语,进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个体在生命早期获得的文化习性为其将来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适应力的发展打下最初的文化底色。文化习性的获得源于个体的人格倾向和文化体验与外在文化环境的差异与矛盾。其获得机制具体表现在文化渗透、文化场的规约以及个体主观的文化选择三个方面。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之下儿童文化习性的塑造应当以顺应儿童天性为根本,同时注重文化场的更新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文化适应力和文化选择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今日益严峻的国家文化主权问题是伴随着文化全球化而凸现的.文化全球化凸现出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的冲突问题.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中国要从根本上捍卫国家文化主权、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制定对外文化战略、发展先进文化、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和加强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化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存在一种“生动的循环”关系,文化对于人发展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即引导主体获得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发展人的文化素养,建立主体的文化自信,实现人的文化本质。知识的文化属性和教学的文化品格决定课堂教学是文化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本质上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文化理解与认同、文化反思与批判、文化觉醒与自信。挖掘课程知识的文化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敏感性;促进学生与文化的相遇,引导文化回应性学习;聚焦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堂文化实践,是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河南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文化支撑,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是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软实力是包括人口文化素质、文化产业等要素的文化体系所具有的结构性精神力量,必须从提升人口文化素质、振兴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整合文化资源四个层面入手,着力推动河南文化软实力提升。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化产业的内涵强调文化资源是基础,文化创意是核心,文化科技是助力.根据现代文化产业内涵,梳理总结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指出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保护正好有效契合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这既搭建了四川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的发展空间,又使珍贵的非遗文化得到发展保护.可见,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非遗文化的良性互动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6.
对泉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进行探讨,认为泉州市"非遗"的较好传承有其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基础,但也遇到一些困难。提出泉州市应继续探索和完善"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体系:建立文化生态指标监测体系,制定文化保护和发展政策;引导文化生态消费,打造文化生态链;注重文化生态效益,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建立"保护、传承、传播"三位一体的传承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进行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应区分文化型态与文化类别,重视文化场域与文化资本,把握文化转型与文化交往,要搞清文化研究本体的有关内容,利用几种较实用的文化研究技术,以求推动此项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不同文化相遇造成文化元素的流失弱化、文化误读和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等方面,探讨了文化传播中文化元素的流失弱化现象,剖析文化传播中文化流失的成因,并提出增强文化传播力、文化自觉和克服文化元素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翻译理论。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为了实现更好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广告翻译可以采用“捕获文化差异一跨越文化障碍一实现文化转换”的‘‘三步法”模式,采用“直译”、“文化妥协”、“文化补偿”、“文化替换”等文化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广大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文化、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的涵义,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及其成因,我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实质以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